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家讲坛》与精品课程视频的比较研究

2014-09-25景亚琴王力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4年7期
关键词:视频百家讲坛精品课程

景亚琴+王力

摘 要: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教学视频不可或缺,它解决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但是它的视频是不是精品呢?作为精品课程建设者,有没有认识到有必要让精品课程的视频与《百家讲坛》的视频相媲美呢?本文就精品课程视频的应用现状和效果的不理想,将精品课程的视频和《百家讲坛》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如何设计和制作精品课程的视频。

关键词:百家讲坛;精品课程;视频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3-0031-03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2001年7月推出的,该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节目之初并不受观众欢迎,曾一段时间面临被末位淘汰的危险。在随后的发展中,栏目制片人万卫等人及时调整思路,使《百家讲坛》由“冷”转“热”。

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就是依据专家的定义,即专家把精品课程概括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它与《百家讲坛》之间有什么共性呢?它们都用视频的方式传递信息,但是传播效果和制作又不同。《百家讲坛》是不是电视教学的精品呢?那我们的精品课程与《百家讲坛》相比哪一个更好呢?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百家讲坛与精品课程进行比较分析:

1.视频构成要素

从教育传播的角度看,教育传播的要素由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教育效果和教育环境构成。从大众传播角度看,电视教材的要素有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当然也有传播环境和传播效果。视觉符号包括活动的画面、静止的画面、文字等,正是这些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来表达电视节目要传递的信息的。

精品课程视频中的传播要素与《百家讲坛》的视频一样,包括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得出,精品课程和《百家讲坛》的画面元素几乎是一致的。

精品课程和《百家讲坛》还要注意课件的要求。精品课程的课件要求一般有:教学内容正确,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和严重的文字错误;符合教学要求,体系规范、完整,结构严谨;教学目标清晰,定位准确,启发引导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交互良好,模拟实践环境,注重能力培养;界面人性化,操作方便、灵活;没有导航、链接错误;启动、链接转换时间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声音、动画,并具有相应的控制技术;素材结构规范合理。另外精品课程的课件要做到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符合拍摄要求。笔者认为《百家讲坛》的课件制作要求应该不次于精品课程课件的要求。

2.视频的制作环境和设备

《百家讲坛》的制作环境和设备毋庸置疑,是专业级的。它的硬件和软件兼容性很好。同时,制作团队对受众的需求也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因此,它很受欢迎。

精品课程的制作环境:依据兰州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中要求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精品课程制作设备要求:依据兰州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要求录制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大多数院校的精品课程视频不是专业人员制作的,而是教师自己制作的,每个教师的能力有限,再加上审美观的不同,最终作品也不尽如人意。就作者学校的精品课程制作而言,有些是用家用摄像机拍摄的,有些是请人用专业摄像机拍摄的,但是最多也只能是两台摄像机。拾音设备也没有专用的,有时导致同期声不能用,只能后期配音。后期编辑的软件一般都是会声会影或者premiere,编辑之后要进行格式的转换,视频失真较严重。

3.对象分析

《百家讲坛》的讲授者主要是专家或者学者,教育传播中的传播者主要指的是教师,不管是专家、学者还是教师,他们都将自己精心设计的内容传递给受众。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百姓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当然有人会说,百姓并非都是《百家讲坛》的观众,是有一定知识和素养的百姓,因此《百家讲坛》的受众定位于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求知欲的受众。2004 年底经过调研发现自己的受众群主要集中于“拥有初高中学历的成年人”,这部分受众没有经过高等教育,知识结构不是很完善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精品课程是为特定专业和有一定初始能力的学习者服务的,当然也可以为教师和专家服务。它的授课对象比较单一,且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和学习该课程应具备的初始能力。它的对象有着一定的共同经验,有一定的共性,内容的选取依据教学大纲和社会需求而选取,通过授课对象的比较,精品课程内容的选取比《百家讲坛》内容的选取容易得多。

4.视频特点分析

《百家讲坛》主讲者大都在讲述中引用了许多考证资料,而这些古文是要有一定基础来理解的;受众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对讲述内容有认识感;受众有一定参与感。观众的参与感与讲述内容有关,而作为受众个体的观众对所讲内容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本人的兴趣及与所讲问题的接近性。[1]它不忘自己是大众传播,视频里采用了大量的相关背景、影视资料和图示。

精品课程应该是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对于精品课程来说是很重要的,精品课程的内容对于该课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了追求数量有些精品课程建设者对于内容的选取和形式的选择不是很重视,只是把现成的书籍中的内容搬到网上,把课堂搬到网上,没有进行深加工,没有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和实施,因此精品课程是不是精品我们也得深思。endprint

精品课程的视频是教师讲课的全过程,大多数精品课程后期编辑比较简单,我们不去刻意地增加或者删除某一部分录制的内容。因此有些场景就比较混乱。有些教师的着装比较随意,教师的口头禅也较多,学生的着装和态度都比较随意。

精品课程的制作由于受到团队和建设者视频编辑水平的限制,借助影视资料和视频的表现较少,大多是通过图像和文字、教师的口头阐述来展示教学内容,缺乏电视教材的特性,通常只是用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5.效果分析

传播学的共同经验理论告诉我们,在传播过程中如果传播者和受众之间有共同的经验范围,且范围越大,则传播的效果越好。

《百家讲坛》百看不厌,百听不厌,那我们的精品课程视频也是这样吗?据作者了解的情况,好多学校的精品课程形同虚设,根本就没有人使用,就连建设者们也是一样,一旦被评为精品课程,他们就不再关注它的使用情况。甚至有些教师的精品课程后台数据丢失自己都不知道,那我们有必要投入去建设吗?它的作用到底能不能体现呢?

为了评估学校鼓励各种层次的教师去建设精品课程,为了评估我们去努力工作,但是效果有没有人去管呢?笔者也主持建设了一门校级精品课程,由于学校没有环境去使用,就根本谈不上传播效果。

6.共享分析

《百家讲坛》是大众传播,它是完全共享的。精品课程是教育传播。一般教师制作的精品课程不管是被评为国家级的,还是省级的,或是校级的,我们不会轻易地贡献给别人,只会为自己学校和学生服务,就谈不上发行,更谈不上共享。这就造成了我们今天的局面,出现大量的重复课程,但是又不得不去建设,因为我们比较小气,不是自己的学生就不愿意分享与他。假如我们愿意与别人一起分析自己的精品课程,这样才能做到资源共享和节约。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名校共享、名师共享、好的资源共享。

7.小结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作者认为我们的精品课程似乎远离精品,只是课程而已,就是把实时的课堂搬到了电脑、网上,有必要吗?值得精品课程建设者们深思,我们建设的精品课程中有精品吗?哪方面能够算得上精品,是设计、课件、视频,还是电子教案?

在建设精品课程中我们要防止教学设计一味拿来别人的;注重问题的重难点分析,防止无重心;注重服务对象的分析,防止大众化;精品课程要精心录制,防止视觉疲劳;更要关注效果。若我们的建设者按部就班,没有创新,没有个性,那就失去了精品的本色,失去了国家建设精品课程的目的,只能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因此,在设计和录制精品课程的视频时可以以《百家讲坛》的形式制作,也有必要借鉴《百家讲坛》的制作要求和审核标准。

参考文献:

[1]周洁.《百家讲坛》栏目的传播学解读[D].河南大学,2008.4.

[2]肖志明.探索以《百家讲坛》形式制作《VB程序设计》教学视频[J].山东社会科学,2012(s1).

[3]李运林.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编辑:王天鹏)endprint

精品课程的视频是教师讲课的全过程,大多数精品课程后期编辑比较简单,我们不去刻意地增加或者删除某一部分录制的内容。因此有些场景就比较混乱。有些教师的着装比较随意,教师的口头禅也较多,学生的着装和态度都比较随意。

精品课程的制作由于受到团队和建设者视频编辑水平的限制,借助影视资料和视频的表现较少,大多是通过图像和文字、教师的口头阐述来展示教学内容,缺乏电视教材的特性,通常只是用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5.效果分析

传播学的共同经验理论告诉我们,在传播过程中如果传播者和受众之间有共同的经验范围,且范围越大,则传播的效果越好。

《百家讲坛》百看不厌,百听不厌,那我们的精品课程视频也是这样吗?据作者了解的情况,好多学校的精品课程形同虚设,根本就没有人使用,就连建设者们也是一样,一旦被评为精品课程,他们就不再关注它的使用情况。甚至有些教师的精品课程后台数据丢失自己都不知道,那我们有必要投入去建设吗?它的作用到底能不能体现呢?

为了评估学校鼓励各种层次的教师去建设精品课程,为了评估我们去努力工作,但是效果有没有人去管呢?笔者也主持建设了一门校级精品课程,由于学校没有环境去使用,就根本谈不上传播效果。

6.共享分析

《百家讲坛》是大众传播,它是完全共享的。精品课程是教育传播。一般教师制作的精品课程不管是被评为国家级的,还是省级的,或是校级的,我们不会轻易地贡献给别人,只会为自己学校和学生服务,就谈不上发行,更谈不上共享。这就造成了我们今天的局面,出现大量的重复课程,但是又不得不去建设,因为我们比较小气,不是自己的学生就不愿意分享与他。假如我们愿意与别人一起分析自己的精品课程,这样才能做到资源共享和节约。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名校共享、名师共享、好的资源共享。

7.小结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作者认为我们的精品课程似乎远离精品,只是课程而已,就是把实时的课堂搬到了电脑、网上,有必要吗?值得精品课程建设者们深思,我们建设的精品课程中有精品吗?哪方面能够算得上精品,是设计、课件、视频,还是电子教案?

在建设精品课程中我们要防止教学设计一味拿来别人的;注重问题的重难点分析,防止无重心;注重服务对象的分析,防止大众化;精品课程要精心录制,防止视觉疲劳;更要关注效果。若我们的建设者按部就班,没有创新,没有个性,那就失去了精品的本色,失去了国家建设精品课程的目的,只能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因此,在设计和录制精品课程的视频时可以以《百家讲坛》的形式制作,也有必要借鉴《百家讲坛》的制作要求和审核标准。

参考文献:

[1]周洁.《百家讲坛》栏目的传播学解读[D].河南大学,2008.4.

[2]肖志明.探索以《百家讲坛》形式制作《VB程序设计》教学视频[J].山东社会科学,2012(s1).

[3]李运林.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编辑:王天鹏)endprint

精品课程的视频是教师讲课的全过程,大多数精品课程后期编辑比较简单,我们不去刻意地增加或者删除某一部分录制的内容。因此有些场景就比较混乱。有些教师的着装比较随意,教师的口头禅也较多,学生的着装和态度都比较随意。

精品课程的制作由于受到团队和建设者视频编辑水平的限制,借助影视资料和视频的表现较少,大多是通过图像和文字、教师的口头阐述来展示教学内容,缺乏电视教材的特性,通常只是用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5.效果分析

传播学的共同经验理论告诉我们,在传播过程中如果传播者和受众之间有共同的经验范围,且范围越大,则传播的效果越好。

《百家讲坛》百看不厌,百听不厌,那我们的精品课程视频也是这样吗?据作者了解的情况,好多学校的精品课程形同虚设,根本就没有人使用,就连建设者们也是一样,一旦被评为精品课程,他们就不再关注它的使用情况。甚至有些教师的精品课程后台数据丢失自己都不知道,那我们有必要投入去建设吗?它的作用到底能不能体现呢?

为了评估学校鼓励各种层次的教师去建设精品课程,为了评估我们去努力工作,但是效果有没有人去管呢?笔者也主持建设了一门校级精品课程,由于学校没有环境去使用,就根本谈不上传播效果。

6.共享分析

《百家讲坛》是大众传播,它是完全共享的。精品课程是教育传播。一般教师制作的精品课程不管是被评为国家级的,还是省级的,或是校级的,我们不会轻易地贡献给别人,只会为自己学校和学生服务,就谈不上发行,更谈不上共享。这就造成了我们今天的局面,出现大量的重复课程,但是又不得不去建设,因为我们比较小气,不是自己的学生就不愿意分享与他。假如我们愿意与别人一起分析自己的精品课程,这样才能做到资源共享和节约。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名校共享、名师共享、好的资源共享。

7.小结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作者认为我们的精品课程似乎远离精品,只是课程而已,就是把实时的课堂搬到了电脑、网上,有必要吗?值得精品课程建设者们深思,我们建设的精品课程中有精品吗?哪方面能够算得上精品,是设计、课件、视频,还是电子教案?

在建设精品课程中我们要防止教学设计一味拿来别人的;注重问题的重难点分析,防止无重心;注重服务对象的分析,防止大众化;精品课程要精心录制,防止视觉疲劳;更要关注效果。若我们的建设者按部就班,没有创新,没有个性,那就失去了精品的本色,失去了国家建设精品课程的目的,只能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因此,在设计和录制精品课程的视频时可以以《百家讲坛》的形式制作,也有必要借鉴《百家讲坛》的制作要求和审核标准。

参考文献:

[1]周洁.《百家讲坛》栏目的传播学解读[D].河南大学,2008.4.

[2]肖志明.探索以《百家讲坛》形式制作《VB程序设计》教学视频[J].山东社会科学,2012(s1).

[3]李运林.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编辑:王天鹏)endprint

猜你喜欢

视频百家讲坛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语文也可以这样学——学生“百家讲坛”方案介绍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国家精品课程的分析与思考
百家讲坛主讲蒙曼签售新书
第二届“百家讲坛杯”全国历史文化大赛启事
征文大赛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