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研究的评述及在国内的推进

2014-09-28林基

商场现代化 2014年20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经济体曲线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No.11BGJ036)“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测度研究”的资助

摘 要:在综述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有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存在问题及对该理论质疑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仔细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学者们大多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环保技术的进步和环境政策的改革是推动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而当地的经济增长特点,比如国际贸易、进出口产业结构等因素有可能是导致当地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文章最后介绍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在我国的研究推进及最新进展。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概述

二十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茨(Kuznets)在使用大量的资料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收入分配程度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收入分配的变化会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呈现出倒U型曲线的特征。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国民收入分配的差距较小,但随着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从小到大,而当经济进入充分快速发展阶段时,收入分配差距又会逐渐减少,在数轴上两者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形状。后来,Grossman and Krueger(1991)在对美洲32个经济体中52个城市的大气质量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一个经济体的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也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程度从最初的较轻,开始慢慢加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环境污染的程度又会逐步减缓。Panayotou(1993)进一步证实了人均收入水平与环境状况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并借用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研究所得到的倒U型曲线关系,首次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命名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如图1所示。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多数国家处于脱贫或经济刚开始起飞阶段,支柱产业仍为第一产业,这时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三高”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污染排放强度增大,用于治理污染的经费投入有限,能源消耗速度加快,环境质量日益下降。此时由于经济的增长方式是粗放式的,资源消耗程度大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益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即经济发展超越了临界值(Y)时,环境质量的恶化程度也达到顶点,之后随着经济进一步增长,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这是因为此时产业结构发生调整,清洁技术的进步使得污染排放强度降低,低污染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提升,人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意识加强,开始治理环境。各国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重视改善环境的质量,发展经济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通过多途径多渠道逐步改善并提高环境质量。即,一旦经济增长位于拐点(Y)的右侧,经济增长将有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或者说“保护环境最好的或许也是唯一的方法是变得富裕起来”。

Selden and Song(1994),Shafik(1994),Grossman and Krueger(1995),McConnell(1997),Suri and Chapman(1998),Andreoni and Levinson(2001)等学者的研究结论也得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呈倒U形。

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解释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提出后,众多学者们主要从经济结构、环境质量需求的收入弹性、国际贸易、市场机制和环境政策等多个视角出发,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进行理论探讨,大大丰富了人们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认识。

1.经济结构

Grossman&Krueger(1991),Panayotou(1993)等从经济结构视角出发解释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现象,这些学者认为,库兹涅茨曲线的产生是经济规模效应与经济结构效应两者自然演进,相互作用的结果。作用机制如下:经济增长必然要增加投入,而增加投入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与原材料。即产出增长意味着污染排放的增加,从而导致了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是经济结构的转变。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农业是主导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主导产业从农业转变为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化工业,而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结构转向低能耗低污染的现代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而导致单位产出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大幅度下降,环境状况随之得到改善。

2.环境质量需求的收入弹性

发展水平初期,人们很少对环境质量产生需求;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境质量需求收入弹性会逐步增大,人们不仅愿意购买环境友好产品,而且不断强化环境保护的压力,从而促进当地环境质量的改善。O-Sung(2001)通过构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验证了,只有当经济个体效用中环境舒适度对物质消费的边际替代弹性大于1时,才可能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的环境状况改善阶段。而Manueli(1995)也指出,一个经济体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其国民对环境质量的需求量会急剧上升,这些会改变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关系。

3.国际贸易

一些研究者认为国际贸易会扩大一国的经济规模,由此提高污染水平,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国际贸易是影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一个重要因素。Lopez(1994)等学者从国际贸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出发点来探讨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发现,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由于不同经济体之间环境规制的差异性,“污染”会通过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形式从发达经济体向发展中经济体转移,这种“生态倾销”使得发达经济体环境状况好转,使之进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下降段(拐点的右侧);同时造成发展中经济体环境恶化程度加深,使之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上升段(拐点的左侧)。

4.市场机制

与经济增长相同步的是市场机制运转的进一步完善,此时,能源、原材料以及污染物(比如碳排放)都被纳入到市场体系中,而内部成本也逐步取代了原先的外部化成本。自然资源由于发展初期的过度使用而逐渐变得稀缺,其价格上涨也随之上涨,厂商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并不断通过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来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同时促进厂商采用低能耗技术来进一步降低成本。Thampapillai et al.(2003)的研究结果验证了该结论的合理性。Lanoie and Roy(1998)的研究也发现,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市场参与者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如商业银行拒绝给高污染企业贷款,公众选择购买绿色企业的产品等,外部对企业施加的压力对维持或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endprint

5.环境政策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促使政府加大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并通过制定法律政策以立法的形式来强化环境管制,这将产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政策效应。部分学者以此得出结论:库兹涅茨曲线的下降段(即拐点的右侧)主要是政府环保政策的正确实施所引致的,与人均收入增加不相关。Torras and Boyce(1994)研究也发现,发展中经济体较少考虑是否应该采用生态环境友好政策,但在高效民主的经济体中,生态环境友好政策却很容易被采纳和实施。

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质疑

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假说提出后,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结论呈现多样化趋势。一方面,大量学者对不同经济体、不同时期内的数据进行计量研究,论证了经济与环境之间倒U关系存在的结论;另一方面,也有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经济与环境两者之间关系并非呈倒U型,而是呈L型、N型、U型等多种类型,进而对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从EKC模型内生缺陷、EKC是否真实存在等多个角度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提出了质疑。对质疑EKC的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学者们主要有五种观点:(1)认为EKC存在内生缺陷;(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的论证缺陷;(3)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的指标问题;(4)实证研究结论存在脆弱性;(5)质疑EKC是否真实存在。

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存在内生缺陷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质上是研究经济增长对当地环境质量产生的影响,表现为一种简单的、单向性的线性关系。但真实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是复杂的互动关系,即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是相互影响的。DeBruyn(1998)研究发现,EKC模型估计的不准确性,主要是由于其没有考虑到收入水平变化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着动态关联效应。另外,经济并不是影响环境质量的唯一要素,技术水平、教育程度、公民的环保意识以及政府的环境政策同样影响着环境质量的变化。再次,EKC假说的前提条件是生态系统不存在生态阈值(Ecological Threshold),但事实上,当污染存量超过生态阈值,生态系统由于失去自我恢复能力而崩溃,经济发展只会进一步导致环境质量的恶化,EKC会继续沿着实线部分上升,EKC转折点将不会出现,如图2所示。

图2 生态阈值和EKC

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真实存在

有学者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存在表示质疑,他们认为假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真实存在,则意味着无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转折点出现得多高、多晚,环境恶化终将随着经济增长而改善。但实际上,这种存在是短期的、局部的,有时甚至还是一种假象。其原因在于,许多学者使用的实证研究法,大多采用跨国数据来验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曲线的上升段的数据来自发展中经济体,而曲线下降段的数据来自发达经济体,这种简单粗糙地把横向的分布特征类推为纵向的变化规律在方法论上不具有说服力。并且发达经济体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通过国际贸易方式把污染向发展中经济体转移,换言之,发达经济体的环境质量的改善是“损人利己”的结果。对此,钟茂初(2005)指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长期内针对环境质量的综合影响根本不存在,所谓的EKC仅仅是在短期内针对某些特定的环境影响而存在的。

四、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在国内的推进及最新进展

我国正处于工业高速发展阶段,相应地,生态环境质量也遭到恶化,这引起国内众多学者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探索。国内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起步较晚,大约起始于2002年前后,此后发展迅速。最近几年,对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正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目前绝大多数国内文献采用参数模型来研究二氧化碳EKC。

1.利用参数模型研究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的概述

大多数国内学者釆用参数模型对CO2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具体而言,多数学者采用我国20年内的样本数据,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由于采用大部分研究没有进行模型稳定性检验并且研究方法多样,因此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差异且缺乏说服力。林伯强、蒋竺均(2009)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中国二氧化碳EKC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研究方法不同,其结果差异很大。王锋、吴丽华、杨超(2010)研究发现人均GDP为中国碳排放增长率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许广月、宋德勇(2010)对中国碳排放EKC的存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整体及其东部地区存在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而西部地区不存在此曲线,并估算了EKC转折点。刘华军、闫庆悦(2011)研究发现,碳排放EKC为倒N型,除京沪津三大直辖市外,其余省市自治区的人均碳排放量均处于上升段。郑长德、刘帅(2011)的研究结果发现,各省市自治区的CO2排放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一定区域集群效应,即CO2排放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呈正相关,经济越落后CO2排放越低。

2.利用非参数模型研究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的概述

目前国内学者很少采用非参数方法对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符淼(2008)利用非参数方法对我国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三种污染物EKC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废水曲线为两端略微上翘的倒U形曲线,EKC转折点为1.9万元;废气曲线为线性上升曲线,斜率约为1.04;固体废物EKC在东部地区表现为上升变平缓趋势,而在中西部地区则表现为线性上升趋势。刘明磊、朱磊、范英(2011)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市自治区CO2边际减排成本(Marginal Abatement Cost,MAC)差异较大,碳排放强度与宏观经济成本、减排难度都呈负相关性;研究同时发现,忽略能源消费结构的制约不仅会低估碳排放绩效水平,还会导致CO2的边际减排成本(MAC)估计不准确。

五、总结

就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状况,本文作了上述综述,刻画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该理论研究状况的基本轮廓。总之,虽然学者们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都不尽相同,但解释的原因相类似。大多数文献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环保技术的进步和环境政策的改革是推动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而当地的经济增长特点,比如国际贸易、进出口产业结构等因素有可能是导致当地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可以预计,随着学术界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探讨的深入,经济增长和环境系统的“黑箱”(black box)将会日趋明朗化。

参考文献:

[1] Grossman,G.,and Krueger,A.B.,“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R]”,National Bureau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Cambridge MA,1991.

[2] Thampapillai,et al.,“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ffect and the Scarcity of Natural Resources[C]”,Leave from Macquarie University NSW.

[3] Panayotou,T.,“Empirical Tests and Policy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R]”,Working Paper for Technology and Employment Programme,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Geneva,1993.

[4]张学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批评综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5]于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回顾与评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8).

[6]符淼.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态、拐点和影响因素[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1).

[7]钟茂初,张学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及研究的批评综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

[8]钟茂初.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虚幻性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5).

作者简介:林基,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投资、能源金融endprint

5.环境政策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促使政府加大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并通过制定法律政策以立法的形式来强化环境管制,这将产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政策效应。部分学者以此得出结论:库兹涅茨曲线的下降段(即拐点的右侧)主要是政府环保政策的正确实施所引致的,与人均收入增加不相关。Torras and Boyce(1994)研究也发现,发展中经济体较少考虑是否应该采用生态环境友好政策,但在高效民主的经济体中,生态环境友好政策却很容易被采纳和实施。

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质疑

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假说提出后,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结论呈现多样化趋势。一方面,大量学者对不同经济体、不同时期内的数据进行计量研究,论证了经济与环境之间倒U关系存在的结论;另一方面,也有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经济与环境两者之间关系并非呈倒U型,而是呈L型、N型、U型等多种类型,进而对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从EKC模型内生缺陷、EKC是否真实存在等多个角度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提出了质疑。对质疑EKC的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学者们主要有五种观点:(1)认为EKC存在内生缺陷;(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的论证缺陷;(3)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的指标问题;(4)实证研究结论存在脆弱性;(5)质疑EKC是否真实存在。

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存在内生缺陷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质上是研究经济增长对当地环境质量产生的影响,表现为一种简单的、单向性的线性关系。但真实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是复杂的互动关系,即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是相互影响的。DeBruyn(1998)研究发现,EKC模型估计的不准确性,主要是由于其没有考虑到收入水平变化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着动态关联效应。另外,经济并不是影响环境质量的唯一要素,技术水平、教育程度、公民的环保意识以及政府的环境政策同样影响着环境质量的变化。再次,EKC假说的前提条件是生态系统不存在生态阈值(Ecological Threshold),但事实上,当污染存量超过生态阈值,生态系统由于失去自我恢复能力而崩溃,经济发展只会进一步导致环境质量的恶化,EKC会继续沿着实线部分上升,EKC转折点将不会出现,如图2所示。

图2 生态阈值和EKC

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真实存在

有学者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存在表示质疑,他们认为假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真实存在,则意味着无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转折点出现得多高、多晚,环境恶化终将随着经济增长而改善。但实际上,这种存在是短期的、局部的,有时甚至还是一种假象。其原因在于,许多学者使用的实证研究法,大多采用跨国数据来验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曲线的上升段的数据来自发展中经济体,而曲线下降段的数据来自发达经济体,这种简单粗糙地把横向的分布特征类推为纵向的变化规律在方法论上不具有说服力。并且发达经济体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通过国际贸易方式把污染向发展中经济体转移,换言之,发达经济体的环境质量的改善是“损人利己”的结果。对此,钟茂初(2005)指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长期内针对环境质量的综合影响根本不存在,所谓的EKC仅仅是在短期内针对某些特定的环境影响而存在的。

四、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在国内的推进及最新进展

我国正处于工业高速发展阶段,相应地,生态环境质量也遭到恶化,这引起国内众多学者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探索。国内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起步较晚,大约起始于2002年前后,此后发展迅速。最近几年,对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正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目前绝大多数国内文献采用参数模型来研究二氧化碳EKC。

1.利用参数模型研究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的概述

大多数国内学者釆用参数模型对CO2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具体而言,多数学者采用我国20年内的样本数据,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由于采用大部分研究没有进行模型稳定性检验并且研究方法多样,因此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差异且缺乏说服力。林伯强、蒋竺均(2009)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中国二氧化碳EKC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研究方法不同,其结果差异很大。王锋、吴丽华、杨超(2010)研究发现人均GDP为中国碳排放增长率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许广月、宋德勇(2010)对中国碳排放EKC的存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整体及其东部地区存在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而西部地区不存在此曲线,并估算了EKC转折点。刘华军、闫庆悦(2011)研究发现,碳排放EKC为倒N型,除京沪津三大直辖市外,其余省市自治区的人均碳排放量均处于上升段。郑长德、刘帅(2011)的研究结果发现,各省市自治区的CO2排放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一定区域集群效应,即CO2排放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呈正相关,经济越落后CO2排放越低。

2.利用非参数模型研究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的概述

目前国内学者很少采用非参数方法对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符淼(2008)利用非参数方法对我国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三种污染物EKC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废水曲线为两端略微上翘的倒U形曲线,EKC转折点为1.9万元;废气曲线为线性上升曲线,斜率约为1.04;固体废物EKC在东部地区表现为上升变平缓趋势,而在中西部地区则表现为线性上升趋势。刘明磊、朱磊、范英(2011)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市自治区CO2边际减排成本(Marginal Abatement Cost,MAC)差异较大,碳排放强度与宏观经济成本、减排难度都呈负相关性;研究同时发现,忽略能源消费结构的制约不仅会低估碳排放绩效水平,还会导致CO2的边际减排成本(MAC)估计不准确。

五、总结

就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状况,本文作了上述综述,刻画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该理论研究状况的基本轮廓。总之,虽然学者们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都不尽相同,但解释的原因相类似。大多数文献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环保技术的进步和环境政策的改革是推动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而当地的经济增长特点,比如国际贸易、进出口产业结构等因素有可能是导致当地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可以预计,随着学术界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探讨的深入,经济增长和环境系统的“黑箱”(black box)将会日趋明朗化。

参考文献:

[1] Grossman,G.,and Krueger,A.B.,“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R]”,National Bureau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Cambridge MA,1991.

[2] Thampapillai,et al.,“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ffect and the Scarcity of Natural Resources[C]”,Leave from Macquarie University NSW.

[3] Panayotou,T.,“Empirical Tests and Policy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R]”,Working Paper for Technology and Employment Programme,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Geneva,1993.

[4]张学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批评综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5]于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回顾与评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8).

[6]符淼.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态、拐点和影响因素[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1).

[7]钟茂初,张学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及研究的批评综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

[8]钟茂初.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虚幻性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5).

作者简介:林基,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投资、能源金融endprint

5.环境政策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促使政府加大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并通过制定法律政策以立法的形式来强化环境管制,这将产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政策效应。部分学者以此得出结论:库兹涅茨曲线的下降段(即拐点的右侧)主要是政府环保政策的正确实施所引致的,与人均收入增加不相关。Torras and Boyce(1994)研究也发现,发展中经济体较少考虑是否应该采用生态环境友好政策,但在高效民主的经济体中,生态环境友好政策却很容易被采纳和实施。

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质疑

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假说提出后,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结论呈现多样化趋势。一方面,大量学者对不同经济体、不同时期内的数据进行计量研究,论证了经济与环境之间倒U关系存在的结论;另一方面,也有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经济与环境两者之间关系并非呈倒U型,而是呈L型、N型、U型等多种类型,进而对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从EKC模型内生缺陷、EKC是否真实存在等多个角度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提出了质疑。对质疑EKC的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学者们主要有五种观点:(1)认为EKC存在内生缺陷;(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的论证缺陷;(3)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的指标问题;(4)实证研究结论存在脆弱性;(5)质疑EKC是否真实存在。

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存在内生缺陷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质上是研究经济增长对当地环境质量产生的影响,表现为一种简单的、单向性的线性关系。但真实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是复杂的互动关系,即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是相互影响的。DeBruyn(1998)研究发现,EKC模型估计的不准确性,主要是由于其没有考虑到收入水平变化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着动态关联效应。另外,经济并不是影响环境质量的唯一要素,技术水平、教育程度、公民的环保意识以及政府的环境政策同样影响着环境质量的变化。再次,EKC假说的前提条件是生态系统不存在生态阈值(Ecological Threshold),但事实上,当污染存量超过生态阈值,生态系统由于失去自我恢复能力而崩溃,经济发展只会进一步导致环境质量的恶化,EKC会继续沿着实线部分上升,EKC转折点将不会出现,如图2所示。

图2 生态阈值和EKC

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真实存在

有学者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存在表示质疑,他们认为假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真实存在,则意味着无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转折点出现得多高、多晚,环境恶化终将随着经济增长而改善。但实际上,这种存在是短期的、局部的,有时甚至还是一种假象。其原因在于,许多学者使用的实证研究法,大多采用跨国数据来验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曲线的上升段的数据来自发展中经济体,而曲线下降段的数据来自发达经济体,这种简单粗糙地把横向的分布特征类推为纵向的变化规律在方法论上不具有说服力。并且发达经济体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通过国际贸易方式把污染向发展中经济体转移,换言之,发达经济体的环境质量的改善是“损人利己”的结果。对此,钟茂初(2005)指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长期内针对环境质量的综合影响根本不存在,所谓的EKC仅仅是在短期内针对某些特定的环境影响而存在的。

四、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在国内的推进及最新进展

我国正处于工业高速发展阶段,相应地,生态环境质量也遭到恶化,这引起国内众多学者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探索。国内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起步较晚,大约起始于2002年前后,此后发展迅速。最近几年,对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正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目前绝大多数国内文献采用参数模型来研究二氧化碳EKC。

1.利用参数模型研究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的概述

大多数国内学者釆用参数模型对CO2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具体而言,多数学者采用我国20年内的样本数据,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由于采用大部分研究没有进行模型稳定性检验并且研究方法多样,因此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差异且缺乏说服力。林伯强、蒋竺均(2009)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中国二氧化碳EKC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研究方法不同,其结果差异很大。王锋、吴丽华、杨超(2010)研究发现人均GDP为中国碳排放增长率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许广月、宋德勇(2010)对中国碳排放EKC的存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整体及其东部地区存在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而西部地区不存在此曲线,并估算了EKC转折点。刘华军、闫庆悦(2011)研究发现,碳排放EKC为倒N型,除京沪津三大直辖市外,其余省市自治区的人均碳排放量均处于上升段。郑长德、刘帅(2011)的研究结果发现,各省市自治区的CO2排放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一定区域集群效应,即CO2排放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呈正相关,经济越落后CO2排放越低。

2.利用非参数模型研究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的概述

目前国内学者很少采用非参数方法对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符淼(2008)利用非参数方法对我国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三种污染物EKC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废水曲线为两端略微上翘的倒U形曲线,EKC转折点为1.9万元;废气曲线为线性上升曲线,斜率约为1.04;固体废物EKC在东部地区表现为上升变平缓趋势,而在中西部地区则表现为线性上升趋势。刘明磊、朱磊、范英(2011)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市自治区CO2边际减排成本(Marginal Abatement Cost,MAC)差异较大,碳排放强度与宏观经济成本、减排难度都呈负相关性;研究同时发现,忽略能源消费结构的制约不仅会低估碳排放绩效水平,还会导致CO2的边际减排成本(MAC)估计不准确。

五、总结

就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状况,本文作了上述综述,刻画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该理论研究状况的基本轮廓。总之,虽然学者们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都不尽相同,但解释的原因相类似。大多数文献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环保技术的进步和环境政策的改革是推动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而当地的经济增长特点,比如国际贸易、进出口产业结构等因素有可能是导致当地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可以预计,随着学术界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探讨的深入,经济增长和环境系统的“黑箱”(black box)将会日趋明朗化。

参考文献:

[1] Grossman,G.,and Krueger,A.B.,“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R]”,National Bureau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Cambridge MA,1991.

[2] Thampapillai,et al.,“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ffect and the Scarcity of Natural Resources[C]”,Leave from Macquarie University NSW.

[3] Panayotou,T.,“Empirical Tests and Policy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R]”,Working Paper for Technology and Employment Programme,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Geneva,1993.

[4]张学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批评综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5]于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回顾与评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8).

[6]符淼.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态、拐点和影响因素[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1).

[7]钟茂初,张学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及研究的批评综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

[8]钟茂初.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虚幻性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5).

作者简介:林基,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投资、能源金融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经济体曲线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工作图什么?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
梦寐以求的S曲线
曲线的华丽赞美诗
招魔法练出“腿曲线”
数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