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杂交制种田间管理要点

2014-09-25齐文超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玉米

齐文超

摘 要 玉米杂交制种是利用杂种优势这种生物学现象,达到增强玉米生长发育的抗逆性,来提高玉米产量的一项实用技术。由此,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综述,为今后玉米制种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玉米;杂交制种;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0-03

通过几年来对制种技术的总结分析,认为玉米制种、种籽质量的好坏、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以下方面。

1 选地和隔离

(1)种子基地的选择首先应选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灌溉方便,有效积温和日照时间能满足制种玉米品种生长需要的地区。

(2)基地村群众基础好,干部认真负责,积极配合。

(3)隔离安全可靠。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天然杂交率很高,达95%以上,其花粉粒能随着空气的流动而飘游很远。因此,空间隔离应300 m以上,制种区的零星地块包括地埂四周、院内、房前房后等都不得种植异品种玉米。

2 整地施肥

2.1 整地

上年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灭茬,灌足冬水,次年开春,进行1~2次耙磨镇压以利保墒;土壤解冻后,结合施农家肥,进行耙磨镇压平地,达到上虚下实的效果,保证一播全苗,并根据常年病害发生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制种田严禁使用除草剂。

2.2 施肥

(1)基肥:基肥所施用的有机肥需营养全面均衡,肥效持久且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一般每667 m2施优质腐熟的农家肥5 000~6 000 kg、硫酸锌2~3 kg、氯化钾20 kg、磷酸二氨25 kg、过磷酸钙50 kg,肥料应均匀散布地面然后翻入土壤,硝酸氨一般不做基肥使用。

(2)追肥:一般结合灌水进行深施。攻杆肥:每次每667 m2施入尿素15 kg或碳铵20 kg。攻穗肥:玉米大喇叭口期,每667 m2施入硝铵40 kg或碳铵40 kg。攻粒肥:在玉米抽雄中后期,每667 m2施碳铵25 kg。在此期间禁止使用尿素,以免造成贪青晚熟,影响收获。

3 盖膜播种

3.1 盖膜

土地平整后要及时盖膜保墒,地膜应选用80 cm,0.006 mm超薄膜。播种前7 d盖膜,膜上每2 m加土带1条,以防风揭膜。

3.2 播种

(1)亲本种子分发:播种前5 d内要把亲本种子发放到相应农户手中。父母本种子要分别保存,注明标签,种子分发时要严防混杂,误发现象发生。

(2)确定播期:要根据当地地温、墒情确定播种时间。一般以5 cm地温稳定在10~12 ℃时播种为宜,既播种期一般控制在4月10-20日。

(3)播种规格:

产量构成指标:每667 m2产450 kg,保苗株数6 500~7 000株,其中母本穗数5 500~6 000穗,母本单穗重100~120 g。由于父母本植株比大田玉米植株矮,单株叶面积小,故制种田留苗密度比粮食玉米大些,留苗均匀,不能留双苗,不能补种。

父母本行比的设置:依据父本雄穗的发达程度、分枝多少、花粉量多少和父本开花散粉持续的时间长短。在保证有足够的父本花粉的前提下,尽量增加母本行数,提高制种产量。父本采用行比加满天星且分两期播种,行距采用宽窄行(宽行为

60 cm,窄行为50 cm),株距为21~23 cm。

(4)挂牌:播种前所有制种农户都必须在地头醒目地方挂牌,注明姓名面积地块编号及组别,以利于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监督、检查。

4 田间管理

4.1 及时放苗

当出苗率达到50%时,应及时的破膜放苗,严防烧苗。放苗后最佳时间为11∶00以前和16∶00以后,阴天可全天进行,严防高温放苗以免烧苗。

4.2 适时间苗、定苗

出苗后5叶一心时进行间苗定苗,见双苗留单苗。

4.3 去杂

(1)苗期(结合间、定苗)大喇叭口期及去雄前,分3次统一组织去杂,并引导群众注意在整个玉米生长过程中随时拔除异形或异常株,将去杂作为整个生产过程的一件连续工作,做到随见随去不留后遗症。

(2)结合间定苗,坚持“五去一留”的原则,突出苗期去杂。拔除弱苗、病苗、畸形苗、旺长苗和其他杂苗,留整齐一致的母本苗。

4.4 病虫害防治

4.4.1 玉米叶螨

俗称玉米红蜘蛛,分布比较广泛,可危害玉米等多种作物和杂草。以成螨和若螨刺吸寄主叶背组织汁液,使叶片失绿,呈现斑点、斑块,或叶片卷曲、皱缩,整个叶子枯焦,严重时叶子完全变白使植株干枯,籽粒秕廋、造成减产。

红蜘蛛体形微小,体长1 mm以下,圆形或卵圆形。体呈红、褐、绿、黄、黄绿及褐绿等多种体色,体色可随食物种类、食物多少、植物的发育阶段和生理状态不同而宣。

发生规律:春季先在小麦,杂草上发生起来,而后转入玉米植株上进行繁殖危害。整个发生过程中世代严重重叠,6月份常以点面、片发生,7-8月份进入危害盛期。在玉米和杂草等寄主的叶背活动,先危害下部叶片,逐渐向中、上部叶片转移。卵散产在叶背面的中脉附近,气候条件对其发生影响很大。繁殖危害的最适应温度22~28 ℃,干旱少雨年份发生较重。大雨冲刷,可使螨量减少。

防治时期:防治螨类在生长季节分两次进行,第1次:在5月底6月初进行。第2次:去雄接近尾声使用一次,若危害不严重可推迟到父本砍除后再使用。

4.4.2 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玉米蚜及玉米黑粉病

分布与危害:玉米螟、棉铃虫、粘虫均能危害玉米的嫩叶、花苞、雌雄穗。俗称钻心虫。危害玉米、高粱时,初龄幼虫取食嫩叶的叶肉,保留下表皮。3~4龄后集中在新叶内危害,被害叶长出喇叭口后,层现不规则的半途明薄膜穿孔。被害严重的叶片支离破碎不能展开,雌、雄穗不能正常抽出。在孕穗时,心叶中的幼虫都集中在上部,危害幼穗苞内未抽出的玉米雄穗,雄穗抽出后,大部分幼虫开始蛀入雄穗柄和雌穗以上的茎秆,造成雄穗及上部茎秆折断。到雌穗逐渐膨大或开始抽丝时,初孵幼虫喜集中在花丝内危害,其中一部分较大龄虫则向下转移蛀入雌穗着生节及其附近茎节,破坏营养物质的运输,严重影响雌穗的发育和籽粒的灌浆,这是蛀茎盛期,也是影响玉米产量最严重的时期。使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

玉米蚜在玉米全生育期都可造成危害。蚜虫主要在幼虫、茎秆、雄穗、果穗上刺吸汁液,直接导致生产损失。玉米蚜还传播多种病毒病,是造成田间病毒病理性的主要因素。成蚜和若蚜群集中在玉米组织上吸食汁液。幼苗受害严重时导致发育不良,甚至死亡。成株期,玉米蚜的危害并不产生典型的被害症状。

玉米黑粉病:玉米黑粉病在玉米的整个生育过程中可陆续发生。一般苗期发病较少,抽穗后迅速增多。玉米苗4~5片真叶时即可发病,病苗茎、叶扭曲畸形、萎缩、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小的瘤状物。玉米生长到0.3 m高左右时症状更加明显。以后叶片、茎秆、雄穗、雌穗、腋芽甚至叶鞘等处相续出现病瘤。凡具有分生能力的任何部位的幼嫩组织都可能出现症状。

防治时期及防治方法: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玉米蚜及玉米黑粉病:5月10-20日防治1次。6月5-15日防治1次。由于5月初至6月初,蚜虫、玉米螟、棉铃虫及粘虫也相续综合发生,同时,三唑铜可湿性粉剂可与其他防虫农业混合使用,故每

667 m2用20%的三唑铜可湿性粉剂50 g,加水

30 kg,另外每15 kg药液,加蚜歼15 mL或40%水铵硫磷15 mL或40%的氧化乐果15 mL或50%的辛硫磷15 mL或50%的甲胺磷15 mL,混合后均匀喷雾在叶面上。

4.5 去雄

母本去雄要及时,干净、彻底做到不隔行,不漏株,不留分枝。母本分枝超过6个花药,按不符标准对待。要提前带叶去雄,既在母本雄穗还未抽出但用手能隔叶摸到时,把雄穗和顶1~2叶一起抽出,并带出田外埋掉或带回家。整个去雄期间要每天上午(风雨无阻)到制种田检查一遍,该去雄的要及时抽去,决不能出现母本散粉现象,若母本散粉株达到千分之四则种子降级,达到千分之六则种子报废。父本杂株散粉株率超过千分之二,按不合格处理。

4.6 人工辅助授粉

若遇干旱、阴雨气候条件反常等因素造成父本散粉不畅,花粉活力下降,父母本花期不协调,影响授粉结实,必须加强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

4.7 砍除父本

母本授粉10 d后要立即砍除全部所有父本以增强田间逼风透光率,减轻病虫害,提高产量。根据天气情况,要早断水,促使其早脱水防止冻害。

5 适时收获晾晒

(1)种子适时收获期为腊熟末期,收获后要及时摊开晾晒,严禁在水分含量未达到要求时就堆放或装袋,以防种子霉变,要彻底剔除霉变、虫蛀、鼠害籽粒等杂质。

(2)严禁农户将种子与其他玉米品种或商品玉米同时晾晒避免混杂。

(3)玉米果穗水分较高应防冻害发生,若突遇低温(-2℃以下)天气来临,农户应主动采取防冻措施。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玉米
南阳盆地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分析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为什么玉米长“胡须”
抢种暮春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
浅析如何做好玉米田间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