APP下载

小学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

2014-10-16李亚君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家校心理健康心理

李亚君

所谓家校合作,即围绕学生健康成长这一目标,以学校为主体,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协调好系统之间、各要素之间以及各个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和谐、互补的关系,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1]据权威调查表明,我国有10%左右的小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发展受到认知水平与心理调剂能力的制约。现实情况是小学生不知道如何处理个人与父母、同学、教师之间的关系,不知道如何有效应对学习中的困难,很容易产生困惑、紧张、焦虑不安、浮躁易怒等不良心理情绪,这种情绪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宣泄,学生的性格就容易扭曲,就容易冲动,就容易做出一些危害自己与社会的行为,因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要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高度关注。作为小学生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学校与家庭一定要通过合作,共同努力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小学生的积极心理,真正使小学生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时代新人。

一、 家校合作心理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实施家校合作心理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最完美的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这种观点指出了家庭和学校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教育的成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学校和家庭是学生生活和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只有家庭和学校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父母要认识到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对学生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而学校则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使命,学校要通过系统的文化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其实,最难的教育不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只有家庭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不断沟通合作,才能保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2.实施家校合作心理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现在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单靠家庭或者是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很难对小学生形成有效的影响,因此,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自卑、自私、傲慢、胆怯、暴躁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任其发展下去,后果是很严重的。

比如,有个男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脾气特别暴躁,经常因为一件小事或者是同学不经意的一句话对人家恶语相向甚至拳打脚踢。有一次,班内开展小竞赛活动,他因自己的一个小失误与“百分”擦肩而过。当他看到别人得满分时,立刻将自己卷子揉成一团,咬着牙,气得浑身发抖。另外,只要教师在课堂上表扬哪个学生,他就会生气,就会想尽办法找该生的麻烦,他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根本接受不了别人好过自己的任何事情。他总是以抵触的情绪与同学交往,又经常顶撞教师,搞得大家对他敢怒不敢言,都疏远他。

这个学生身上就存在易怒、嫉妒、不合群、不懂得尊重别人、不会与人相处等等心理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在很多小学生身上都客观存在,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引导,长期发展下去便很难改变了。就像案例中的孩子,他的这种扭曲的性格已初步形成,想要改变是很难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要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积极地解决孩子出现的任何一点小问题,要关注孩子,家庭和学校要负起责任,为孩子创造出一片晴朗的天空。

二、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施的途径与策略

1.家校合作的途径

首先是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学校,开设有关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心理讲座,或者利用工作简报、校报等宣传途径,宣传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指导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学会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学会给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成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次,是邀请家长参加亲子教育活动。针对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学校组织相关的亲子教育活动,让家长现场观摩,以反思自己教育子女的言行。再次,给家长提供心理辅导。在学校开设家长心理热线和家长心理信箱,拓宽家长与学校的沟通途径。在学校参与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教师与家长沟通时,不可以对家长说教。说教等同于把家长置于无知、无能的尴尬境地,其结果是除了彰显教师的优越感之外,只能损伤家长的自尊,引起其焦虑和不满。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家长的想法,然后处理家长的情绪,最后再讨论相关的问题。

对于学校而言,首先要参加家长学校活动,在家长学校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利用学校里的家长信箱或者热线与学校进行互动和交流;在家长会等活动中进行资源共享和分享。其次采取电话询问的方式,这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家长可以利用电话的方便性来询问学校的有关活动,了解孩子的心理现状和各种表现,咨询亲子教育中的困惑,交流心得等。

2.家校合作的策略

(1)合作意识的强化。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要认识到单靠一方的力量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引导,因此,要对合作意识予以加强,积极消除不利于家校合作的一切障碍,促进家校合作的顺利完成。学校要注重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明确家校合作的意义及目的,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积极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比如,现在的班级里有很多学生成绩很好,在家庭中他们是父母的宝贝,这些学习好的学生大多很自私,看不起学习差的学生。作为教师,要能够积极地与其父母进行沟通,使其父母认识到孩子仅仅学习好是不够的,引导家长改变“学习好一切都好”的错误认识,与家长努力解决孩子的问题。另外,家长也需要认识到家校合作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要积极与班主任教师保持联系,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引导教育观念。现在的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不科学造成的。很多父母由于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学生的负面心理影响很大,因此,学校要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家长积极地参与进来,不断提高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促进家长教育方式的不断转变。我们来看这个案例:

女生邓某长得漂亮,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有些卷曲,很像一个洋娃娃,学习成绩处于上游,中等智商,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不苟言笑,上课从不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即使教师提问,她也是小声回答,整张脸还涨得通红。下课她从不与其他同学一起玩,只是静静地坐着。平时,在家中也是把自己关在房内,即使父母叫她出去一起玩,她也会拒绝。

案例中的孩子具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她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好,什么都不如别人,因此缺乏竞争的勇气和信心。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该女孩的父母总认为自己的女儿是很优秀的,即使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绩,他们也总是不满意,总是期待自己的女儿能有更大的发展。父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从不关注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每天回家很晚,第一句话也是唯一的一句话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父母对孩子长期保持过高的期待和过重的压力,使孩子形成了自卑心理,她很容易否定自己,怀疑自己,时常会感到不安、烦躁、孤独,甚至离群索居。正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造成了这样的问题孩子。学校要积极地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对孩子心理素养的科学引导,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策略,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3)构建协调机构。学校要积极地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形成从上到下的行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家长委员会三条指导体系。行政领导主要负责具体协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工作,能够协调各方力量,形成统一领导,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主要负责人要负责具体的指导和管理工作,能够制定明确的目标,制定一些详细方案,促进家校合作的顺利发展。比如,对于一些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的孩子,主要负责人就要把这些学生的主要问题罗列出来,询问一些专家的意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孩子主要存在的问题,并能够针对孩子的状况提供一些解决的策略。比如,与孩子积极地交谈,探寻孩子心里矛盾所在;针对学生的情况,与之一起制定行为契约,比如不打人、不骂人、每天对着镜子笑、说自己很棒,等等,并要能够与家长积极地联合起来,针对学生的问题与家长一起努力制定策略,改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家长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家长代表主要负责调查反馈家校合作的情况,指出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家校合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4)联动活动机制。家长学校要积极努力建立联动心理教育活动机制,通过活动的方式不断增强家长和学校的联系,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要定期把家长聚在一起,针对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式的选择等内容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对学校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学习有关知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其实,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学习情况不理想,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因此,他们逐渐放弃学习,转而把时间用在上网、逃课、捣蛋、打架等方面,以至于成为问题学生。如果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另外,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商量有效的对策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并把这种活动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这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妍,向燕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情感教育的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02).

[2] 张林,邢方.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09).

[3] 林泳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家校心理健康心理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