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人都是活雷锋

2014-09-29

新晨 2013年12期
关键词:书摊免费公益

私车公用大叔的雷锋之旅

艾尼瓦尔·芒素是和田电力系统的员工,专门开拉煤车。2000年初,因为新疆关停并转小型火电厂,艾尼瓦尔一下子从繁忙的工作岗位闲了下来。

2007年冬天,艾尼瓦尔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用那辆二手车免费拉送乘客呢?但当他真的招呼路边等车的人时,很多人都以为他是黑车司机。当他诚恳地告之“不要钱”时,换来的多是惊恐、疑惑和白眼。

为了得到大家的信任,艾尼瓦尔将党旗“为人民服务”、“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十公里免费接送”等标志贴在了车身上,还自掏腰包印了1000多张“共产党员便民服务卡”,卡上印着名字、照片、电话,还用维、汉两种文字写着: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免费接送。慢慢的,和田很多人都知道,街头的车流里有辆私家车,车主不收乘客一分钱。为了给乘客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艾尼瓦尔将乌鲁木齐的小院子卖了,花7万多元买了一辆新车,继续他的“雷锋之旅”。

2011年11月15日深夜,正在睡梦中的艾尼瓦尔·芒素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原来,墨玉县萨依巴格乡农民艾再孜儿子骑摩托车摔断了腿。他开车赶过去,冒雪来回跑了近百公里,及时将伤者送进医院医治,回到家时天都快亮了。2012年1月2日,和田军分区农场职工徐玉梅儿子发烧。心急如焚的她抱着儿子在冰天雪地里等了40多分钟都没搭上车。这时正赶上艾尼瓦尔·芒素送刚下火车的西安人李志伟到农场,他二话没说便将母子俩送到医院……6年间,这辆维吾尔族大叔艾尼瓦尔·芒素私家的小汽车,搭上了汽油(天然气)费、过路费等成本费数万元,免费接送老弱病残乘客上万人次。

这辆贴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和“为人民服务”、“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十公里免费接送”等字样的私家车,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这座边城一抹最瑰丽的风景线。

哈萨克族大学生的“公益达人”梦

“三年公益路,让我内心更强大、更自信。我的梦想是成立一个基金会,在能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使自己快乐。”踌躇满志的霍安,是在新疆公益领域里为数不多拥有公益专业知识的“公益达人”。

霍安,19岁,哈萨克族,甘肃酒泉市阿克塞县人,2012年9月,考取新疆财经大学。

霍安说,他从小就不安分,爱“瞎折腾”。2011年4月,在酒泉市上高中的霍安坐上了前往阿克塞县的班车,这是他第一次去贫困家庭走访,那次去,时间很紧,当天白天走访过的家庭,晚上就要连夜整理资料,三天连续70个小时,他没有休息。

拿着走访回来的资料,霍安开始联系一些公司企业和公益组织对这30名孩子进行资助。“最终,当看到这些孩子拿到助学金,看到孩子家长的感激目光,我觉得辛苦和付出都不算什么。”

当发现需要帮助的贫困儿童越来越多时,霍安感到个人能力有限,他与呼和浩特、潍坊、东莞等地的公益组织取得联系寻求扶持,并一边做公益一边筹划成立个人的公益组织。

“一开始,我们只在甘肃境内助学,随后扩展到青海、新疆等地,每个孩子每月最高可领到275元助学金,如果是高中生,助学金是它的1.5倍。为能公平资助筛选出的孩子,我们专门有一套计算公式来核算,通过孩子家庭的人口、劳动力、非劳动力比例以及年收入浮动来算出最适合孩子的助学金额。”霍安说。据统计,从2011年4月至今,通过霍安及其他志愿者的努力,使先后逾千名贫困生受益。

2012年8月,霍安成立了阿克塞微善天成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这就意味着甘肃微梦公益联会顺理成章地有了可以挂靠的公司。在成立甘肃微梦公益联会后,项目涉及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其主要目标是帮扶、资助西北偏远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学生改善生活、学习条件。

2012年9月,霍安又在新疆成立了益联机构,“来新疆后,我发现这边的公益组织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急缺专业化的扶持。”霍安介绍,益联主要是为公益组织提供服务,广泛搜集相关信息,建立相对完整的非营利机构信息数据库,“成立数据库后,它的作用就相当于新疆公益组织的‘百度,市民可以在网上查询感兴趣的公益项目,公益组织的项目能得到更多资金支持,让它们逐渐强大。”

伊再提和她的免费书摊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团结路的街头,有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书摊,每天路过这里的人,只要有空都会习惯性坐在这里歇一歇,看看书。

书摊上的书是免费看的,但是这个书摊的主人一般都不在。她对书摊的读者拥有百分之百的信任,所以每天只是早上来摆好书,下午来收走书。

接着,奇迹一个一个的接踵而至。很多人慕名而来,为书摊捐赠了数千本书。爱心人士纷纷参与创办免费书摊,免费书摊增加到了11个。书摊周边的商户,则腾出地方每天给就近的书摊摆书收书。

然而,最大奇迹是这个书摊的主人,伊再提·热合曼。她是乌鲁木齐市第19小学的一名维吾尔族女教师。十年前因患尿毒症换了肾。三年前,出现严重排异反应,现在每周需要做三次透析。

伊再提每次做完透析都会感觉很累,脸色非常憔悴。为了在丈夫面前表现的精神些,三年来,她每次透析完下床前的第一件事就是画眉毛、涂口红,出去会冲门口等她的丈夫笑一下,“这样他看到我精神不错,就不会太难受。”

“我们都知道她,一个尿毒症病人还做这么多好事,令人敬佩。”一位路过的艺术学院老师说:“每天从这里路过,我都会帮助检查一下书摊,如果发现有破损、散乱的,我会整理到一边并给她留言,虽然我们并不认识,但她感动了我。”

6月1日,伊再提用爱心人士捐赠的6000多元买了十张桌子和一些长椅,把原先的一个书摊扩大到了11个。

小小的书摊,凝聚着良心与爱心。看到有更多的人愿意为免费书摊出一份力,伊再提非常欣慰:“我最大的一个梦想就是把小小书摊扩展开来,希望更多的人都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只要还活着,我就会一直办下去!”

献血活雷锋

“最近得知每个人可以献血到60岁了,我要加强锻炼,坚持献血到60岁。”站在血站门前,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贾艳军像是在给自己定目标。

贾艳军1980年8月12日出生,于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大学即将毕业的贾艳军参与了学校组织的义务献血活动,身为学生干部的他捐献了200毫升全血。

直到今天,贾艳军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爱心活动只是他连续14年献血的开端。20岁至今,他坚持每年献血,从献全血到捐献血小板,已累计献血30次,血量达到11400毫升,这比两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还要多。

大学毕业那几年,贾艳军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好,应该为需要帮助的人献血。但之后的坚持,却加入了对生命的感悟。2005年3月,贾艳军在厦门出差时不幸发生车祸,导致脾脏破裂、腰部受损、腿部骨折,一度昏迷70天。醒来后,贾艳军问身边的朋友:“为什么我梦里一直有哀乐声啊?”原来,病房旁边是医院的简易灵堂,这让他体味到了生命的脆弱。

最危险的时候,贾艳军面临瘫痪,但他不能接受一生让家人照顾的现实,愣是靠着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站起来了。因此他总戏称自己是“死过一回的人”了。

当年9月,他和妹妹去厦门处理事故,这离他出院仅仅两个月。趁妹妹在酒店看电视的时候,贾艳军悄悄跑去广场上的献血车,将400毫升鲜血留在了这个让他感悟生命脆弱的城市里。

从那时起,贾艳军献血只领取献血证,不拿血站送出的任何纪念品,他不想给“偷偷献血”留下任何“罪证”。每次献完血回家后,贾艳军都将献血证藏在他的园艺专业书中。“我媳妇不会翻我的专业书和资料,这样她就不会发现了。”说到这,贾艳军得意地笑了。

在血站护士郭荣的眼里,贾艳军就是这个时代的“活雷锋”,但在他自己看来,这不算什么大事,只是做了一件有爱心的事情而已。■

猜你喜欢

书摊免费公益
书摊·茶摊
公益
公益
书摊读书
公益
书摊老郑
公益
免费
免费为止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