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居民行为特征的居住小区公共空间规划研究

2014-09-24马寿鹏

关键词:行为特征居住小区空间规划

摘要:居住小区的公共空间作为居民最常开展各种活动和使用公共设施的地方,居民间的交流也多集中于此。合理的公共空间设计促进居民进行交往、活动,改善邻里关系。本文以研究组成居住小区公共交往空间的要素为基础,并通过对月牙塘小区的实证研究,把交往行为和居民行为特征作为评判公共空间规划合理性的重要依据,对其从空间组织、行为类型以及行为的空间时间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和综合评价,以期为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的规划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居住小区 行为特征 邻里交往 空间规划

1 概述

居住小区是人们长期聚居的生活空间,居民们虽然几乎每天都要经过小区的公共空间,但在如今信息社会,大多数居民选择宅在家中,小区公共空间的吸引力逐步下降。公共空间作为居民最常开展各种活动和使用公共设施的地方,居民间的交流也多集中于此,合理的公共空间设计促进居民进行交往、活动,改善邻里关系。因此,按照居民户外活动特征,进行公共交往空间设计,让居民在自然、轻松的环境中随意交往,改善邻里关系。

2 居民交往的空间特征

居民在居住区户外空间中进行各种活动时,总是按照年龄、兴趣等不同聚集在一起,并有相对固定的活动领域。适度的空间领域性,有助于领域中的群体构成,使得人们对空间具有认同感、责任感。

作为交往行为发生的空间载体——交往空间功能上具有复合性。功能复合的空间应具有相应的多用途、多项目的特征,增强环境的吸引力,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对空间的需求。例如邻里步道不仅承担着交通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它还常常是儿童游戏的空间,是老人聊天聚会的载体。

1977年美国学者纽曼将街道到住宅的居住空间划分为“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四层递进关系。与之对应的居住区空间为:公共领域是居住区之外的城市空间,为所有市民使用,是完全公共的空间;半公共领域是指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集中绿地、中心活动区等为居住区内居民所共同使用的公共空间;半私密性领域是指更小一级的组团或院落中的活动场地、道路以及其它设施,主要为组团或院落内居民服务;私密性领域指住户的底层小院和室内,仅供居民家庭内部使用的空间。

3 月牙塘小区公共活动空间

3.1 概况 月牙塘小区位于昆明市北市区,盘龙江西畔,北靠烟草路,南临月牙塘公园。小区总用地420亩,容积率1.67,绿地率52%,总建筑面积月37万平方米。该小区为多层住宅小区,建筑之间的间距控制较为合理,小区内公共场地形式多样,空间特征明晰,日照、通风、绿化效果较好,居民交往活动较多,邻里关系和谐。

3.2 公共活动空间 月牙塘小区公共活动空间包括了中心广场、小区公园、学校室外场地、景观道路、宅间绿地等几种形式。上述公共活动空间通过道路、步道有机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该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最大特点为:活动空间与应急避难场所有机结合。这样的布置既满足了居民平时活动、交往需求,又满足了应急避难需求。避难场所包括应急指挥区、供电系统、供水系统、厕所、棚宿区、医疗救护、停机坪等9大类项目,能同时为上万人提供有效应急避难服务。与之对应的各类指示牌在公共空间中位置突出、指向明确,能够在灾难发生时用最快的速度引导市民准确到达指定位置。

3.3 月牙塘小区居民行为特征 月牙塘小区居民主要行为特征可总结为:老年人活动的最大特点是非大耗体力且是重修心养性,老年人所喜爱的活动有聊天,散步,晒太阳,打牌,看书报和下棋等;中青年人是上班一族,早晨和中午的户外活动较少,到傍晚时才明显增多,早晨以锻炼身体活动为主,傍晚则以歇息活动为主。周末的下午会陪孩子出来活动;儿童的活动具有移动性、连续性、亲自然性、没有什么明显的时间性,持续时间较长。

该小区居民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散步:散步是居住区的典型活动之一。小区内散步的居民主要是为了放松,所以需要不受阻碍的空间,同时也可以进行聊天、想心事、看风景等活动。所以,人们通常选择路面平坦或有微小起伏路面弹性好、路旁有景物可欣赏的路径散步。

驻足:可驻足停留的地方,一般都有很好的观赏风景的角度方位,并且可以倚在树身或栏杆上,既可以观景又可以休息。在该小区中,位于中心广场东侧的软质景观区域就会聚集很多老人聊天。

休憩:居住区空间环境中的草坪、座椅、可供依靠或躺的设施大都是为居民歇息准备的。在小区中,除了在花园的座椅上交谈的外,由于冬天冷的关系,老人们会倾向有阳光的地方,虽然没有设施安排,老人们依旧自己带着板凳去聊天,形成独有的交往空间。

健身:在小区中,锻炼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月牙塘小区中有专门的锻炼场地提供给居民,位于中心广场西侧的场地上,并且场地上布置了许多健身器材,锻炼场地一般在早上和傍晚有较多居民聚集活动。

儿童活动:由于健身广场的开敞性和无障碍性,这些锻炼场地往往也会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

4 基于居民行为特征分析的公共空间规划建议

月牙塘小区整体空间规划上疏密有致,各种不同功能的空间有机结合在一起,基本上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时段的需求,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对我们在居住小区的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不同的环境要素分布的人群行为有明显的差异,规划应充分为各类人群的需求考虑。人群多分布在雕塑,座椅,体育设施等多环境要素的地方。在座椅附近都是休息,交谈的人群;在雕塑附近多为拍照与摄影人群;在空地上多为放风筝,玩耍的人群;在通道上多为路过散步的人群;在体育设施附近多为锻炼的人群;由于不同类型的环境要素分布的人群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如:老人多分布在座椅和人较少的空地上,儿童多在人群多的地方。

行为是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的外在活动,而空间环境是人们所在的周围地方与有关事物。所以空间,如果不与人的行为产生联系,便不具备任何现实意义。空间与行为的结合,构成了为人使用的场所,以适应人们各种不同行为,只有这样,空间才具有真正现实的意义。在空间规划上应当充分考虑各个公共活动空间的存在意义和服务人群。

有利于交往的公共空间设计应充分适应不同类型居民的使用。要形成交往的气氛,只有活动的场地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场地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以吸引人们参与进来。舒适的尺度,良好的绿化,加上设置一些有逗留可能的设施,都可以使场地具有人情味,具备一种温馨的吸引力。

在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可考虑以下建议:广场作为人们进行公共交往的主要空间,必须重视将人们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人充当活动的主角;对空间进行适当的分区,以方便人们进行不同的活动;提供方便舒适的小空间,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广场中心要有吸引人的因素,在空间环境设计中应引导公众积极地进行“角色参与”和活动参与,使“人尽其兴,物尽其用”。

5 结束语

在不同的环境类型中人的行为特征有巨大的差异性,公共空间的营造中必须遵守人的行为规律,为人的行为服务。对居住小区来说居民的行为时刻检验着公共空间设计的合理性,所以空间与行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居住小区作为居民长时间活动的场所,更凸显了分析居民公共活动行为特征在小区空间规划的重要性,在居住小区的规划中应当充分从居民行为特征进行考虑和研究。

如今居民对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和公共空间的要求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居民更注重整个居住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这代表着人们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有意识、有情感、有交往等要求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公共空间更容易得到居民的认同,规划应以人的交往行为为切入点,通过对人的交往心理和交往行为的分析,促进交往行为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林勇强,史逸.城市老人公共休闲行为初探[J].规划师,2002(7):81-84.

[2](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黄怡.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规划师.

[4]董仕君,郭晓君,崔英伟.居住小区室外交往空间的环境组成要素研究[J].住宅科技,2004(8).

[5]王萌.居住区环境设计与居民的心理健康浅析[J].江苏林业科技,2000(9):125-126.

作者简介:

马寿鹏(1986-),男,壮族,云南文山人,昆明意图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职员。

猜你喜欢

行为特征居住小区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再认识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
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的人性化规划设计方法解析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
基于生态观念的城市居住小区水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