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爱国主义

2014-10-09李子祥

湘潮 2014年8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国家

李子祥

摘 要:爱国主义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历史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是我们国家几千年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今天的爱国主义集中体现在全体中国人为共筑中国梦提供动力。

关键词: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8-0047-0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思想与道德的底线,是推动国家改革创新、人民不懈奋斗的永恒动力。爱国主义具有丰富的含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特征。新形势下,针对当前关于爱国主义的内涵、内容及教育、方式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内形成统一认识,对于培养正确的爱国观、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是一个国家总体凝聚力的考量;同时,爱国主义也是一个十分微观的概念,它是每个人的所思所想、一举一动。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其他同胞有着深刻的认同感,[1]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所谓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味地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国家盲目热爱,而是在我们了解了这个国家所有的一切好的坏的、那些光明正大的和蒙羞受辱的事件之后,我们依然愿意在这样一个国家继续生活下去,并坚信它会在这些或质疑或支持的声音中越走越好,保持它有特色的发展。

爱国之情应该是真挚、宽容、深沉的,因为我们所爱的中国是一个复杂的国家,成就与问题共存、光明与黑暗同在,能够以包容的心态全面客观地看待中国,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同样应该是具体、明确、实在的,贴近生活,贴近自我,这是一种微观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在平民化过程中实现,在生活中具体体现,从身边人、事、故乡开始爱起,直到祖国,与我国传统知识分子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路一脉相承。因此,爱国主义是历史地形成的忠诚和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是群居的人的自然情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当下中国凝聚力量的重要纽带。爱国主义不是盲目的爱国,也不是狂热的民族主义,而是在世界大同理念下对民族国家的一种源于血统、文化、情感方面的认同。

二、爱国主义的内容

在新媒体时代,全方位、多形式的发声渠道带来了纷纭的意见表达,广阔的信息传播领域反映这复杂的社会现象,爱国主义的内容必然要对这些变化做出回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向多元化内容敞开大门,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今天的爱国主义已不是当年面临亡国灭种之时对生存捍卫的单一线条,国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伴着国耻渐行渐远,爱国主义也呈现了独特的多元面貌。

在今天的中国民间,爱国主义常常缺少具体的目标,钓鱼岛冲突等只能提供传统的、也是短暂的凝聚。[2]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内容应该是宽泛的、包容的,理应得到更大范围的接纳。发展中国、并让越来越强大的中国与世界相互接受,让中国人民的福利改善与这个进程充分兼容,这些都是现代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在这些方向上做了贡献和努力的人,都是爱国者。[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容,应该在继承历史上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鲜活的时代精神,及时更新升级,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对于所处国家,有一种尊严感和安全感,愿意为它贡献青春,愿意无论身处何处都心系之,更愿意则爱之深则责之切的忧患意识让它变得更好,都属于爱国主义的范畴,而且是一种更积极意义上的爱国主义。

三、爱国主义教育

目前内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陈旧落后、内容老套,与当前民主化、信息化、全球化浪潮叠加的现实环境严重脱节。例如,现在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大都不感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强制的灌输导致了学生盲目地抵制,过于注重形式,流于表面。新时期,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及爱国情感面临着市场经济转型、信息全球化的挑战和冲击,出现了国家意识弱化等问题,形式不容乐观。为此,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应该被放在首要地位,要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熏陶和影响,以爱国主义来引导学生,直达其情感和内心深处,让爱国主义成为潜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增强爱国热情,以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此外,现在质疑爱国主义的知识分子比较活跃,却很少有知识精英敢于公开力挺爱国主义。往往是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这从侧面说明掌握知识的精英尚未达成共识,爱国主义在学校与社会推行必受其扰。因此,有学者指出,学校和社会都不是分离的,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也是需要全社会认真对待的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环节。

四、践行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人民对国家深切的爱之下的心理选择和行为活动,我们应不断思考当下历史条件下真正的爱国主义是什么,如何践行爱国主义,怎样真正做到爱国。这是国家对人民提出的要求,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命所在。爱国主义不只是简单的一个定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动力,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强大是一种理性而有效的爱国主义方式。

中国现在处于转型社会,成就巨大,问题丛生,但这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最终也要靠发展来逐个解决掉。现在的中国如同一个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不免会犯错;更如同一列处于转轨中的火车,从一条轨道转到另一条轨道的过程中必然要产生摩擦,如果我们都以赤子般真挚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国家,中国何愁不能崛起。因此,我们要践行爱国主义就必须首先实现日常化。把爱国主义精神寓于日常生活中、内化于心中,以此为基底,努力做好自己。同时,怀着自豪与热忱,将我们的全部精力,投身在国家的建设上,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做一个扎实而奋进的践行者,体现出一种履行公民责任的担当和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胸怀。

其次,现在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西方舆论凭借娴熟的批判技能和丰富的批判经验已经征服和俘虏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面对存在很多问题的复杂中国,很多中国人被夹裹着参加了这场战斗。因此,中国急需进行一场捍卫爱国主义的公共舆论运动,而“中国梦”的感召恰逢其时。虽然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反爱国主义的人士在网上一时走红,但是他们能不能成大气候,完全取决于我们心中的那份爱国情怀是否足够真挚、并以客观理性的材料对待批判的理性分析。任何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必须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真实的地理环境,否则就会陷入以“假设”导致的“历史虚无主义”和用“纸笔”对阵的“大鸣大放大字报”。

最后,我们的爱国主义行为必须是理性的、平和的、合法的,在表达情绪时:第一不破坏社会秩序,第二不伤害无辜的同胞,第三不影响社会正常的发展。我们要认识到自身还未足够强大到可以凭借唾沫和文章就可以保卫祖国母亲和抗击外来侵略,我们奉行和平主义但决不委曲求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在每个中国人追逐自己梦想的征程上,“同心共筑中国梦”内含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静,梁述清.我国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的正强化和负强化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7).

[2][3]胡锡进.胡锡进论复杂中国[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国家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爱国学·晒佳作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爱国学·晒佳作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