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心理学视域下体育教学方法分类模式的创新及重构*

2014-09-29黄依柱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心理学分类教学方法

祝 娅,黄依柱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教学方法分类是教学方法发展、繁荣和分化以后的产物。是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体系的基础。教学方法一般是指课程、教学的实施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的途径和手段[1]。而所谓教学方法分类则指的是依据一定的逻辑标准,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的归纳或概括。要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从分类学的角度对教学方法本身进行梳理、反思与重构。从理论层面看,研究教学方法分类将发展和完善教学理论,使教学方法的研究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从实践层面看,分类可以深化一线教师对教学方法体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选择、运用和开发合适的教学方法。目前,体育教学方法体系的研究受到了我国体育教育学界的普遍关注,许多体育教师和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教学方法分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然而,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体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似乎渐行渐远。究其原因,主要是分类方法多移植于一般教育专业课程或其它学科,未显现出体育教学的学科本质特征,缺少对体育知识结构的分析,针对性不强。有鉴于此,笔者通过知网数据库分别以“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以及“认知心理学”与“知识观”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150余篇,以“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和“教育心理学”为关键词查阅相关书籍30余本,梳理有代表性的体育教学方法分类模式,通过比较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方法分类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引入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表征类型的研究成果,运用辨证逻辑法,结合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对体育教学目标进行解构,构建与之相对应的体育教学方法分类模式,并探讨其与体育教学实践的适用。

1 现有体育教学方法分类的历史局限及体系解析

1.1 现有体育教学方法分类的历史局限

自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信息学等学科跨入了体育学的研究行列,体育学由单数“体育学”逐步发展成为复数形式的“体育科学”。体育教学在方法上也博取众家之长,从而开发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充实和改良。教学方法的壮大为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了多种可能的选择。但是,由于教学方法的传习对象、教学任务、方法来源和方法层次等方面并不相同,汇集而来的教学方法却并没有带来理论和观点上的内在统一。面对教学方法的这种内在混乱,一些学者开始对教学方法进行分类,并试图通过这种划分来寻求各个教学方法之间互补和整合的潜在可能。虽然这种教学方法的划分带来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和深入的讨论,但是由于学者们分类的视角和侧重点不同,一些基本概念也存在纷争,使划分的标准和结果又迥然不同,从而带来了教学方法划分上的争论,以至造成了长期性的体育教学方法分类陷入划分标准不统一的境地,严重制约了一线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并阻滞了体育教学方法分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对于这一现象,可将之归结为我国体育教学方法分类研究的一种历史局限。

1.2 主要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的解析

随着体育教学方法研究领域和分析途径的不断拓展,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和开发的行列,体育教学方法分类的问题开始纳入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表1所列为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教学方法分类。

表1 主要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一览

从表1可见,尽管学者们从各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分类标准,但其最根本的分类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方法、途径与对象。

以方法为基础的分类是主要基于教学方法自身的现象角度所作的直观性划分,如樊临虎以“方法传习角色”为依据的分类模式和冯晓丽以“方法层次”为依据的分类模式,这种分类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体育教学方法体系的几个侧面,简略而清晰。但仅靠这种过于抽象的外在划分是很难体现教学方法的内在差异,赋予教学实践的针对性不强。

以对象为基础的分类是主要基于教学目标(或知识的表征形式)所作的划分,如表1中金钦昌、张学忠和邵伟德的划分模式。这种围绕预期教学目的的划分,针对性强,有助于教学方法的具体实践。但三位学者对教学目标的划分并不严密,出现了知识、技能、体能、情感等方面的纷争。同时,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具有独特性,并不单纯地依托于某一种教学方法,其教育功能的实现较多地贯彻于体育教学设计的整个过程。

以途径为基础的分类是主要基于信息传递途径所作的划分。如刘海元和毛振明的分类模式,前者基于四种不同的信息传递途径采用了一以贯之的分类标准,后者的前三类采用三种不同的信息感知途径为标准,后两类将复杂的教学方法归类于“比赛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探究性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中。两位学者的分类模式从分类标准的范畴来看,几乎涵盖所有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实践中,各个动作技能教学需要多种信息感知途径,因此按照此分类标准,严格意义的分类是难以实现的,同时脱离教学目标的分类也难以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

学者们关于教学方法分类的探索历程有成功,也有困惑。但却为教学方法分类的研究带来了启示:1)以教学方法自身和信息传递途径为标准的分类模式不能体现教学方法的内在差异,过于抽象,难以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2)以教学目标或知识的表征形式为标准的教学方法分类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助于教学实践;3)现有体育教学方法分类模式的目标结构设置不能为体育教学方法实践提供足够的支持,目标设置标准的结构不合理,不符合当前学习与教学新理念。因此,探索体育教学目标结构,深化体育教学方法的科学分类,对促进体育教学方法的反思,提高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有效运用,具有重大意义。

2 认知心理学视域下的知识观念及其现实启示

2.1 认知心理学视域下的知识观念

众所周知,不同的知识观是构建教学目标的基础,制约和影响着人们对教学目标的设置,因此知识的表征形式能够把教学目标的结构清晰地呈现出来。20世纪上半叶,尽管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把学习理论作为自己活动的主要舞台,并提出了“学习是反应的强化”的观点,但知识的界定还是遵循西方哲学传统,表征为一个客观的、现存的,且独立于认识者的“真理世界”。20世纪60年代,针对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不足以反映知识的复杂性和认识主体能动性的情况,许多心理学家在分析哲学流派的影响下,采用了新的学习理论来解释更高级的认识活动,于是心理学领域出现了所称谓的“认知心理学革命”。认知心理学家在学习理论和知识结构领域做了出色的、有重大影响的工作,尽管其间成功中也有困惑,但人类学习的建构本质、参与本质和社会协商本质,以及许多新颖的知识观也越来越清晰又有条理地显现出来。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中认知心理学革命的标志,奥苏伯尔认为教学中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主要是有意义言语材料的意义学习,他提出用“同化论”来解释有意义的学习。20世纪60年代后,认知心理学分为两派: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者(或结构主义者)。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信息加工心理学家以计算机信息传递为参照分析了信息传入、传出至外显反应所经历的阶段及其规律,把教学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种类型,提出“学习是知识的获得”的学习隐喻,但该隐喻仅将学习者视作孤立个体的信息处理者,简化了人类的复杂行为而被质疑。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等特点。心理学家加涅吸收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并在反思行为主义和认知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前提下,通过对知识获得的研究,形成了新学习理论——学习层级理论,同时依据人类学习的习得性性能,提出了作为教育目标的五类学习结果,阐述了人的各种学习与教学法之间的联系。

2.2 认知心理学知识观的现实启示

认知心理学知识观认为: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某一环节上改变教学方法最主要的理由是,关注所要传授的知识表征类型;学习是一个具有连续的认知过程,通过低级的学习所获得的能力为逐次获得比之前更高一级的能力提供支持;预期教学目标的学习结果具有层次之分,高层级的学习结果建立在低层级的学习结果之上。从学习原理层面看,从接触知识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可划分为接近、辨别、重复、强化到迁移等形式。从教程及其目标层面看,教程可以有多个目的,一门人文科学的教程也许试图给学习者提供描述、鉴赏、兴趣等性能,而一门自然科学可能希望学习者建立掌握、验证、参与解决问题等性能。低级的习得性能为高级习得性能的掌握提供支持;同样,每种性能的获得都是构建在业已掌握的一种或几种低级性能基础之上。所以,作为教学目标的学习结果可以依据人类学习行为的不同表征形式,而划分成具有层次性的多种习得性性能。上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论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模式创新具有重要启示。这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因素。一是体育教学方法具有典型的习得性特征。二是体育教学方法的这种习得性特征存在层级性。三是体育教学方法的这种层级性的转化必须经历“接近、辨别、重复、强化和迁移”的过程。所以,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可以成为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分类模式创新的立论基础。

3 认知心理学视域下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模式及创新阐释

3.1 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体育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分工深化、教学活动合理化和精细化的产物,因而具有教学的一般特征。但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活动,具有“人体活动”属性的特点,因此体育教学方法与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相比,还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1)身、心、智全面发展的统一。体育的英文称谓为“Physical education”,直译为身体教育,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活动。在体育教学方法实践中,学生既需要运用视觉、听觉接受信息,又需要通过位觉、触觉、本体感觉等感知自身动作,还需要大脑的整合与分析,并指挥身体进行相应动作。这种多种器官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机体按照技术要求掌握动作,也有助于发展学生观察、感知、想象与创造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另外,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适宜的运动负荷能促进学生生理机能的发展,提高其健康水平。

2)“言语陈述”与“图象呈现”的统一。大多数学科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言语陈述的方式把知识呈现给学习者,而体育教学涉及许多动作技术,教师不仅需要进行必要的讲解,而且需要进行必要的动作示范或图象演示,所以“言语陈述”与“图象呈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两者互相依存、互相补充。

3.2 认知心理学视域下体育教学方法分类的构建模式

体育教学方法种类繁多,体育教学方法的传习对象、方法来源和方法层次等方面并不相同,但都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按照加涅的观点,教学设计必须要寻找出识别“人类性能”的途径,这些人类性能导致了称为“教育目的”的结果[9]。这主要表现为要把笼统、复杂的教学目的转化成逐渐具体的目标,确保教学中的每个单元教学都使学生能够逐步靠近长远教学目的。因此,结合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和认知心理学相关的研究成果,体育教学方法可以分为具有层次结构的以下四类(如图1)。

图1 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一览

从图1可见,言语图表信息类教学方法,即主要通过以言语、书面或图象呈现给学习者获得知识的方法。包括概念名称类和学习事实类方法,前者通过以命名方式对学习客体或客体类别获得言语反应和图象反应能力的方法,后者获得以两个或两以上有名称的客体或事件之间关系的言语陈述和图象呈现能力的方法。体育教学实践中,对获取动作的表现形式,可以有动作的直观呈现,也可以采取语言陈述,还可以采用文字和图象呈现的形式,发展学生这些能力的方法归类为言语图表信息类教学方法。这类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初级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直观法、示范法等。

智慧技能类教学方法是学习者通过对符号或观念的使用同个体自身的情景发生相互作用来获得认知的方法。加涅认为智慧技能的学习有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以及高级规则四种能力[10]。在体育实际教学中,学习者为了解决学习中的一些问题,需要获得一些复杂规则,复杂规则的建立需要学生习得相关的一些概念,而为准确地掌握这些概念,学习者必须将习得的概念与业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辨别”,从而获得准确的认识。如武术中“马步冲拳”的教学,教学中一般会先进行马步和冲拳的复习,然后进行完整动作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就简单高效。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分解教学法、变换练习法、递进教学法等。

认知策略类教学方法是学生运用业已获得的某些具体策略来处理实践中的学习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相对复杂、高级的方法,需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整的完成学习任务。体育教学既是新旧经验的互动,也是学生对经验世界的组织,这才能达到认知的适应功能。如健美操教学中,规定动作、成套动作、编排原则等的学习,只是教学中的使能目标,最终目标是能够为一定对象编制系统的、科学的成套健美操。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探究式教学法、表象训练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信念类教学方法是学习者在体育教学中获得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满足感,如个性培养法、激励法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有机的统一,是人们认定的思想,但不等于所有的思想,只有当思想与人们的认知、情感发生共鸣并为主体确认,内化为自身的精神时,才称其为信念[11]。合理使用信念类教学方法就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与教学,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

3.3 认知心理学视域下体育教学方法分类模式的创新阐释

就图1中四个层次关系的体育教学方法而言,言语图表信息类教学方法是最初级的、根本的教学方式,它必须以业已掌握了的具有一定有组织的言语图表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为前提;智慧技能类教学方法属于次高级的教学方式,它的实施以先前获得了的言语图表信息为前提,并发展和强化业已掌握的言语图表信息;认知策略类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先前获得的言语图表信息、智慧技能为前提,同时规范和发展先前的言语图表信息和智慧技能;信念类教学方法属于一类“弱方法”,基于自动和受控制视角区分的一种程序性知识,它以先前获得的认知策略为前提,同时强化先前习得的认知策略。

以上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是较系统、科学的,也符合分类学的观点。一方面,这种归纳分类肯定了体育教学方法发展、繁荣和分化的事实,避免了脱离教学实践为分类而分类的不良现象,也避免了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中所出现的混乱。这样的分类遵循了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学习原理,从而达到了清晰化、条理化的目的。另一方面,从实践意义看,更有逻辑性和层次性。在教学中,教程由若干教学单元组成,每个教学单元有终点目标和各种对终点目标有提供支持和帮助作用的使能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体育教学顺利、高效的进行,同时各层级的教学方法相互促进、互为发展。因此,这样的分类便于一线体育教师准确掌握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

4 结论

众所周知,尽管体育教学方法分类多种多样,各分类方法也均有各自的独到之处,但只能是人们从不同视角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研究而形成的分类形式,并且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将会呈现更多的体育教学方法。运用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表征类型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体育教学目标进行解构,建构了与其对应的四级体育教学方法分类模式:言语图表信息类教学方法、智慧技能类教学方法、认知策略类教学方法、信念类教学方法。该分类方法具有显著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便于体育教师教学中选择和运用,可作为当下体育教学方法分类研究及实际应用的重要参考。

[1]霍军.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84

[2]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63-187

[4]张学忠.学校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22

[5]邵伟德,查春华,徐真英.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的反思与再认识[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4):99

[6]冯晓丽.体育教学方法分类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1):53 -55

[7]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71

[8]刘海元.学校体育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67

[9]加涅,R.M.,布里格斯,L.J.,& 韦杰,W.W. 教学设计原理[M]. 皮连生,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42

[10]加涅,R.M.,布里格斯,L.J.,& 韦杰,W.W. 教学设计原理[M].皮连生,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55

[11]刘文霞.教师教育哲学的主题、视野与风格[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71

猜你喜欢

心理学分类教学方法
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