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行为量表在学习不良儿童中的应用效果

2014-09-26刘喜梅王建忠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2期

刘喜梅++王建忠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行为量表在学习不良儿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常熟市区四所小学作为研究对象,以上学期期中及期末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作为主要依据,结合班主任的评价分成学习不良儿童组和优秀儿童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入组儿童进行行为测评。 结果 学习不良儿童组有52.94%(171/323)检出行为问题,优秀儿童组有7.81%(21/269)检出行为问题。学习不良儿童组的多动、交往不良、强迫行为等发生率高于优秀儿童组(P<0.05)。 结论 学习不良儿童容易产生行为问题,学习不良与行为问题相互影响。

[关键词] 学习不良;儿童行为量表;行为问题

[中图分类号] R8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a)-0141-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in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y

LIU Xi-mei1 WANG Jian-zhong2

1.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shu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Changshu 215500,China;2.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enter of Changshu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Changshu 215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in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y. Methods Four elementary schools in Changshu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On the main basis of performances in Chinese,mathematics and English in the mid-term and final examinations last semester,together with evaluations from head teachers,these selected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y group and children with excellent learning group.They were evaluated by Achenbach CBCL. Results In the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y group,there were 171 children with behavior problem accounting for 52.94%,while in the excellent learning group,only 21 children were detected with behavior problem at a percentage of 7.81%.The occurrence of hyperactivity,bad contact and compulsive behavior in the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hildren with excellent learning group(P<0.05). Conclusion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y are prone to have behavior problem.Learning disability and behavior problem influence each other.

[Key words] Learning disability;Child behavior checklist;Behavior problem

学习不良是发育行为儿科学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对学习不良儿童来说,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会体验到不断增长的压力,导致其出现心理行为问题,且学业失败更加剧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1-2],为此对城区四所小学中学习不良儿童及优秀儿童的Achenbach行为量表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在临床工作中给家长提供指导性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3年6月常熟市区四所小学1~6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上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作为主要依据,结合班主任的评价进行分组,所有入组儿童均无明显的躯体、神经性疾病。学习不良儿童组:语文、数学、英语平均分在班里处于最后十名,共323例,其中男236例,女87例;优秀儿童组:语文、数学、英语平均分在班里处于前五名,共269例,其中男92例,女177例。

1.2 研究方法

首先向学习不良儿童组和优秀儿童组的家长和老师说明调查意义和填写方法,然后让各位家长当场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问卷,评价儿童的行为问题(焦虑、忧郁、交往不良、强迫行为、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违纪),发放问卷63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592份,有效回收率为93.97%。endprint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行为问题检出率的比较

学习不良儿童组有52.94%检出行为问题,优秀儿童组有7.81%检出行为问题(表1)。

表1 两组行为问题检出率的比较

2.2 男性学习不良儿童组与优秀儿童组不良行为发生率的比较

男性学习不良儿童组的焦虑、忧郁、交往不良、强迫行为、社交退缩、多动、攻击、违纪发生率均高于优秀儿童组(P<0.05)(表2)。

表2 男性学习不良儿童组与优秀儿童组不良行为发生率的比较[n(%)]

2.3 女性学习不良儿童组与优秀儿童组不良行为发生率的比较

女性学习不良儿童组的焦虑、忧郁、交往不良、强迫行为、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违纪发生率均高于优秀儿童组(P<0.01)(表3)。

表3 女性学习不良儿童组与优秀儿童组不良行为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习不良儿童组的焦虑、忧郁、交往不良、强迫行为、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违纪发生率均高于优秀儿童组,可见学习不良儿童存在明显的行为问题。有研究表明,学习不良儿童的父母自信心低,且较易出现情绪问题[3-5],这些儿童较少受到父母的鼓励、赞扬和抚慰,而父母的粗暴行为又促成儿童的固执与蔑视、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因此进入恶性循环[6]。对待学习不良儿童家长,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提高自己的修养,与老师一起给孩子以更多的关注,除了关心其学习外,还应给予其在生活、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关爱[7-8],帮助其寻找良好的方法,提高其自尊及学习成绩,并适当降低对其在学业上的要求,才能使其逐渐摆脱行为异常。

在323例学习不良儿童中,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52.94%,而学习优秀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仅为7.81%,即学习不良儿童普遍存在较多的情绪和行为异常,使儿童的行为偏离了正常轨道,应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男女儿童的行为问题表现不同,男生依次为焦虑、忧郁、交往不良、强迫行为、社交退缩、多动、攻击、违纪;女生依次为焦虑、忧郁、交往不良、强迫行为、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违纪,造成男女生行为问题的差异,可能与社会期望和家庭教育有关。表2~表3显示,在各项异常因子中,学习不良儿童的多动行为表现尤为突出,表明上述异常行为问题,尤其是多动行为与学习不良关系密切:①上述异常行为尤其是多动行为会影响儿童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效率,容易导致学习成绩低下;②由于成绩不良,儿童常受到教师、家长的批评和指责,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均能体验到不断增长的压力,因此在心理上较易产生挫折感和厌学倾向,容易把注意力和学业转向其他方面从而产生多动、学习成绩低下,由此进入恶性循环,某些学习不良儿童则会通过上述不良行为试图引起其关注和重视。儿童行为量表家长问卷能很好地反映儿童心理方面的问题,并突出重点问题,已经在各种调查中被广泛应用[9-11],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行为问题呈负相关,但行为问题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较为复杂,行为问题可能是学习不良的影响因素之一,也可能是学习不良的后果。行为问题儿童的发育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是否是行为问题儿童和学习不良儿童的共同影响因素?这些也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只有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作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才能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永丽,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6):675-679.

[2] 凌辉.父母养育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行为问题及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1):50-52.

[3] 徐迎利.国内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0):143-146.

[4] 张连云.学习不良小学生的问题行为探讨[J].天津教育,2007,(5):42-43.

[5] 雷雳,张钦,侯志瑾,等.学习不良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其自我概念[J].心理科学,2001,24(2):242,222.

[6] 叶妮.父母因素对学习不良儿童发展的影响及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226-228.

[7] 余洁玉,温忠麟.学习不良儿童家庭资源的元分析[J].心理学探新,2005,25(2):65-69.

[8] 李艳红.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行为、父母教育方式、同伴接纳之关系研究[J].天水师院学报,2000,20(2):68-72.

[9] 张朝.淄博市学龄儿童CBCL的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4):523-525.

[10] 王静,张雨青,梁水亮,等.三种常用行为评价量表应用于北京中学生的结果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 19(9):621-625.

[11] 朱丽莎.儿童行为问题及CBCL量表的临床应用与分析[J].广州医药,2010,41(6):32-33.

(收稿日期:2014-05-04 本文编辑:李亚聪)endprint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行为问题检出率的比较

学习不良儿童组有52.94%检出行为问题,优秀儿童组有7.81%检出行为问题(表1)。

表1 两组行为问题检出率的比较

2.2 男性学习不良儿童组与优秀儿童组不良行为发生率的比较

男性学习不良儿童组的焦虑、忧郁、交往不良、强迫行为、社交退缩、多动、攻击、违纪发生率均高于优秀儿童组(P<0.05)(表2)。

表2 男性学习不良儿童组与优秀儿童组不良行为发生率的比较[n(%)]

2.3 女性学习不良儿童组与优秀儿童组不良行为发生率的比较

女性学习不良儿童组的焦虑、忧郁、交往不良、强迫行为、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违纪发生率均高于优秀儿童组(P<0.01)(表3)。

表3 女性学习不良儿童组与优秀儿童组不良行为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习不良儿童组的焦虑、忧郁、交往不良、强迫行为、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违纪发生率均高于优秀儿童组,可见学习不良儿童存在明显的行为问题。有研究表明,学习不良儿童的父母自信心低,且较易出现情绪问题[3-5],这些儿童较少受到父母的鼓励、赞扬和抚慰,而父母的粗暴行为又促成儿童的固执与蔑视、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因此进入恶性循环[6]。对待学习不良儿童家长,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提高自己的修养,与老师一起给孩子以更多的关注,除了关心其学习外,还应给予其在生活、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关爱[7-8],帮助其寻找良好的方法,提高其自尊及学习成绩,并适当降低对其在学业上的要求,才能使其逐渐摆脱行为异常。

在323例学习不良儿童中,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52.94%,而学习优秀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仅为7.81%,即学习不良儿童普遍存在较多的情绪和行为异常,使儿童的行为偏离了正常轨道,应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男女儿童的行为问题表现不同,男生依次为焦虑、忧郁、交往不良、强迫行为、社交退缩、多动、攻击、违纪;女生依次为焦虑、忧郁、交往不良、强迫行为、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违纪,造成男女生行为问题的差异,可能与社会期望和家庭教育有关。表2~表3显示,在各项异常因子中,学习不良儿童的多动行为表现尤为突出,表明上述异常行为问题,尤其是多动行为与学习不良关系密切:①上述异常行为尤其是多动行为会影响儿童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效率,容易导致学习成绩低下;②由于成绩不良,儿童常受到教师、家长的批评和指责,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均能体验到不断增长的压力,因此在心理上较易产生挫折感和厌学倾向,容易把注意力和学业转向其他方面从而产生多动、学习成绩低下,由此进入恶性循环,某些学习不良儿童则会通过上述不良行为试图引起其关注和重视。儿童行为量表家长问卷能很好地反映儿童心理方面的问题,并突出重点问题,已经在各种调查中被广泛应用[9-11],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行为问题呈负相关,但行为问题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较为复杂,行为问题可能是学习不良的影响因素之一,也可能是学习不良的后果。行为问题儿童的发育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是否是行为问题儿童和学习不良儿童的共同影响因素?这些也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只有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作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才能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永丽,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6):675-679.

[2] 凌辉.父母养育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行为问题及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1):50-52.

[3] 徐迎利.国内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0):143-146.

[4] 张连云.学习不良小学生的问题行为探讨[J].天津教育,2007,(5):42-43.

[5] 雷雳,张钦,侯志瑾,等.学习不良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其自我概念[J].心理科学,2001,24(2):242,222.

[6] 叶妮.父母因素对学习不良儿童发展的影响及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226-228.

[7] 余洁玉,温忠麟.学习不良儿童家庭资源的元分析[J].心理学探新,2005,25(2):65-69.

[8] 李艳红.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行为、父母教育方式、同伴接纳之关系研究[J].天水师院学报,2000,20(2):68-72.

[9] 张朝.淄博市学龄儿童CBCL的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4):523-525.

[10] 王静,张雨青,梁水亮,等.三种常用行为评价量表应用于北京中学生的结果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 19(9):621-625.

[11] 朱丽莎.儿童行为问题及CBCL量表的临床应用与分析[J].广州医药,2010,41(6):32-33.

(收稿日期:2014-05-04 本文编辑:李亚聪)endprint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行为问题检出率的比较

学习不良儿童组有52.94%检出行为问题,优秀儿童组有7.81%检出行为问题(表1)。

表1 两组行为问题检出率的比较

2.2 男性学习不良儿童组与优秀儿童组不良行为发生率的比较

男性学习不良儿童组的焦虑、忧郁、交往不良、强迫行为、社交退缩、多动、攻击、违纪发生率均高于优秀儿童组(P<0.05)(表2)。

表2 男性学习不良儿童组与优秀儿童组不良行为发生率的比较[n(%)]

2.3 女性学习不良儿童组与优秀儿童组不良行为发生率的比较

女性学习不良儿童组的焦虑、忧郁、交往不良、强迫行为、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违纪发生率均高于优秀儿童组(P<0.01)(表3)。

表3 女性学习不良儿童组与优秀儿童组不良行为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习不良儿童组的焦虑、忧郁、交往不良、强迫行为、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违纪发生率均高于优秀儿童组,可见学习不良儿童存在明显的行为问题。有研究表明,学习不良儿童的父母自信心低,且较易出现情绪问题[3-5],这些儿童较少受到父母的鼓励、赞扬和抚慰,而父母的粗暴行为又促成儿童的固执与蔑视、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因此进入恶性循环[6]。对待学习不良儿童家长,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提高自己的修养,与老师一起给孩子以更多的关注,除了关心其学习外,还应给予其在生活、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关爱[7-8],帮助其寻找良好的方法,提高其自尊及学习成绩,并适当降低对其在学业上的要求,才能使其逐渐摆脱行为异常。

在323例学习不良儿童中,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52.94%,而学习优秀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仅为7.81%,即学习不良儿童普遍存在较多的情绪和行为异常,使儿童的行为偏离了正常轨道,应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男女儿童的行为问题表现不同,男生依次为焦虑、忧郁、交往不良、强迫行为、社交退缩、多动、攻击、违纪;女生依次为焦虑、忧郁、交往不良、强迫行为、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违纪,造成男女生行为问题的差异,可能与社会期望和家庭教育有关。表2~表3显示,在各项异常因子中,学习不良儿童的多动行为表现尤为突出,表明上述异常行为问题,尤其是多动行为与学习不良关系密切:①上述异常行为尤其是多动行为会影响儿童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效率,容易导致学习成绩低下;②由于成绩不良,儿童常受到教师、家长的批评和指责,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均能体验到不断增长的压力,因此在心理上较易产生挫折感和厌学倾向,容易把注意力和学业转向其他方面从而产生多动、学习成绩低下,由此进入恶性循环,某些学习不良儿童则会通过上述不良行为试图引起其关注和重视。儿童行为量表家长问卷能很好地反映儿童心理方面的问题,并突出重点问题,已经在各种调查中被广泛应用[9-11],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行为问题呈负相关,但行为问题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较为复杂,行为问题可能是学习不良的影响因素之一,也可能是学习不良的后果。行为问题儿童的发育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是否是行为问题儿童和学习不良儿童的共同影响因素?这些也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只有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作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才能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永丽,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6):675-679.

[2] 凌辉.父母养育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行为问题及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1):50-52.

[3] 徐迎利.国内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0):143-146.

[4] 张连云.学习不良小学生的问题行为探讨[J].天津教育,2007,(5):42-43.

[5] 雷雳,张钦,侯志瑾,等.学习不良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其自我概念[J].心理科学,2001,24(2):242,222.

[6] 叶妮.父母因素对学习不良儿童发展的影响及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226-228.

[7] 余洁玉,温忠麟.学习不良儿童家庭资源的元分析[J].心理学探新,2005,25(2):65-69.

[8] 李艳红.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行为、父母教育方式、同伴接纳之关系研究[J].天水师院学报,2000,20(2):68-72.

[9] 张朝.淄博市学龄儿童CBCL的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4):523-525.

[10] 王静,张雨青,梁水亮,等.三种常用行为评价量表应用于北京中学生的结果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 19(9):621-625.

[11] 朱丽莎.儿童行为问题及CBCL量表的临床应用与分析[J].广州医药,2010,41(6):32-33.

(收稿日期:2014-05-04 本文编辑:李亚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