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业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2014-09-25智明郭晶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增长自然资源农业经济

智明+郭晶

摘 要 农业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各界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领域。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环境,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基于此,主要对耕地、自然气候、科技进步及农用资源的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农业经济;增长;自然资源;影响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0-02

工业生产可以说是一个经济再生产的过程,同样的,农业生产亦是如此。它是人类辛勤劳动和生产的过程,又受到来自多方面的限制和支配,比如社会经济条件、科技水平、社会制度、自然条件及社会生产方式等多个方面。另外,农业资源又对农业生产产出和农业经济的不断增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相比世界领先水平,我国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和经营方式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业资源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研究农业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农业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意义。

1 农业经济增长的概念

对于什么是“经济增长”,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观点。其中最普遍的观点是这样的,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长期保持产品或者劳务持续增长的势头。著名经济学家库兹尼茨认为,在国家层面,“经济增长”可以阐述为可以给本国居民提供足够经济产品,且使其种类日益丰富的能力不断提高。而这种不断增长的供给能力又是以先进技术、经济制度和不断提高的思想意识为保障的。

2 耕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土地是人类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增长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它是一切劳动和生产的基地,对农作物生长而言,它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另外,它又供给和调节水、肥、气、热等许多因素。因此,土地是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我国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可用耕地面积少、土地平均质量较差,总体产出水平低是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几点重要因素。在我国,山地、高原及丘陵的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66%,而优质耕地像平原、盆地等面积仅占34%左右。水资源充裕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耕地面积只有全国总耕地的38%,水资源总量却是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0%以上。与此相反的情形是,淮河流域及以北地区作为全国主要的耕地区,而耕地面积占了全国62%左右,而水资源总量却只有不到20%的量。另外,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年有大量耕地逐步被安排退耕,被建设成工业园、居民楼或其他建筑。以上情况表明我国耕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质量整体水平差,生产能力低下等问题对农业生产有着严重的制约作用,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3 物质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这里的物质是为进行农业生产而需投入的类似农药、种子、化肥、地膜及生产所需机器等各种生产资料。显然,这些农资产品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好的农资产品的使用对农产品增收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这些物质的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人类最初进行农耕的时期,农业耕作是人们在土地上借助最简单的劳动工具进行的,此时,农业生产的过程是一种最原始的耕作,农业劳作工具非常简单。土地的优质与否及物质资本的投入多少是决定了农业产出的主要因素。农业产出的增长依赖于各种生产资料投入量的增加以及生产资料能否得到有效利用,物质投入得到有效保证将会促进农业经济实现不断增长。

4 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科技进步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从传统的严重浪费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到社会大力倡导的集约式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得生产过程浪费减少从而减少一部分投资,因此增加了农业生产的净产出。科技还可提高生产活动中各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可实现各生产要素组合效益的最大化。仅仅依靠劳动力或者增加物质资料的投入来提高产出以至于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是很难的,那都是些低水平的、重复的生产过程。要想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改革就必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以前,产业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只依赖于劳动力的增加和资本的累积,但现代社会,科技创新和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可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可减少成本投入,从而农业经济得到迅猛增长。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劳动力相对缺乏,但是,通过科技创新和进步可实现巨大的经济增长。只有不断提高劳动力的投入质量和数量、提高各类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使农业生产活动向投入产出比更高的方式转变,才能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并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

增长。

5 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气候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至今农业生产过程仍然避免不了要受到气候变化或天气情况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众多因素中,自然天气状况和气候条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另外,自然灾害的出现或增加也会导致农作物的减产,而且有时,一些性质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的出现会给农业生产带来毁灭性后果,也有时有些自然灾害在出现一定次数以后,再继续出现也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也就是说其负边际生产率是不断递增的。在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出现或增加而导致灾难性后果的情况屡见不鲜。1985-1992年,我国有超过1/3的农作物因自然灾害而导致减产或受到其他影响,灾区面积达4 447.9万hm2。从而导致每年因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粮食损失达3 802.41万t,约占粮食总产量的1/10。

3 结语

对耕地、物质投入、科技水平及自然灾害状况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得到以下结论。

(1)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分布不合理,且耕地面积呈现不断递减的趋势。要增加农业产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就要对耕地进行一定的保护,扩大耕种面积,增加耕地的产出率。

(2)农业经济的增长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各生产要素的投入,其中农资产品的投入是最基础的。加大农资产品的投入,选择更优质、更高效、科技含量更高的农资产品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现代社会,科技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不断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力量才能保证农业经济的增长。

(4)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大,甚至有些时候是毁灭性的。我国遭遇自然灾害频繁,因此,提高我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农业基本建设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猜你喜欢

增长自然资源农业经济
谈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辽宁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论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方法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增大火炮射程的技术策略探究
对提升乡村文明旅游活动的研究
浅析越南经济发展展望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莫为“增长”遮望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