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诱芯混用和诱捕器颜色对甜菜夜蛾性诱剂诱捕效果的影响

2014-09-28陈浩涛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24期
关键词:诱蛾诱剂斜纹

陈浩涛,陈 城

(1. 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园艺作物病虫害治理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410125;2. 岳阳市君山区农业局,湖南 岳阳413002)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是一种世界性农业害虫[1],具有分布范围广、寄主多、抗药性强等特性[2-4]。自20 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甜菜夜蛾在我国连续多年大发生,成为长江以南菜区的主要害虫之一[5]。近年来,由于过度依赖化学药剂来控制甜菜夜蛾的发生,常导致环境污染和人畜中毒事件发生。

自然界中,甜菜夜蛾雌性成虫在性成熟时会分泌性信息素,以吸引雄性成虫前来交配。根据这个原理,可将人工合成的性诱剂,置于诱捕器中,一方面可大量诱杀雄性成虫,另一方面可干扰雌雄虫正常交配,进而减少下一代虫卵和幼虫的数量,降低虫口基数。因此,性诱剂防治不仅能延缓甜菜夜蛾对化学农药的抗性,而且有利于保护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6]。但是,由于技术不成熟,性诱剂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诱捕方法不当、诱杀效果不好等问题,从而影响着性诱剂的使用效果。研究发现,针对不同害虫的诱芯混用,常导致诱杀效果下降,如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单一诱芯的诱蛾效果均显著优于复合诱芯的诱蛾效果[7],斜纹夜蛾与甜菜夜蛾性诱捕器在田间同时使用,其诱蛾效果不如两种诱捕器单独使用时的诱蛾效果[8-9]。

目前,国内外关于诱捕器颜色与不同害虫诱芯同器混用对性诱剂田间诱捕效果影响的研究已有相关报道。例如:绿色的苹果蠢蛾诱捕器诱捕效果显著优于其他颜色的诱捕效果[10];而不同颜色诱捕器对棉铃虫、亚洲玉米螟的诱捕效果差异不显著[11-12]。

生产中甜菜夜蛾、小菜蛾、斜纹夜蛾常混合发生,其中甜菜夜蛾与斜纹夜蛾同属夜蛾科,而小菜蛾属菜蛾科,其亲缘关系较远。这两种不同科的害虫,其性信息素之间存在何种程度的干扰作用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另外,有关诱捕器颜色对甜菜夜蛾性诱剂诱蛾效果影响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笔者对甜菜夜蛾、小菜蛾、斜纹夜蛾诱芯单用和混用、诱捕器的不同颜色对诱捕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探寻甜菜夜蛾田间性性诱器诱杀的最适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长沙县黄兴镇蔬菜基地露天菜地进行,该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均一,灌溉方便,管理良好。试验期间该地种植小白菜13.33 hm2。选取种植品种、生长期一致的地块作为试验地,中耕除草、水肥等按常规管理。所有试验在2012年10月9日到10月25日期间完成。

1.2 供试材料

甜菜夜蛾和小菜蛾硅胶塞型诱芯(湖南长沙艾格里生物有机肥料有限公司),持效期均约20 d;斜纹夜蛾PVC 塑料毛细管型诱芯(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持效期约30 d。3种诱芯均于-20℃低温冰箱中保存。诱捕器为自制水盆诱捕器,在直径约30 cm 的塑料盆(市售)内,盛0.2%洗衣粉水,盆口横穿一铁丝,其上悬一细线,下系诱芯,诱芯处于盆中央,距离盆内水面0.5~1.0 cm。试验中所有诱盆均架于离地面1.0m 的竹竿三角叉上。

1.3 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1.3.1 单诱芯和复诱芯诱捕试验 每个小区中包括1个甜菜夜蛾单一诱芯(诱芯A)诱捕器和1个甜菜夜蛾诱芯+1个小菜蛾诱芯捆绑在一起的双复合诱芯(诱芯B)诱捕器以及1个甜菜夜蛾诱芯+1个小菜蛾诱芯+1个斜纹夜蛾诱芯构成的三复合诱芯(诱芯C),组内3个诱捕器按品字形随机排列,每2个诱捕器间隔5 m,而每两个处理组相近的诱捕器的间隔距离为60 m。安排3个重复小区,一共4个小区。每天早晨先记载各诱捕器中前一天晚上诱集到甜菜夜蛾雄成虫数量后清除掉成虫。

1.3.2 单、双控区中甜菜夜蛾诱捕器的诱集效果 单、双控区均按“田”字形设9个诱捕器,单控区全为甜菜夜蛾诱芯的诱捕器,双控区诱捕器为甜菜夜蛾诱芯诱捕器和小菜蛾诱芯;其中,甜菜夜蛾诱芯诱捕器分布在“田”字形外围4 点和中心1 点,共5个;其余4个点则为小菜蛾诱芯诱捕器。两个控区中心间距为100 m,每个控区中两诱捕器之间横向和纵向间距均为30 m。单控区只记录与双控区中甜菜夜蛾诱捕器相应位置诱捕器诱集到的雄虫数。

1.3.3 不同颜色诱捕器对甜菜夜蛾雄虫的诱集效果于10月9日~15日,将红、黄、绿3种颜色的诱捕器装上甜菜夜蛾诱芯,按棋盘式方式布置,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重复4 次,记录不同颜色诱捕器诱捕的虫数。

试验数据用SAS 8.1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FisherLSD 法比较处理间的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复诱芯诱蛾活性比较

3种不同处理的诱芯对甜菜夜蛾成虫表现出不同的诱集活性。由图1 可知,处理后第4 天(10月13日),甜菜夜蛾单诱芯(诱芯A)的4个诱捕器累计诱捕到352头雄蛾,而复合诱芯B 和C 的只分别累计诱捕雄蛾62和63 头。

到第8 天(10月17日),单一诱芯与复合诱芯诱捕的雄虫累积数差距逐渐拉大,诱芯A、B、C 诱捕的雄蛾累积数量分别为540、92 和112 头,诱芯A 诱集到的总数量分别为诱芯B 和诱芯C 的5.87 倍和4.82 倍,而诱芯B 和诱芯C 之间诱蛾数量差异不大。

随着时间的延长,各诱芯诱捕的虫数逐渐减少,特别是10 d 后,诱芯B 和诱芯C 单晚诱捕的雄蛾最多且只有一晚是3 头,其他大部分时间是1 头或没有;而诱芯A 虽然诱蛾量也逐渐下降,但其诱蛾量还是维持在15 头/(盆·d)左右。因此,诱芯A 与诱芯B 和C 之间的总诱蛾量差距进一步拉大,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试验结束的10月25日。

图1 不同类型诱芯累积诱捕甜菜夜蛾雄虫数量

由表1 可知,前8 d 甜菜夜蛾单诱芯的诱蛾量极显著高于两种复合诱芯的诱蛾量,而两种复合诱芯之间的诱蛾量差异不显著。因此,3种诱芯16 d 的总诱捕量、单日最高诱蛾量,也是单诱芯远高于复合诱芯。这说明,小菜蛾诱芯、斜纹夜蛾诱芯与甜菜夜蛾诱芯复合使用,对甜菜夜蛾诱芯的诱蛾效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表1 不同类型诱芯对甜菜夜蛾雄成虫诱蛾量的比较

2.2 单、双控区甜菜夜蛾诱捕效果比较

图2 单、双控区甜菜夜蛾诱蛾量的比较

从图2 中可以看出,甜菜夜蛾性诱剂单用的效果明显优于与小菜蛾性诱剂同时使用时的效果,单控区的平均诱蛾量在使用1~8 d 时极显著高于双控区,在使用9~16 d 时显著高于双控区。在使用1~4 d、5~8 d、9~12 d和13~16 d 时,单控区诱蛾量分别是双控区的3.1 倍、2.7倍、2.3 倍和3.4 倍。

2.3 不同颜色诱捕器的诱蛾效果比较

从表3 中可以看出,红、黄、绿3种颜色的诱捕器7d的总诱蛾量分别为626 头、789 头和748 头,但各颜色日均诱蛾量无显著差异,单日最高诱蛾量也无显著差异。

表2 不同颜色诱捕器诱捕甜菜夜蛾雄成虫数量

3 讨论

试验中,把甜菜夜蛾诱芯单独使用或与斜纹夜蛾诱芯或小菜蛾诱芯捆绑于同一诱捕器使用,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单芯诱捕效果远好于复合诱芯的效果,而“甜菜夜蛾+小菜蛾”与“甜菜夜蛾+小菜蛾+斜纹夜蛾”两类复合诱芯的诱蛾效果相近,只稍有差别。这是因为甜菜夜蛾与小菜蛾属于不同科昆虫,但它们的性信息素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从而导致田间混用彼此间仍有较强的干扰作用。

甜菜夜蛾与小菜蛾、斜纹夜蛾在田间常混合发生。防治时也通常考虑将三者一起防治,因而用性诱剂进行防治时,为了使用方便常把甜菜夜蛾、小菜蛾,甚至斜纹夜蛾的性诱捕器一起放入田间使用,有些甚至把不同种类诱芯捆绑在一起以节省诱捕器。但鉴于试验结果,建议今后在生产实践中应慎重,不要轻易采用“一器多芯、一地多芯”方式,特别是对于同地同时发生的亲缘关系较近的害虫。

试验结果还显示,不同颜色诱捕器的日均诱蛾量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甜菜夜蛾一般在夜晚交配,而在夜晚颜色对成虫不能产生视觉效果,且性诱活性物质一般是通过昆虫的触角识别。

在正常发生年份,甜菜夜蛾蛾高峰期时单诱捕器一晚能诱捕超过200 头成虫[13]。2010年,甜菜夜蛾在湖南发生程度偏轻,因而此次试验中单诱捕器单晚最高诱捕量不到百头。

甜菜夜蛾性诱剂的效诱捕果除受性信息素种类[14-15]、诱捕器的悬挂高度[16]、风向影响外[17],可能还与诱捕时的天气、田间虫口密度等因素有关,因而今后在制定性诱方案时,应考虑把更多的影响因素纳入试验中,以取得更好的诱捕效果。

[1]Brady U E,Ganyard M C.Identication of a sex pheromone of the female beetarmyworm Spodopteraexigua[J].Annals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America,1972,65:898-899.

[2]李子玲,杨桂珍,韦绥概,等.甜菜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概述[J].湖北植保,2005,(5):40-42.

[3]苏建亚.甜菜夜蛾的迁飞及在我国的发生[J].昆虫知识,1998,35(1):55-57.

[4]兰亦全,赵士熙,吴 刚.福建主要菜区甜菜夜蛾的抗药性监测[J].热带农业学报,2005,26(4):90-93.

[5]翁启勇,何玉仙,赵 健,等.甜菜夜蛾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2002,11(2):70-73.

[6]许国庆,罗礼智,江幸福.甜菜夜蛾对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及其田间诱捕效果[J].生态学报,2006,26(9):3035-3040.

[7]于海利,张林林,张国辉,等.桃小食心虫与金纹细蛾不同性诱芯的诱蛾效果[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0,38(10):121-125.

[8]周利琳,司升云,司 越.甜菜夜蛾性诱剂田间应用技术研究[J].长江蔬菜,2010,(18):29-31.

[9]周利琳,司 越,望 勇,等.3种甜菜夜蛾性诱剂诱捕器田间诱捕效果的比较及盆式诱捕器的改进[J].长江蔬菜,2012,(24):94-96.

[10]KnightAL,MiliczkyE.Influenceoftrapcolouronthecaptureofcodling moth(Lepidopteratortricidae),honeybees,andnontargetflies[J].Journal oftheEntomologicalSocietyofBritishColumbia,2003,100:65-70.

[11]艾买尔江,吐热依沙木.不同颜色和规格棉铃虫诱捕器诱杀性能比较研究[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1999,11(4):22-23.

[12]陈炳旭,陆 恒,董易之,等.亚洲玉米螟性诱剂诱捕器诱捕效果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0,32(3):419-422.

[13]黄志农,刘 勇,陈绍祥,等.昆虫性信息素在蔬菜害虫防治中的应用[J].湖南农业科学,2008,(4):109-112,114.

[14]朱国仁,王少丽,张友军.不同性信息素产品诱捕甜菜夜蛾的综合评价[J].中国生物防治,2010,26(4):404-408.

[15]陈浩涛,崔璟辉,魏 娟.2种性诱剂和2种诱捕器对甜菜夜蛾的诱捕效果比较[J].长江蔬菜,2010,(18):25-26.

[16]蒋耀智,曾 玲,梁广文,等.悬挂高度和位置对性诱剂诱集柑桔潜叶蛾雄虫效果的影响[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1):207-211.

[17]姚士桐,郑永利,陈利英,等.甜菜夜蛾性诱剂田间应用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16-220.

猜你喜欢

诱蛾诱剂斜纹
新衣软又暖
诱捕器颜色和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影响
施秉县烤烟4种夜蛾科害虫的田间消长规律
性诱剂在草地贪夜蛾监测和防治上的运用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 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
性诱剂组合诱芯对害虫具有较好诱集效果
4种引诱剂林间诱捕松墨天牛效果比较
不同性诱剂对果树害虫防效研究
叉角厉蝽对斜纹夜蛾生殖行为的干扰胁迫
EcR-RNAi和印楝素处理斜纹夜蛾幼虫诱导腹足发育受阻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