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新挖掘体验在教育中的积极价值

2014-09-29雷泓霈

新晨 2013年9期
关键词:价值生命爸爸

雷泓霈

8月8日《潇湘晨报》报道,8岁女孩曾子琦从深圳徒步回邵阳老家,历时25天后,曾子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邵阳火车站。曾爸爸说,他们并不是去挑战,而是孩子愿意去享受大自然的美,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

这位曾爸爸说得太好了,“他们并不是去挑战,而是孩子愿意去享受大自然的美”。700公里的风雨兼程、穿越了几个省市,见证了田野、高山、大河、沟壑、夜景、幽静、乡村风光之美,让谁说这都是一次宝贵的体验和享受!我们的生活形态、大自然,到底有着怎样的颜色,过去,我们的孩子们多习惯从课堂上、录像上得到的,从没进行过此类探索和体验,这位8岁的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进行真真切切的观察,带有强烈、多趣的主观体验,这种体验会深刻铭刻在她的记忆中,这对于她的价值观、情感成长,都是一种积极的熏陶和感染。

25天700公里,别说是孩子,一般大人能做到吗?当孩子在幸福的泪水中完成了艰难跋涉,谁说不是对“坚韧”的身体力行的形象理解呢?

“体验”一词出自《淮南子》,“故圣人以身体之”。《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自经历”。“体验”在德语中,尤其强调“从自己的内心情感出发,主动积极去感受生活,体验生命以及价值”。强调体验在教育中的价值,也就是让孩子多用心去参与、体会,用情感去感悟生命和价值的律动,让心灵、情感和知识一同拔节,得到更为和谐的成长。哲学家狄尔泰的名言“体验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内在的、独有的、发自内心的、和生命、生存相联系着的行为,是对生命、对人生、对生活的感发和体悟”,这位孩子做了生动诠释。

据报道,西方教育很注重让孩子自我体验,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孩子摔得头破了,也不用大惊小怪。且让孩子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体验,甚至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比如日本自2007年开始,东京的高中生必须修35小时社会福祉体验活动的课程才能毕业,即要求学生必须投入35小时去做义工才能拿到毕业证书。很值得我们借鉴!

还是会想到当下的教育常态,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很多学校已经忘记了挖掘体验和感受在教育中的积极价值。火炉是热的、社会很复杂,我们更愿意说给孩子,而不愿意让孩子去感受。因为这会给孩子带来风险。“干活很累,没有时间,你还是多去写作业吧”,家长更剥夺了孩子感受家务劳动的机会。这种教育父爱主义,充满了好心,却会让孩子形成精神误导,不知道世界的真实面目,感受生活的能力低了,也让珍惜意识、创造意识和奋斗意识,淡化和萎缩很多。更有甚者,不少孩子对亲人的体恤都不够多,就与这种感受和体验的剥夺,不无关系。

所以,当“女孩徒步700公里”成为鲜活的事实,我更赞叹曾爸爸对孩子体验要求的强烈支持,不仅口头支持,而且还陪伴孩子走了25天。这种宽松、民主、朋友式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充分分享和体验创造了积极条件。有真爱,有思想,有尊重,他是一个值得敬仰的父亲。

放开双手和管制的大手,让孩子在成长中多一些自由体验、快乐分享,孩子会得到和谐成长,更能得到宝贵的精神和心灵拔节。就像今天的这位8岁女孩!

猜你喜欢

价值生命爸爸
我和爸爸
一粒米的价值
爸爸
“给”的价值
爸爸冷不冷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可怜的爸爸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