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臻美讲授风范 提高教学质量

2014-09-30黎育松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风范教学质量

黎育松

摘 要:“臻美讲授风范”是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增强教学感染力的要求。文化臻美、逻辑臻美、传道臻美,是针对具体风范不足而言的,不是臻美教学风范的全部内容。通过这些具体臻美的启发,再向其它臻美内容的幅射和迁延,是拙作的初衷所在。

关键词:教学质量;风范;臻美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文化臻美

理论虽然也是文化形态之一,但它并不排斥文化臻美,这里所谈的文化臻美,限指除理论教学中常见的语言流畅,文词优美等文化品味之处,对理论加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诠释,使深奥的理论产生大众化美感。

大众化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路径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其主要含义是用人民群众习惯的语言及喜闻乐见的形式诠释那些高深的理论和学究范式。理论大众化最主要的功能是让理论走出书斋,贴近群众。其显著的特征的通俗易懂。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如何让广大学生把书本理论内化为素质,大众化教学不失为重要取向。

众所周知,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处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学生,特别是文化层次较低的大学生,对那些西方理论学术有较大的接受难度。因此西方理论教学离不开中华文化沃土的同化。很多理论原理,如果在给予其自身解释的基础上,再给以中华文化的滋润,一定会收到让学生豁然开朗而又永不忘怀的效果。

例一:市场外部性理论。这一理论的大意是,市场主体的某些经济行为,可以产生有益或有害于其他主体或社会的外在效益包括正效益和负效益。比如某企业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会给其它企业或社会带来灾祸,这就是负效益。某企业率先采用新技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行为,会促进其它企业效仿,从而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这就是正效益。对此,教师若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和“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中国语言加以比喻和形容,可以说让学生永铭肺腑。

例二:管理咨询有关理论。

1.“青蛙效应”理论。试验表明,将一只青蛙丢入已经沸腾的水中,它会象触电般的蹦哒出来;若将另一只青蛙放在凉水缸里,然后对水缸慢慢加热,由于它对温度变化的渐适应性导致其应急能力的无法产生而最终难逃死亡的厄运。其寓意是改革可以分轻重缓急进行,温和的渐进式改革,虽然有着与社会承受力逐渐适应的优势,但重大而紧迫的改革决不可观望徘徊,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否则,发展将会没有出路。对此,教师在作总结时若用“不在危险中暴发,就在危险中死亡”的中国语言来形容,既彰显斯文又体现激情。

2.“蝴蝶效应理论”。其大意是美国的一位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原理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的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出现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它寓意着任何大事件的发生,总会释放出一些先兆性信号。这与中国文化中关于“一叶知秋”,“瑞雪兆丰年”,“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的寓意不谋而合。

3.“手表定律”。说的是当你只面对一块手表时,会对它显示的时间确信不疑;而你当同时面对两块时间显示不一的手表时,就不知道应该确信那块手表上的时间。它所要说明的道理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组织不能同时设置不同的目标及其评价标准。否则一定会导致十分不良的后果。这个后果是什么?其实就是中国人常讲的“莫衷一是”。

4.“消费偏好”。其文字解释相当“绕”,大家对它都有能够意会却难以言传的感觉。如果用“情有独钟”和“情人眼里出西施”来形象,反倒让人有“短平快”的感觉。

顺便指出,上述所谓文化臻美,其实就是丰富教学内容。我之所用文化臻美来概括,主要是因为上述文化臻美和常见的补充教学内容比较起来,它使教师更有风度,更有学养,更加有范。

理论教学要走大众化路径,要求教师要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和文化功底。这是广大教师特别青年教师值得努力的方向。

二、逻辑臻美

例一:有老师在讲课中提出“两支股票,单独持有时有相当风险,而当构成投资组合(WM)时,就不再具有风险。”

显然,这是一个令学生不能接受的论断,因为它内在有着不少逻辑困惑。

其一,如果“两支股票单独持有时有相当风险”,则可以肯定其中的每一支都有相当风险;

其二,如果两支股票中的每一支都有相当风险,则对它们是否组合都有相当风险;

其三,如果要将两支股票通过投资组合达到“不再具有风险”的效果,前提应该是它们的风险与效益关系是完全负相关关系即一支有比如说50%的风险,而另一支有50%的效益;或者一支股票的效益大于另一支股票的风险;

其四,如果被组合的两支股票的风险与效益是完全负相关的,则组合后投资总效益为零,无疑这样的组合没有多大的经济意义。

其五,如果两支股票虽只有风险差异(甲的风险为50%,乙的风险为30%)但不是风险与效益的负相关差异,则将它们组合起来后,其风险结论就具有相对的或然性即相对于简单平均的组合风险40%而言,单独持有甲的风险低了10%,而单独持有乙的风险反高了10%。如果是一支股票的效益大于另一支的风险,则它们的组合风险结论,同样具有相对的或然性。

值得说明的是,尽管老师在课尾时间里,通过诸如风险与效益呈负相关关系条件下的股票组合规则、组合投资风险与组合对象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则等内容讲授,将上述逻辑困惑中的有些困惑予以一定程度的消除,但由于在提出上述论断时,没有打好伏笔,也没有强调学生思考其中的缺陷,教师更没有交待课尾的这些讲授是对上述并不确结论的解读,甚至从头至尾只字不提该项论断中的问题。因此,这样的讲授对解惑的针对性及其效度是不强的。

臻美这个问题的讲授,可从两个方面努力:

1. 在提出该论断后,暂不透析上述逻辑困惑,但要打好伏笔(指出该论断并不是投资组合风险的确切论断,它存在较多的逻辑缺陷,至于这些缺陷是什么,待后回答)

2. 在提出该论断后,组织讨论,让学生找出它的逻辑缺陷,然后老师点评。

例二:有老师在讲授消费者感觉差别类别时,提出了“差别阈限”这一概念并将它界定为刚刚感觉到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的差别量,也称最小可觉差。”这一界定也许是权威性的至少是教材界定。我虽然没有上过消费行为学的课,也没有深入研究过该教材,但我对这一界定至少有三点质疑:

第一,最小的(感觉)差别量如何界定,是仅指单一方面比如颜色上的感觉差别,还是指某一方面上的某一要素比如色度的差别,或者还是指别的。由于教师对这些问题没有理清,因此必然造成理解的茫然。

第二,与最小(感觉)差别量困惑相随的问题是,即使我们把“最小差别量”界定清楚了,也还存在下面的困惑:大于最小差别量的感觉差别,或者说在“刚刚”获得的感觉差别的基础上再次获得感觉差别以及它们的叠加,难道就不是感觉差别吗?在将整个消费行为的感觉阈限只分为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的条件下,这种感觉差别既不能归属绝对阈限差别,也不属于差别阈限差别,那它应归属于哪一类感觉差别呢?如果我们提不出一个新的概念,那么“最小差别量”的表达就会产生一个空白,因而就值得修正。

第三,为什么把差别阈限仅限于刚刚产生的感觉差别。所谓刚刚产生就意味着是在同一时空中产生。而对消费行为起来决定作用的感觉差别更多的和更主要的是在不同时空条件下获得的再认识而形成的差别叠加,而且感觉差别越大,越容易作出购买(买谁不买谁)抉择。否则我们就难以理解消费者为什么要货比三家的购买行为了。

基于上述三点,我个人的看法是:

1. 将“差别阈限”概念,创新为“相对阈限”以和“绝对阈限”概念相对应。

2.“相对阈限差异”:可尝试性地界定为:同一主体在同一时空或不同时空条件下对同类对象物的刺激所产生的感官认知。

三、传道臻美

在贯彻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实践中,令广大从事专业理论教学教师颇感头痛的问题是如何在各自的专业理论教学中,自觉贯彻观念、道德和方法素质的教育教学。其实,很多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作法与这样的要求仅差一步,可就是这一点之差使教学风范大打折扣。

首先仍以上述“差别阈限”为例说明其中所涉观念、方法教育问题。感觉属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感觉虽然是感性认识的低级形式或低级阶段,但它是一切认识的起源。正因为感觉是感性认识的范畴,因此它必然存在着不能认识事情本质和规律的局限性,能够克服感觉这一局限性的只能是理性认识,所以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将一观念方法运用于消费者行为上,可以得到的结论便是:消费者不能仅仅依据对商品的感觉差异决定消费行为,否则难免上当受骗。所谓理性消费,就是要将决定消费行为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消费者对商品有了理性认识,才能有效地识别假冒伪劣以及有效避免消费盲从。

其次,再以“战略目标管理”为例。就责任教师对这一内容本身的教学而言,应该说是相当完美的。但是由于忽略了和其内容十分贴切的观念和方法素质的教育,因此造成这一课的美中不足。一定的战略目标在其实施过程中,或者由于目标制定者的战略意图不能成为企业共识,或者由于目标本身脱离实事求是等原因,因此它可能产生离心力或负能量;相反,正确的战略目标,由于它指明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因此能鼓舞人心,激发斗志,进而能产生强大的向心力或是正能量。向心力和离心力,分别好比能量聚变和能量裂变。它们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它们的相互斗争和波浪式发展的总趋势是聚变战胜裂变,向心力战胜离心力。

另外,该事例中涉及到的战略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经由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途径,这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群众路线对于企业管理具有普遍意义和制胜法宝的作用。

猜你喜欢

风范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云模型及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御姐风范
冬季暖男必备
眼界
钢琴家风范
简论青州出土造像的艺术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