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融合 构建“星空”校本课程

2014-10-08王群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航空航天星空学科

王群

航空航天领域是我国科技领域发展最快、成果最为显著的领域,也是少年儿童开展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活动最为活跃的领域。我校地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院内,具有得天独厚的航空航天教育资源。我校充分利用大学的院士专家资源、大学生资源、实验室环境资源,让学生从小了解航空航天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我校办学的重要思路。我校在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以航空航天教育为龙头,深入开展科技教育”的特色建设方向,因此,打造航空航天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是我们近年来一直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航空航天特色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航空航天知识和文化的熏陶,更多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多元智能、科学素养、团队意识、交流合作能力等。航空航天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如下表所示。

整合课程资源,形成“星空”课程体系

我校依托北航大学的资源优势,整合社区资源、家长资源、专家资源,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形成了航空航天教育“星空”课程体系。“星空”课程体系涵盖三个方面:航空航天文化(学校环境、特色中队、班级建设)、航空航天课程(课堂教学、学科渗透、德育活动、兴趣小组、大中小联动、社会实践)、航空航天资源(实验室场馆、软硬件设施、校内外师资、院士大学生)。

学科是关于某一科学领域的知识,它依据一定的标准从某一科学领域中选择相应的知识内容,并按一定规律编制起来,形成适合学校教学的知识体系。

由于各个学科并列设置,自成体系,目前的小学教学缺乏有机的相互联系。这种情况在一般学科学习方面尤为严重。教师专业面过窄,他们各自单独上课,互不交往;按学科制定的教学大纲,忽略了同其他学科的协调,这就使学生无法进行完整系统的学习。打个比喻,传统教学中各学科就像透明玻璃瓶中的植物,彼此都能够看到,但是不能分享彼此的水份和营养。

为改变学科之间割裂的弊端,我们开始尝试学科融合。国家课程中,通过学科融合,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思品等国家课程中渗透航空航天教育;在地方课程中,把信息技术与模拟飞行整合,进行航空航天教育;在校本课程中,每周1节航模课,普及航空航天教育;同时,在航模课中,积极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把相关学科知识融入到学校航空航天特色课程中。

我校同北航航空博物馆、风洞实验室、模拟飞行实验室、流体实验室等场馆进行资源整合,定期到这些场馆参观学习,由学生充当小解说员和小导游,让学校的课程走向实践。

同时,我校充分发挥附属北航大学的优势,整合家长、专家资源,建立了以北航院士、北航科学家、大学生为主的校外辅导团,定期邀请相关专业的家长进入学校课堂。每年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学校都会结合教材内容,邀请家长为学生们拓展、延伸相关的教材知识。如今年的科技节,我们结合语文课《飞向月球》这一教学内容,邀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家长与语文教师一起为学生讲授探月工程的知识,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中美探月对比,让学生在充分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还能够拓展、延伸相关的知识。

以学科融合为抓手,特色实施国家课程

我们认为,“整”的概念包含去掉重复的教学内容,整合时间,人员重复交叉安排;“合”的概念就是通过各种举措,最终使部分之和大于整体,达到1+1>2的效果。课程整合的思路,就是要打破学科的界限,用一种整合的思路去找到学科之间的联系,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人和人之间的联系。

2011年12月,北航附小开展了以“合作、融合、分层”为主题的第七届“秋实杯”课堂研讨教学活动,组织语文、数学、科学、英语、思品和心理等学科的8位教师开展了“同伴教育”“养生厨房”“作文指导”“鸡兔同笼”四节融合课的展示,从此拉开学科融合探索的序幕。

2012年,我校在全校教师中全面推进合作、融合实验。学校组织教师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学科间的交流活动,从中寻找各学科间的融合点、问题点,确定融合内容,尝试更深层次的学科融合。我们不仅思考学科内容更合理的整合,争取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把整合内容让学生能够接受、消化,同时考虑更多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给学生以更多的思考和活动空间。每位教师在合作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课的形式,思考如何发挥各自学科特长,通过整合达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目标,形成学生、知识、自然与社会多元素的有机联系。如在语文、科学融合课《捞铁牛》中,教师思考融合点就是: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方法,既解决了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又让学生形象体会到科学课中的浮力。

2013年,学校开展《课程整合调查问卷》活动,并对学科辅助教学重新安排,对学科融合的内容、时间进行扩展、延伸。在融合方式上,从课中合作融合拓展到课前、课后辅助合作。如有的学科的教材内容,如果在学习之前,其他学科能够给予帮助,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如《唱脸谱》一课,虽然在课中是语文和音乐的融合,实际上,美术已在课前进行了铺垫。

融合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比如,主题活动课《我们一起去郊游》,融合语文、数学、科学、艺术学科;还有的班级开展了故宫讲解员活动,融合语文、艺术、科学等学科内容。再如,综合实践课开展的学生自己对课外兴趣班的调查,以及对“小学一二年级开设英语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赛。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融合与个性化作业结合。在作业上,我们尝试各种新形式的整合,以达到增效减负的成效。如在语言学科与美术的融合中,我们帮助学生对语文诗词或英文单词的理解,让学生用图画来表示;用英语手抄报的形式代替单独的抄写单词和句子的练习。有的学生虽然英语词汇不是很丰富,但很喜欢画画,做出的手抄报画面内容丰富。同样,学困生也能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融合延伸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如“飞向月球”“男生俱乐部”“女生俱乐部”等活动,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加强了家校之间的合作。

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我校结合翻转课堂的启示,思索如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实现课堂翻转,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个性学习的目的。于是,我们把课堂翻转的理念拓展到我们的部分课堂中,如六年级的综合实践、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还有部分的科学课堂。这种模式是让学生经历“自选主题进行研究—课外进行调查研究、整理资料、自学知识—课上进行汇报交流研讨—教师实时反馈评价”的过程。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程之初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活动以及按教学目标分工,在过程中要发挥督促、指导的作用,而在每个小组汇报之后,要进行整合、调试、反馈、评价以及查漏补缺、提升总结。学生在课堂上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组汇报,互为补充,互相学习借鉴。在这里,同龄人的视角和思维得到碰撞,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真实和自然。这种模式,从原先的单项信息传递,转为多元主体交互,为教与学、学与学的主体间互动提供了可能。通过亲身体验和资料整理,学生不仅消化、吸收了相关课题的内容,而且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分享,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满足了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学科融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学科融合,让教师在相互备课和共同上课中,相互学习,进行知识、能力、智慧、思维方式的互补和交融,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建构人生和生活的一个过程。例如,语文教师大都感性,科学教师比较理性。在语文教师和科学教师共同开展学科融合时,语文教师感受到了科学的严谨与缜密,学到了不少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比如,“提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归纳总结的方法、类比的方法、统计的思想、统筹的方法,等等。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时候,教师恰当地融入这些方法,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呈现不同的面貌。

以往的教研活动中,各学科教师沟通交流较少,甚至坐在一个办公室都不知道彼此的教学内容。我校通过研讨与实践,试图找到一种教师间开展合作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学校每学期开学前都组织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一起进行学科融合交流,每个教师介绍自己本学期的教学主要内容,一起寻找学科的融合点,为新学期的学科融合提前做足功课。

以上做法,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个人潜能,发挥每个教师的教育智慧与教学特长,同时可以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提升教师的课程研究力,提升教师教育实践的能力,增强教师团队的合作能力。

编辑 王宇华

猜你喜欢

航空航天星空学科
第十五届航空航天月桂奖
第十五届航空航天月桂奖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星空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你也爱吃仰望星空派吗?
星空
一飞冲天——中国航空航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