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入高考”拯救不了小胖墩

2014-10-10张玉胜

师道 2014年9期
关键词:胖墩生活习惯体质

张玉胜

前不久,北京市政协发布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显示,“小胖墩”和“小眼镜”数量持续攀升,脂肪肝、高血压等慢性病也出现低龄化。对此,该市政协提出将体育纳入高考科目,增加中考体育分值等建议。

长跑吃不消,军训会晕倒,近年来在校学生弱不禁风的体能表现屡见报端;“‘小胖墩、‘小眼镜数量攀升,脂肪肝、高血压呈现低龄化”的调研报告,更让孩子们每况愈下的亚健康体质成为民众关注社会隐忧。如何遏制“小胖墩”的激增势头?将体育纳入高考科目,增加中考体育分值或顺理成章地成为破题之策的首选。

“体育入高考”,其本意当为以考试为杠杆,撬动学校、家长、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其积极意义更是显而易见:契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激发地方政府加大对学校体育的硬件投入,倒逼老师和学生提升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等等。不过,正如不能简单地把导致学生体质下滑的原因归咎于体育课没上好一样,仅靠高考指挥棒引领学校体育,遏制“小胖墩”、“小眼镜”的数量攀升,未必就是可以治本的灵丹妙药。

孩子们“小胖墩”、“小眼镜”的病态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和一蹴而就,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长期形成的重智轻体的教育理念,“没病就是健康”的畸形认知,学生不堪负重的课业负担,饮食结构不合理的生活模式,沉湎于现代科技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等等。实现“小胖墩”瘦身,必须调动学校、社会及家长、学生四个方面的积极性,开具综合治理的复合处方。

首先,必须摒弃重智育轻体育的教育倾向,走“教书”与“育人”并重的素质教育之路。“育人”既包括道德品格、心理素养,自然也应当涵盖健康体魄和体能锻炼。不能把体育课只解读为项目达标和高考得分,而应当将其定位于传播体育精神、培养运动习惯、奠定体能基础的认知高度。尤其要叫响如清华大学提出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体育文化口号,让终身健康的理念成为对孩子们的体育启蒙和生活习惯。

其次,要把孩子们的体能考评纳入学校教育的评价体系,做到早介入、常摸底、早矫正。由政府投入或由社会捐助,让对孩子们健康状况的定期体检成为学校的例行性、常态化工作,建立健康档案,拟定健身计划,解决突出问题;让“营养师”进驻学校,宣传科学合理的饮食方式,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改善膳食结构,矫正偏食、嗜甜和过量饮食等不良习惯。

其三,学校与家长联动,引导孩子们养成有益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纵观“小胖墩”、“小眼镜”的形成诱因,既有部分的遗传因素,更与漠视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比如,看电视、玩电脑的久坐不起,“早上吃不好、中午吃不饱、晚上吃不少”的一日三餐,“低头族”易患近视眼和颈椎病,常戴耳机容易导致反应迟缓,等等。对此,学校和家长有责任向孩子们讲明危害,传导正确的行为认知,不断提升孩子们的自制力和自我保健意识。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胖墩生活习惯体质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搬石头
兼加体质
闭眼菩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一日三餐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小胖墩爬楼梯
游泳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