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斯拉夫式悲剧

2014-09-24雷炎

航空世界 2014年7期
关键词:波黑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

雷炎

1991年夏,曾有“欧洲民族万花筒”之称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陷入分裂,由于民族矛盾和历史纠纷,以民族为主体的自治共和国之间分道扬镳,甚至拔刀相向。从1991年开始,直到1999年末,原南斯拉夫地区爆发数次较大规模的冲突,或者直接说是战争。这一切的最初导火索是斯洛文尼亚的独立,作为南斯拉夫最富裕的自治共和国,它率先于1991年6-7月间宣布独立,与过去的“穷哥们”说再见;此后一年中,前南地区的两大核心民族——克罗地亚人又与塞尔维亚人再起战火。这两场冲突看似相互没有太多关联,但实际上却是相互因果。冲突一直持续到1995年,以克罗地亚的最终胜利而落幕。

如果说,上述两场冲突还算不上战争的话,那么1992年在波黑爆发的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以及穆斯林族之间争夺主导权的斗争就是20世纪最后一场血淋淋的战争了,它导致近30万人死亡(波黑总共只有430万人口)。战争期间,联合国维和部队及北约空军曾试图控制局面,但却收效甚微,直到1995年美国和北约以军事干预的方式实现“强制和平”,波黑的战火才勉强被熄灭。

在这些战争中,空战都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军事角度上讲,南斯拉夫内战的空中战斗(或者统称“巴尔干空战”)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各国对空中力量在非对称战争中运用的认识。从现实角度上看,巴尔干空战起初是南斯拉夫人民军空军与单方面独立的地方武装之间的不对称较量,在1992年北约开始介入南斯拉夫内战后,又变成北约优势空中力量与南斯拉夫地方武装的防空力量的交锋,当时美国和西欧几乎所有著名战机、几乎所有的飞行中队都先后在此粉墨登场,其担负的角色也是前所未有的——从战略空袭任务,到近距离空中格斗,再到对地掩护,甚至还包括对难民的转移救助以及物资投送,对北约新世纪空中力量运用规则的制定起到重要作用。

斯洛文尼亚注定离去

1991年初,文化和宗教上最接近西方国家,而且最富裕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积极策划脱离南斯拉夫独立,两个自治共和国暗地里组织国民卫队(NG),积极从国外抢购武器,对抗贝尔格莱德中央。鉴于局势危急,南联邦主席团于1月发布命令,要求各地“非法准军事武装部队”立即解散并交出武器。但该命令被斯、克两族武装拒绝。南人民军随即进入戒备状态,准备以武力执行联邦决定。斯、克两族则针锋相对,积极备战,全国局势骤然紧张。在内战一触即发的危急时刻,经联邦总理马尔科维奇(克族)多方斡旋,迫在眉睫的大规模流血冲突得以暂时避免,但“非法武装”问题仍未解决。

当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携手宣布独立,在斯首都卢布尔雅那,到处挂出这样的标语:“我们会是下一个奥地利(那样的富国)”,但贝尔格莱德中央政府意识到若不阻止,接下去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将葬送掉这个联邦,为此决定出动人民军(JNA)平叛,而且联邦主体塞尔维亚共和国也派出大批持有武装的志愿民兵(切特尼克)参战。斯洛文尼亚人的对策是把持有武器的国民卫队(NG)和武装警察化整为零,对入境的南人民军采取不断袭扰,同时对与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等邻国接壤的战略据点予以死守,争取外部势力的干预。6月27日清晨,南人民军一架“小羚羊”武装直升机在完成对卢布尔雅那的侦察后,返回附近被包围的军营,就在其准备降落之际,一枚从树林里发射的“箭-2”肩扛式地空导弹不期而至,小羚羊顿时化作一团火球,这成为整个巴尔干空战的序曲,同时也拉开南斯拉夫内战的序幕。

作为报复,原本还算克制的南军迅速出动坦克部队猛攻斯地方武装,还派遣包括G-4M“超海鸥”、J-22“鹰”式、米格-21以及米格-29在内的战机对斯洛文尼亚主要机场及边境要塞实施空袭。此外,南斯拉夫国防部利用米-8直升机向斯洛文尼亚腹地投送最精锐的空降兵。从军事角度上看,装备低下、训练不佳尤其机动性差的斯洛文尼亚武装民兵本不是南军的对手,可是整个斯洛文尼亚民众完全站在独立派一边,无数志愿者加入抵抗行列。更可怕的是,由于仓促上阵,南军深入斯境内后不久,居然遇到补给困难的局面,神出鬼没的斯洛文尼亚民兵切断了运输补给线,致使前出的地面部队被层层包围,许多孤立的部队在弹尽粮绝之下宣布投降。鉴于斯洛文尼亚战局无法挽回,再加上对联邦起决定性作用的塞尔维亚人把更多精力放到同样充斥独立情绪的克罗地亚与波黑身上,因此南联邦主席团不得不在7月7日接受欧共体(EEC,今欧盟)的调停,同意从斯洛文尼亚撤军,并允许其自行独立。

“巴尔干的斯大林格勒”

当斯洛文尼亚抽身离去的时候,南斯拉夫另一个富裕的自治共和国克罗地亚也如法炮制,但它注定要付出更多的生命和经济代价,因为克境地生活着约60万塞尔维亚族居民,占克全部人口12%,聚居地约占克全境25%,他们与塞尔维亚自治共和国有着天然的联系,尤其二战期间追随纳粹的克罗地亚傀儡武装乌斯塔沙对塞族人犯下滔天罪行,因此他们绝不愿生活在克族人彻底主导的新克罗地亚国家里。1990年12月,克罗地亚共和国制定宪法,规定新国家的自决权和主权,官方语言名称也从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改为克罗地亚语,同时废止西里尔字母,改为拉丁字母。1991年6月19日克罗地亚展开独立公投,78%的公民认为克罗地亚应该独立,根据这个结果,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在6月25日宣布独立。endprint

与在斯洛文尼亚的表现相比,南军和塞族武装的反应要坚决得多,但两者的出发点却存在较大差异,秉承铁托主义的南军想法激进得多,他们认为在斯洛文尼亚的行动受到政治家的侮辱,希望在克罗地亚遏止住“分离潮”,维护南斯拉夫统一,可是塞族势力的想法则颇为本位,主张“大塞尔维亚主义”的塞尔维亚自治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只希望帮助克罗地亚的塞族人摆脱萨格勒布的统治,并入南斯拉夫之下的塞尔维亚共和国罢了。尽管在战斗目标上存在分歧,但两方都明白,要达到这一目标,南斯拉夫中央政府就必须先帮助塞族占领斯拉沃尼亚东部地区,进而挥师西进,兵临萨格勒布城下,迫使克罗地亚领导人悬崖勒马。于是,克罗地亚东部交通枢纽,斯拉沃尼亚中心城市武克瓦尔便首当其冲。

早在1991年春,西方媒体报道称大批塞族民兵正在武克瓦尔外围地区集结,这迅速引起萨格勒布方面的警觉,克罗地亚人认为是中央政府要向克罗地亚发起总攻的信号,贝尔格莱德和萨格勒布之间的关系顿时紧张起来。1月底,克当局突然收缴克境内塞族警察武器,遭塞族人拒绝,双方发生流血冲突。3月3日,塞族民兵试图驱逐帕克拉奇镇(Pakrac)的克罗地亚共和国官员和警察,与克族警察发生交火,南人民军试图干预,但却站在塞族一方帮着打克族警察。5月,两名克罗地亚警察在伯罗沃·塞洛镇(Borovo Selo)被塞族武装扣留,克罗地亚内政部(MUP)迅速组织一支小分队前往营救,但小分队遭到塞族伏击,导致12名成员阵亡。这起事件被克罗地亚视为其“独立战争”的开端,进一步加剧了塞克两族的对立情绪,随后双方武装为争夺对两族混居区特别是武克瓦尔的控制权爆发大规模冲突。

由于克罗地亚战争之初,南军注意力主要放在斯洛文尼亚身上,因此直到9月,从斯境内回撤的南军才在1000千米的战线上发起进攻,克国民卫队沿用斯洛文尼亚同行那一套“没有战线的战线”的打法,通过游击方式消耗南军和塞族武装的力量。为了尽快打破僵局,南军开始无限制地使用空军,对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等地实施空袭行动,10月7日,一架J-22战斗机发射的美制AGM-65“小牛”导弹击中图季曼的总统官邸,整幢建筑物变成火海,他侥幸逃出。

除了空袭萨格勒布,南空军还重点打击克族武装固守的武克瓦尔。从1991年8月开始的100多天里,南斯拉夫空军几乎每天都会派出战机对武克瓦尔进行轰炸,双方地面的争夺也是异常激烈。此役,南军仅战机就损失46架,双方阵亡人数多达3000多人,直到11月才打下武克瓦尔,为了泄愤,塞族民兵在当地枪决数百名克族战俘。由于此次战役过于惨烈,许多历史学家把武克瓦尔称为“巴尔干的斯大林格勒”。

事实上,克罗地亚在武克瓦尔保卫战中失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空军实力过于弱小。开战之前,整个克罗地亚只有若干架小型贝尔-206、贝尔-212直升机以及两架米-8直升机,虽然独立战争爆发后,南空军中的若干克族飞行员曾驾驶自己的米格-21“起义”,但这些喷气机很快在双方的空中交火中损失殆尽。武克瓦尔战役期间,萨格勒布甚至不得不临时从航空俱乐部征用撒农药的俄制安-2运输机,改作轰炸机使用,由于缺少战斗机的掩护,它们虽然对塞族武装造成一定杀伤,但很快就被南空军击落,不过这些敢死队般的克罗地亚飞行员却极大振奋了克族守军的士气。

在克罗地亚人的抵抗下,到1992年春,南军仅仅占领整个克罗地亚不到三分之一的领土。此时,一个意外的插曲给了萨格勒布喘息时机。1992年1月7日,一架为欧共体服务的意大利贝尔-205直升机在克罗地亚与匈牙利接壤的地区被南空军击落,机上的5名成员全部丧生,他们都是负责执行南斯拉夫、克罗地亚与欧共体达成停火协议后的监督任务的人,这起误击事件加快了西方干预南斯拉夫局势的脚步。不久后,在联合国的介入下,贝尔格莱德与萨格勒布签订为期3年的停战协定,这段宝贵的停战时间为克罗地亚重整力量,特别是空中力量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萨格勒布花大价钱从国际军火黑市上购入20余架米格-21、40余架米-8运输直升机及15架米-24武装直升机。与此同时,本就经济基础雄厚的克罗地亚工业也开始自制飞机。到1995年春停战协议期满时,克罗地亚空军已拥有不容小觑的力量。

波黑起火了

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独立效应,迅速波及南斯拉夫各地,多民族聚居的波黑成为下一个焦点。由于占总人口第一位和第三位的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希望波黑独立,人口居第二位的塞尔维亚族断然选择拿起武器,1992年4月,波黑三族混战正式爆发。由于得到贝尔格莱德的暗中协助,驻波黑以及从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撤来的南军就地改编为塞族军队(VRS),他们不仅拥有坦克、大炮等重武器,甚至在1992年5月成立空军。到1993年底,占波黑人口31.4%的塞族控制全国约70%的领土,占波黑人口17.3%的克族控制约20%的领土,而占波黑人口43.7%的穆族只控制约10%的领土。

波黑战争牵涉太多地下政治交易,成为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1992年夏,北约首先介入冲突,派遣一支海军力量抵达亚得里亚海,协助联合国对南斯拉夫冲突地区实施武器封锁,接着联合国宣布向波黑派遣维和部队。波黑首府萨拉热窝也遭到塞军包围,塞族士兵在萨拉热窝城周边的山上架设重炮,向城内实施不间断的轰炸,为防止过多平民在战火中丧命,联合国专门派出一个小规模代表团进驻萨拉热窝,与交战双方协调,在城市东部机场设立安全区,保证人道主义救援飞机安全起降。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举动无疑具有前瞻性,该安全区保证萨拉热窝城内相当一部分居民免遭屠戮。在此过程中,法国总统密特朗起到重要作用,6月28日,他冒险乘坐法国空军的AS-365“海豚”直升机进入萨拉热窝,并命令法国空军派出两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协助联合国实施人道主义运输。在法国做出表率后,美国、比利时、英国、加拿大、德国、希腊、意大利、沙特阿拉伯以及土耳其空军也先后派出运输机参与人道救助。endprint

猜你喜欢

波黑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
波黑领导人拒见俄外长遭批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浅析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南斯拉夫农业发展经验的学习与借鉴
从南斯拉夫到地心说
2017年斯洛文尼亚奥赛不等式试题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