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石油工业垄断

2014-09-23张广翔白胜洁

求是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垄断石油工业俄国

张广翔+白胜洁

摘 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石油工业垄断形成并获得快速发展。这主要是股份制公司的建立和推广、各企业之间激烈的自由竞争、外国资本的渗入及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融合等因素,共同促进了俄国石油工业中生产和资本的空前集中,为垄断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在这一时期,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三种类型石油垄断组织先后建立并开展了广泛的活动,即通过建立石油及其产品的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极力反对国家调控石油价格;积极参与争夺世界石油市场。这些活动给俄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影响,既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也有负面的抑制作用,从而使石油工业生产呈现出发展与停滞两种趋势同时并存、相互交替的局面。

关键词:垄断;俄国;石油工业

作者简介:张广翔,男,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俄国史研究;白胜洁,女,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从事俄国史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861—1917年俄国等级和阶级结构研究”,项目编号:11BSS018

中图分类号:K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14)03-0001-1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石油工业中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出现了诺贝尔兄弟公司集团、英荷皇家壳牌集团、俄国石油总公司三大垄断资本集团鼎足而立的局面,它们几乎控制了俄国石油工业资本的70%、石油开采的60.7%、煤油和重油加工的66%以及石油及其产品销售的90%[1],这对石油工业部门以及国家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国内学术界尚未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笔者依据俄罗斯大量解密档案和相关学术成果,拟从石油工业垄断形成的原因、石油垄断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和石油工业垄断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论述,以资我国学界同人借鉴。

一、石油工业垄断形成的缘由

俄国石油工业中的垄断组织最早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在90年代末到20世纪初得以迅速发展。究其缘由,主要是股份公司的建立和推广、企业之间激烈的自由竞争、外国资本的渗入及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融合等因素共同促进了俄国石油工业中生产和资本的空前集中,为垄断的出现提供了必要条件。

(一)股份公司的建立与推广

早在19世纪70年代,在俄国石油企业主中就出现了加强各生产环节之间联系的呼声,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石油工业的日益繁荣,这种联合的要求变得更加强烈,于是企业主们便通过创建股份公司的形式使联合得以实现。股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不但能够很快将石油工业中原来分散而独立的单个私人资本转化为集中而联合的社会资本,满足大生产对资本的要求,而且还可以将各类石油企业联合成为更加大型的企业。然而,由于很多原有的俄国石油企业在相当长的时期都是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运营,因此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在俄国石油工业中经历了缓慢的发展过程。1890年的时候,所有从事石油业务的企业中只有诺贝尔兄弟公司(以下简称诺贝尔公司)、里海-黑海工商业公司(洛希尔公司)、巴库石油贸易公司、里海公司等4家公司属于股份制企业[2](P77)。直到19世纪90年代末20世纪初,股份制的企业组织形式才得以在俄国石油工业中逐渐普及。如石油股份公司的数量从1893年的9家增加到1914年的109家,其中俄国股份公司是78家,外国股份公司是31家[3](P27)。巴库石油工业股份公司的资本在19世纪90年代是3350万卢布,约占总资本的60%,到20世纪初就增加到16 530万卢布,约占总资本的94%[4](P29-30)。甚至在19世纪末才发展起来的格罗兹尼地区,到20世纪初也先后建立了И.А.阿赫韦尔多夫公司、英俄马克西莫夫斯克公司、施皮斯、捷列克石油公司等十几家股份公司[5](P120-126)。

股份制的公司形式作为筹集资金的有效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吸收俄国国内外的资本,从而扩大石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如Г.М.利阿诺佐夫石油生产股份公司通过发行两次股票之后,资本总额从1906年的100万卢布迅速增加到1912年的800万卢布[6](P108)。另一方面使石油工业各生产环节的企业借助股权参与的方式实现了相互之间的渗透和联合。如Г.М.利阿诺佐夫石油生产股份公司通过购买阿普龙斯基石油公司、阿拉马兹德公司、А.С.梅里科夫公司、英俄马克西莫夫斯克公司等多家石油生产和销售公司的股票之后,其业务范围由最初的煤油加工扩大到石油开采及其产品销售等多个领域[6](P110)。可见,股份制公司加速了石油工业资本和生产的集中,极大推动了俄国石油工业垄断化的进程。

(二)各石油企业之间激烈的自由竞争

在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资本主义时期,价格机制在俄国石油工业市场经济的运行中起着主导作用,生产要素也可以在石油各企业之间自由转移,此时自由竞争是石油企业之间关系的基准。石油企业主为了获得超额利润维持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彼此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中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凭借技术和运输方面的优势排挤实力弱小的企业,从而确立其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在石油工业发展初期,企业之间的差距尚不明显,随着技术、运输和资本条件的变化,到19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时期则逐渐凸显。与实力弱小的石油企业相比,实力雄厚的大石油企业自己采油,还以低廉价格收购小企业的石油制品,在厂区能够建成储存成品油的大型储油罐使加工连续进行,凭借成熟的蒸馏技术可以高质量完成对煤油的提纯工艺,通过铺设石油管道、建造油轮和油罐车取得石油运输优势等。这些大企业凭借上述优势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而中小企业因资金不足、技术和运输能力落后而纷纷倒闭。应该指出的是,激烈的市场角逐,虽然导致企业数量减少,但其生产能力却不断增强,从而加速了石油工业中生产集中的过程。例如,1885—1900年巴库的石油加工厂从120家减至93家,而煤油生产则从2200万普特增至1.1亿普特。[7](P21)。

1900—1903年的经济危机导致石油产品价格大幅度降低,俄国市场竞争也因此空前激烈,上百家中小石油企业因无法摆脱困境而相继破产,大石油企业则凭借雄厚的实力成为这场角逐的胜利者,这一现象反映了大资本不断控制石油工业的过程。为寻求政府的支持,1908年不堪重负的小企业主向工商部反映了这一情况:“在这里已经出现了石油生产不断集中于大企业的趋势,它们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日益巩固。在149家石油开采公司中10家公司的开采量占70%,它们凭借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可以随意规定原油及其产品的价格。”[2](P81)

经过这次激烈竞争之后,俄国石油工业主要集中在诺贝尔公司、里海-黑海工商业公司、巴库石油贸易公司、里海公司、莫斯科高加索公司、俄国石油公司等大石油企业手里,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在石油工业部门的开采和加工领域均能体现出来。在石油开采工业中,1913年在巴库地区186家采油公司中11家大公司采油量占53%,余下175家公司仅占47%[2](P83);格罗兹尼地区的石油开采公司从19世纪末的40家缩减到1905年的14家,其中施皮斯、阿赫韦尔多夫、卡兹别克斯基三大公司集中了该地区75%的石油开采,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6家石油开采公司集中了该地区90%的石油开采[8](P358)。而在石油加工工业中,1906—1910年巴库地区的石油加工厂从44家减少到20家,其中年产量达到50万普特加工厂的石油产品产量占56%,而年产量不足10万普特加工厂的石油产品产量仅占1.5%[8](P360);20世纪初在格罗兹尼地区的10家企业中,阿赫韦尔多夫股份公司和弗拉基高加索铁路公司集中了该地区石油加工的84.5%[5](P126)。

(三)外国资本参与石油工业

俄国石油工业自1872年废除专卖制度之后开始了资本主义化的经营,由于企业主沉迷于石油投机活动、地方信贷机构和私人信贷利息过高等因素使其难以从本国吸收大量资金,这导致其发展因资金困乏而受到了严重束缚。然而,在西方某些国家的市场中却出现了正寻找利润丰厚的投资项目的闲置资金。此时,俄国石油工业凭借资源丰富、劳动力低廉、高利润回报等优势得到了西欧资本家的青睐,加之1872年2月1日《石油行业生产新规则》的出台,“外国公民在俄国未被占用的土地上享有与俄国公民同样勘探和开采石油的权利”[8](P40),为外国资本渗入俄国石油工业提供了可能。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德、法、英等国资本家先后参与俄国的石油事务。作为德国资本家的主要代表瑞典公民罗伯特·诺贝尔,于1879年建立了诺贝尔兄弟公司,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采用连续提炼法的技术提高炼油质量,建立里海与伏尔加河油船队、制造油罐车取得运输优势,设立存储和销售网实现石油产品的便捷顺利出售,最终以“高质量、低成本”的特点战胜俄国市场的其他石油企业主,在俄国的石油开采、加工和销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例如,该公司在1879—1883年间的开采量从占全俄石油开采量的1.4%增长到25.9%,煤油产量从占全俄煤油产量的4.5%增长到49.1%[9](P64)。

法国银行家罗斯柴尔德在1893年和1898年先后创建了里海-黑海工商业公司和重油公司,此后主要通过它们影响俄国的石油工业。里海-黑海工商业公司通过为很多煤油加工厂提供信贷的方式很快便控制了135家俄国中小企业,到1916年获得了15家俄国石油企业股份总额的35.3%[2](P37-39)。俄国石油的巨额利润驱使罗斯柴尔德放弃了仅从事金融信贷的原则,将触角伸向俄国石油销售领域。他通过为俄国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而强制其供应石油产品的方式集中并控制了大量石油产品、在俄国各个地区投资建立诸多仓库、参与修建巴库至巴统输油线路解决石油产品的运输问题,从而在俄国国内外石油销售市场上取得了垄断地位。例如,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诺贝尔-重油卡特尔垄断了俄国市场77%的石油产品销售[10](P27)。

与德法资本家不同的是,英国资本家特别关注了麦克普、格罗兹尼油区的开采和勘探, 1909—1912年在麦克普地区先后建立了总资本为6220万卢布的37家英国股份公司[11](P57),20世纪初在格罗兹尼地区建立了总资本为1090万卢布的7家公司[11](P53)。在谈及英国资本在俄国石油工业中的影响时必须提及英荷皇家壳牌集团和俄国石油总公司。壳牌集团在1911年成功收购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重油公司和里海-黑海工商业公司,到1915年控制了资本额为6088.5万卢布、开采总量为86 800万普特的9家俄国石油企业。与之相比,俄国石油总公司也毫不逊色,不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将影响范围扩大到诺贝尔公司,而且到1915年已控制了资本额为13 947.5万卢布、开采总量为14 370万普特的16家俄国大石油企业。[4](P39-40)

可见,以诺贝尔和罗斯柴尔德为首的外国商人,一方面依靠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便利的运输条件在俄国石油工业中建起了巨型企业,另一方面通过提供信贷或购买股票的方式促使其所参与和控制的多家石油企业联合,促进了俄国石油工业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诺贝尔公司集团、壳牌集团、俄国石油总公司集中了俄国石油工业中86%的资本和60%的石油开采[3](P13)。

(四)银行资本与石油工业资本的融合

从19世纪末开始,俄国国内外银行对利润丰厚的石油工业颇感兴趣,试图通过股权参与渗入石油事务,因此在20世纪初的俄国国内外交易所中俄国石油公司的股票交易异常活跃。在1907—1912年间的俄国证券交易所中,俄亚银行和俄国对外贸易银行的巴库分行的石油股票成交额分别为1130万卢布和1687万卢布。在1902—1912年间的国外证券交易所中,俄国石油股份公司的股票成交额为2000万卢布,其中德国银行和英国资本家分别购买了1500万卢布和500万卢布。[2](P99)

股权参与是银行资本渗入石油工业的主要途径,它使银行通过持有石油公司的股票而成为其所有者,从而实现对石油企业的控制。如亚述顿河银行、伏尔加-卡马银行、圣彼得堡商业银行在1914年所拥有诺贝尔公司的控股权分别为21%、11%、6%[8](P361)。人事联系是银行参与石油企业股权的必然结果,也是银行对石油企业实现股权控制的组织保证,主要指银行通过股权关系向石油公司派遣代表出任公司的董事,如1913年12家商业银行的42名代表在各石油企业董事会中出任96个职位[2](P100)。股权参与和人事联系使各大银行与各石油企业之间的利益紧密相连。以俄国石油公司为例,俄亚银行、圣彼得堡国际商业银行、巴黎金融集团路易·德列福斯公司通过股权参与成为俄国石油公司的股东,而该公司通过股权参与获得了И. Н. 捷尔-阿科波夫公司和瓦而利斯克工厂公司的控股权,又与圣彼得堡互惠信贷公司、亚述顿河商业银行及圣彼得堡贴现银行之间建立了人事联系。可见,上述所有银行和石油企业之间形成了以俄国石油公司为中心的利益网,同时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通过股权参与和人事联系的两大杠杆也得以融合。

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融合促进了石油工业垄断组织的出现。这是因为一方面,同时参与各大石油企业的银行,因担心这些企业彼此竞争而相互削弱甚至破产,从而极力促使它们彼此达成消除竞争的各类协议。另一方面,石油企业因为银行资本的注入迅速发展壮大,加快了石油工业生产和资本集中的速度。如在俄亚银行、亚述-顿河银行和西伯利亚商业银行的支持下,Г.М.利阿诺佐夫石油生产股份公司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到3000万卢布,其凭借雄厚的资本购买了阿普歇伦斯克石油公司40%的股份和阿拉马兹德公司44%的股份[2](P101)。随着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的融合,俄国石油工业的生产和销售集中到以少数金融寡头为首的金融资本集团的手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参与俄国石油工业的10大国际金融集团控制了俄国石油开采的60%、俄国国内市场石油销售的75%和几乎俄国全部的石油出口[2](P62)。

综上所述,在俄国石油工业中,建立股份制公司这一形式促进了石油工业部门各生产环节企业主的联合,从而实现了石油企业的纵向发展,同时作为筹集资金的有效方式,也将分散的个体石油资本集中成大石油资本;各石油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加速了企业兼并的过程,使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生产逐渐集中到少数大石油企业手里;以诺贝尔和罗斯柴尔德为首的外国商人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促成了俄国巨型石油企业和大联合石油企业的建立;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融合使俄国石油工业逐渐集中到少数金融资本集团的手中,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俄国石油工业资本和生产的空前集中。当俄国石油工业部门的商品主要集中于少数公司生产和销售时,这些势均力敌的大公司为了避免两败俱伤的竞争和获得高额利润,就会选择通过彼此达成协议联合操控石油工业部门的开采、加工、运输、销售等,从而使垄断成为必然趋势,可见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为石油工业垄断的形成提供了前提。

二、石油工业垄断的形成与发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三种类型石油垄断组织先后建立并开展了广泛的活动,它们凭借其垄断统治地位,通过对石油及其产品建立垄断价格攫取了巨额垄断利润,并极力阻挠国家调控燃料供应和降低价格的各项措施,此外在垄断俄国市场的基础上还极力向外扩张,积极参与划分世界石油市场的争夺,旨在垄断世界的石油销售。全面系统揭示石油垄断组织的活动情况是客观评价垄断对俄国石油工业部门及国家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依据。

(一)石油垄断组织的建立

19世纪80—90年代,俄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掀起了石油生产和资本集中的高潮。这次高潮的重要特征是,大量中小石油企业合并成少数巨型石油企业或大联合石油企业,它们在石油工业部门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如诺贝尔公司、С.М.舍巴耶夫股份公司、黑海-里海工商业公司、А.И.马尔塔舍夫股份公司和里海公司等五大公司控制了全俄石油开采的40%,煤油加工的49.3%和石油废料的47.8%[2](P78-79)。高集中生产促进了石油垄断组织的广泛建立。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石油工业中先后出现了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三种类型的垄断组织。早在1885年12月20日,诺贝尔公司就与黑海-里海公司、Г.З.А.塔吉耶夫公司签订有关在俄国市场共同销售石油产品的短期卡特尔协议[3](P60-62)。类似的卡特尔协议也存在于其他大石油公司之间,但因其不予公开而无法提供准确的数字。随后,到90年代初又相继出现了两大辛迪加型的垄断组织,即七大公司同盟和巴库煤油企业主同盟。七大公司同盟的创建是诺贝尔公司与罗斯柴尔德集团争夺俄国国内外煤油市场的产物。罗斯柴尔德通过为很多煤油企业主提供信贷的方式以黑海-里海工商业公司为中心联合了135家中小煤油企业主,在俄国煤油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垄断地位。1892年12月诺贝尔为反对罗斯柴尔德而联合其他六大石油企业主建立了“利益共同体”,即七大公司联盟,其成员包括诺贝尔公司、黑海-里海公司、С.М.舍巴耶夫股份公司、А.И.马尔塔舍夫股份公司等七大公司,到1893年春因诺贝尔与罗斯柴尔德寻求合作而解体[12](P171-172)。巴库煤油工厂主同盟作为俄国最大的石油出口辛迪加在俄国政府的积极支持下于1894年创建而成,其目的是消除俄国石油企业主之间的竞争、划分俄国石油市场、加强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合作以期共同反对美国标准石油托拉斯,到1897年4月因为美国石油大亨的破坏以及同盟内部各煤油企业集团之间的尖锐斗争而解体[2](P118-120)。

1900—1903年经济危机导致石油产品价格下跌,大石油企业主为共同抵御降价风浪的袭击再次寻求合作,其中应运而生的诺贝尔-重油公司的销售同盟是最为典型的代表。诺贝尔公司和罗斯柴尔德集团的竞争到90年代中期随着诺贝尔公司将业务重心放在石油产品的国内销售,黑海-里海工商业公司专注石油产品出口而有所缓和。到1898年罗斯柴尔德为抗衡诺贝尔公司,与圣彼得堡国际银行联合创建了专营俄国石油产品销售的重油公司,这再次引发了两大集团在俄国煤油市场上的激烈角逐。但面对随后而来的危机,两大集团则从竞争迅速转向合作:在1902—1903年间达成了在俄国国内外市场共同出售石油产品的卡特尔协议。诺贝尔-重油卡特尔在1905—1907年间又与С.М.舍巴耶夫股份公司和А.И.马尔塔舍夫股份公司签订了石油产品销售协议。依据该协议,上述公司将独立出售石油产品的权利全部交给诺贝尔-重油卡特尔[13](P205)。诺贝尔-重油同盟的建立及其活动,反映了少数大石油垄断资本利用此次危机加紧吞并和掠夺从而不断扩大垄断石油工业的过程。可见,这次危机再次掀起了石油工业生产和资本集中的高潮。

到1910—1914年石油工业发展的上升期,随着银行资本和石油工业资本融合的不断增强,俄国石油工业中出现了托拉斯化的趋势。大石油企业的联合生产为托拉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如诺贝尔公司作为当时最大的联合企业,将开采、加工、运输、储藏及销售各个领域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实现了石油工业从“上游”到“下游”的“垂直一体化”经营,这个巨型企业成为托拉斯的核心。此时在俄国石油工业中除诺贝尔公司集团之外,还存在英荷壳牌集团和俄国石油总公司两大托拉斯。英荷壳牌托拉斯在1910—1912年间联合了巴库和格罗兹尼的多家石油工业公司,到1912年以大约3500万卢布收购罗斯柴尔德帝国的黑海-里海公司和重油公司而实力巨增。俄国石油总公司是1912年七家俄国银行和其他英法银行在伦敦联合创建而成的,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形成了以Г. М利亚诺佐夫公司为中心联合数十家石油公司的企业集团[10](P55)。三大垄断集团在相互竞争的同时还存在紧密的利益关联,以俄国石油总公司与诺贝尔公司之间的关系为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两大公司不但互相购买股票,而且人事结合也相当紧密,这使两大托拉斯集团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据1915年9月11日《经济报》的报道:为共同对抗壳牌集团,俄国石油总公司集团和诺贝尔公司集团已促成双方部分企业之间达成“停止竞争共同出售石油产品”的协议[10](P56)。可见,虽然三大垄断集团之间仍存在竞争,但俄国石油工业的垄断进程已经明显呈现出建立唯一托拉斯的趋势。

(二)石油垄断资本通过建立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大石油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销售上的垄断统治地位,主要采取对石油及其产品建立垄断价格的手段实现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目的。该垄断价格主要指在出售石油及其产品时所规定的远远高于商品价值的市场价格和从中小石油企业或局外石油企业购买石油及其产品时所规定的明显低于商品价值的市场价格。以诺贝尔公司和罗斯柴尔德集团为例,为获得额外利润两大石油垄断资本联手以“贱买贵卖”的战略操控石油及其产品的市场价格,即首先以低于成本价格收购中小石油企业或局外石油企业的石油及其产品,然后再以高垄断价格将其出售给石油消费者。正如1908年小煤油企业主向工商部抱怨的:“此时煤油的市场价格是不稳定的,完全由某些大石油垄断企业操纵。”[2](P127-128)

为建立和维持垄断价格,石油垄断资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第一种方式是为消除竞争签订秘密的价格协议,以诺贝尔公司为例,1885年12月20日该公司与里海公司、Г.З.А.塔吉耶夫公司等多家巴库煤油企业主达成了将煤油价格从17~17.5戈比提高到19~19.5戈比的短期协议[3](P496),随后又与А.Ш.格林贝格股份公司、里海公司、Г.З.А.塔吉耶夫公司先后签订了持续提高煤油价格的秘密协议[12](P159)。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囤积石油矿藏和消除私人钻井开采的方法影响市场的供求平衡,从而制造燃料市场的石油荒。在囤积石油矿藏上,1907年俄国20个参政员对石油矿藏交易问题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情况:“为了降低石油价格,国家在1903—1906年间出售了巴库地区大量石油矿藏以扩大石油市场的供应,但所得结果却是巴库地区的石油开采量从1903年的59 600万普特降至1906年的44 700万普特,石油价格也从5400万卢布提高到11 500万卢布。”[3](P405-406)其原因就是这些石油矿藏被少数大石油企业主为实现减少石油市场供应的目的而集中控制。在消除私人钻井开采上,燃料市场的石油荒使私人钻井开采得以快速发展,为了限制市场的石油供应,大石油垄断资本呼吁政府消除其持续存在,最终随着各地方政府对维修和兴建钻井条件相关规定的出台,私人钻井开采也从1913年的1800万普特降低到1917年的650万普特。[2](P133-134)

石油及其产品的垄断高价引发了石油燃料消费者的强烈不满。1913年初,伏尔加造船主和其他石油消费者因不堪忍受昂贵的石油价格决定通过萨马拉和喀山地方自治局向国家杜马控诉石油大亨的违规行为。1913年2月13日,41个参议员向国家杜马反映了大石油垄断资本之间存在秘密辛迪加协议的情况,并提出是否对其违背市场价值规律的行为进行严厉制止等相关问题。对此,工商部长С.И.季马舍夫却做出了这样的回应: 石油燃料危机及其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不能归咎于石油企业主的违规行为,这是客观的社会经济因素造成的。此时,大石油垄断资本也以石油及其产品成本增加、市场对石油燃料需求增长及石油油区枯竭等类似的理由为其建立石油及其产品垄断高价的违规行为狡辩。[2](P135-137)但这种解释显然是不客观的,首先在成本增加方面,1905—1913年每普特石油及其产品年均成本从9.54戈比增长到22戈比,同期年均价格从16.6戈比增长到47.1戈比[3](P747)。可见,这时期年均价格的增长幅度相当于年均成本增长幅度的244%,因此这种说法是没有说服力的。其次在市场需求增加方面,国家检察机关代表С.伊万诺夫在1901年2月24日国有资产部会议上的发言,有力地回击了这一点:“现在石油的高价格完全是反常的,不能将其归结于市场需求的增加,因为石油及其产品价格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需求的增长幅度。”[2](P140-141)最后在石油油区枯竭上,与1910年相比,1911年虽然巴库石油开采量减少了5400万普特,但全俄石油开采量却仅减少了5%,然而,石油价格在1911年的7个月内就增长了100%。可以说,某些油区枯竭对石油价格上涨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将其完全归结于资源枯竭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3](P592)可见,此时俄国石油燃料危机及其价格居高不下的推手是石油垄断资本及其创建的秘密组织。

石油垄断资本通过缩减石油开采提高石油及其产品价格攫取了巨额垄断利润。如1901—1907年俄国石油开采量减少了290万普特,但石油企业主所获利润却增加了236%;1901—1912年巴库重油生产从35 000万普特降至27 000万普特,因重油价格从8.5戈比提高到35戈比,石油企业主所获利润增长了200%。[8](P362-363)

(三)石油垄断资本与国家调控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诺贝尔兄弟公司集团、壳牌集团和俄国石油总公司对石油及其产品价格的操控使俄国石油燃料供应问题日益尖锐化。很多造船主、铁路公司和工业企业主等石油消费者请求政府即刻出台改善燃料供应和降低油价的措施。如1915年3月,诺夫哥罗德交易委员会呼吁工商部必须对石油燃料采取限价政策。随后,喀山和阿斯特拉罕的代表也向政府提出必须研究国家垄断石油销售的相关问题。[14](P82)迫于燃料消费者的压力,国家于1915年4月建议诺贝尔公司、重油公司、伏尔加公司和东方公司以每普特38戈比的价格为喀山、伏尔加的造船公司供应石油,但国家作为中介人调控油价的效果并不明显。于是,1915年8月19日国家成立了燃料专门会议试图对油价进行直接调控。[15]

1916年1月1日,燃料专门会议首次出台了一项关于出售每普特原油的价格不得高于45戈比的决议[16](P72)。应该指出的是,45戈比的价格上限是政府在充分考虑垄断组织利益的前提下做出的规定。正如1915年12月30日燃料会议决议提及的:“为维护石油企业主的利益规定了较高的价格上限。”巴库石油企业主代表大会理事会负责人也承认:“开采每普特石油的成本远远低于45戈比。”[15]但45戈比的价格上限却遭到了石油垄断资本的坚决反对,他们以亏损为由,要求政府将石油价格上限提高到60戈比,其中某些少数大石油垄断资本甚至预言若不废除限价决议石油开采量将会大幅度缩减。[2](P150-151)此次限价决议最终因大石油垄断资本的坚决反对而惨淡收场。

1916年3月17日,为鼓励石油供应商与石油消费者签订销售合同,燃料专门会议出台了调整石油价格上限的决议,即以45戈比为基础将各地区石油销售价格上限依次调整为:在石油开采地提高1戈比,在克拉斯诺沃茨克市提高3%,而在其他城市提高6%。第二天,又出台了石油企业主有权在特殊情况下提高石油销售价格的相关补充说明[15]。可见,燃料专门会议除仍保留限价思想之外,在调控石油价格方面基本满足了大石油垄断资本的要求。此后,燃料专门会议逐渐从国家独立调控向垄断资本与国家共同调控的趋势转变,其干预目的也仅为维护石油垄断资本的利益,这从1917年2月18日确立第二次石油价格上限中鲜明地体现出来。在1917年初的燃料专门会议上政府部门与大石油垄断资本之间的关系接近,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经常出现某些政府部门的观点与大石油垄断资本的建议完全吻合的情况,而这在确立第一次石油价格上限时则完全没有出现。例如,在1917年初燃料专门会议的石油分会上,除交通部和国家监督局的代表反对调整石油价格上限之外,工商部、矿业司的代表和石油分会主席均支持60戈比的价格上限,军事部支持57戈比,仅比大石油垄断资本所建议的60戈比少3戈比,最终,燃料专门会议主席在无视多数代表支持55戈比价格的情况下行使了最终的决定权,即批准了少数代表所支持的60戈比的价格上限[15]。应该指出的是,乍一看燃料专门会议所确定的石油价格上限是60戈比,但其因不包括所有可能缴纳的追加费和附加额,所以完全可以被合法地提高到90戈比。

可见,在石油垄断资本的坚决反对下,燃料专门委员会对抑制石油价格上涨并未取得积极的效果,国家也因此被指责为消极抵制石油垄断资本的活动。然而,燃料专门会议在调控石油价格时之所以具有妥协性,主要是因为国家与石油垄断资本的利益既重合又存在分歧,即一方面迫于燃料消费者的压力,必须出台反对石油垄断资本建立垄断价格的决议;另一方面作为油田的所有者,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也为其带来了巨额的财政收入。

(四)石油垄断资本争夺世界石油市场

19世纪80—90年代以罗斯柴尔德和诺贝尔为首的大石油垄断资本集团在垄断俄国市场的基础上还极力向外扩张,积极参与划分世界石油(主要是煤油)市场的争夺,旨在垄断世界的石油销售。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黑海-里海工商业公司自创建伊始就专注于俄国煤油出口业务,以垄断俄国煤油出口为首要目标。该公司通过与俄国多家煤油工厂主签订供应协议集中并控制了大量煤油,又借俄国财政困难之机涉足巴库至巴统输油线路建设工程,从而取得俄国煤油向欧洲市场出口的运输优势,到80年代末几乎完全控制了俄国的煤油出口,并发展成联合俄国多家中小煤油企业主的集团。而诺贝尔公司虽然在创建初期将主要目标聚焦于垄断俄国石油市场,但其也极力寻求向世界石油市场扩张,从19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世界市场对煤油需求的增加,其业务重心开始向煤油出口倾斜,到90年初其不仅在马赛、日内瓦、伦敦、曼彻斯特设有出售产品的专门供应站,而且在1894—1899年间出口了6200万普特的煤油,约占俄国煤油出口的三分之一。经过十年,到19世纪末,上述两大石油垄断集团已发展成类似于美国标准石油托拉斯的国际大型煤油销售企业。[2](P157-159)

在俄国石油企业自19世纪80年代初渗入世界石油市场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美国石油企业作为当时世界石油市场的霸主一直是俄国石油企业争夺世界石油市场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到80年代末,随着俄国石油出口的增加,俄美石油公司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角逐也日趋白热化。此时,美国石油企业主因70年代就已联合成强大的标准石油托拉斯而在角逐中一直占据竞争优势,但俄国大石油企业主却因各自单独开展活动而仍处于竞争劣势。不久,俄国石油企业主便认识到这一点,正如Г.З.А塔吉耶夫在1886年发言中提出的:“为打击美国标准石油公司,俄国石油企业主彼此之间必须消除竞争,建立共同出售石油产品的辛迪加公司,以低廉的销售价格将美国排挤出世界石油市场。”[2](P161)然而,创建巴库煤油企业主出口同盟的方案,自1886年В.А.纳尔多夫首次提出之后,时隔五年,直到1891年春才出现第一个这样的同盟,即由А.И.马尔塔舍夫股份公司所领导的十多家公司联合而成的巴库标准集团。[12](P172)随后,1892年11月诺贝尔公司和巴库标准集团为共同反抗罗斯柴尔德集团成立了七大公司同盟,其成员包括诺贝尔公司、里海公司、舍巴耶夫股份公司和巴库标准同盟中的四家公司。[12](P173)到1893年,依据巴库石油企业主代表大会理事会的数据显示,俄国煤油出口在各大石油企业集团之间的分配情况为,黑海-里海工商业公司集团占35.7%,诺贝尔公司占25.5%,巴库标准集团占12.9%,其他的19家中小企业占25.9%。[5](P6)然而,由于上述俄国石油垄断集团的激烈斗争导致大部分石油企业缩减甚至终止煤油出口,加之蓄谋已久的美国标准石油托拉斯所采取的倾销战略导致俄国煤油供应商在欧洲市场无利可图,以至于此时的俄国煤油出口陷入极度艰难的处境。对此,为增强俄国煤油企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能力,政府接受了巴库煤油企业主代表大会理事会的建议,开始积极从事创建巴库煤油企业主同盟的活动。[3](P148-149)

巴库煤油工厂主同盟的创建为俄国石油垄断集团与美国标准石油托拉斯划分世界市场提供了可能。1895年3月,巴库煤油工厂主同盟与美国标准石油托拉斯签订了划分世界石油销售市场的协议,其内容为:美国占世界石油产品销售的75%,而俄国占25%。[3](P170)但俄美两大石油垄断组织的竞争并未因此终止,美国标准石油托拉斯不惜采用残酷的倾销政策和在巴库煤油工厂主同盟内部培植代理人的方式打击俄国的竞争者,可以说巴库煤油企业主同盟的解体是美国标准石油托拉斯的巨大胜利。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同盟内部各个石油垄断资本集团之间的斗争并未完全消除,其中诺贝尔公司凭借同盟不但在欧洲市场上排挤了其他俄国石油企业,而且与美国标准石油托拉斯关系的接近也使其在欧洲市场上的地位得以巩固,这使其成为同盟内部成员中最大的赢家。如在1893—1896年间的俄国煤油出口中,黑海-里海工商业公司集团所占份额从35.7%降至32.4%,А.И.马尔塔舍夫股份公司从12.9%降至9.5%,而诺贝尔公司却从25.3%提高到30.3%。[12](P179)如上所述,1897年4月,巴库煤油企业主同盟终因美国石油大亨的破坏以及同盟内部各煤油企业集团之间的尖锐斗争而解体。

此后,俄国石油垄断集团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垄断地位开始逐渐衰落,这是因为一方面巴库煤油工厂主同盟的解体再次引发了各大石油垄断集团的激烈竞争,从而削弱了俄国煤油销售公司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俄国煤油出口在经历1900—1903年经济危机之后,随着俄国石油开采和加工量的降低也逐渐减少。然而,此时的美国标准石油托拉斯却凭借其雄厚的石油生产实力、完善的销售网、低廉的倾销价格对诺贝尔公司、黑海-里海工商公司等大石油垄断集团给予了沉重的打击,迫使其签订了对其不利的划分世界石油市场的协议。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俄国煤油从巴库输往西欧市场已相当困难。例如,经巴库到巴统运输的煤油从1913年的2260万普特降至1914年1000万普特,当1914年8月土耳其加入对俄战争之后,经巴统和新罗西斯克的石油产品出口被完全终止[2](P183),这使俄国石油垄断集团被迫退出世界石油市场的争夺。

三、石油工业垄断的影响

在垄断资本主义的条件下,生产力发展和停滞两种趋势同时并存,相互交替。当垄断资产阶级通过一定形式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就表现为生产的快速增长,反之,当垄断资产阶级无法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就表现为生产的缓慢增长。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俄国石油工业垄断的发展历程中,石油及其产品(煤油、重油、汽油)的产量在1885—1900年的15年间增长了294%,在1900—1905年的五年间下降了41%,在1905—1913年的八年间仅增长了6%。[3](P750-755)可见,在1885—1900年俄国石油工业垄断的形成时期,石油生产的增长速度较快,在1900—1903年经济危机之后,石油生产的增长速度缓慢,此时俄国石油工业发展陷入了普遍的“停滞”状态。

1885—1900年正处于俄国石油工业垄断的形成时期,也就是刚刚完成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时期,此时大石油垄断资本为了建立和扩大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彼此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垄断竞争,他们竭尽所能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得竞争优势,在客观上促进了开采和加工技术的革新、运输条件的改善、“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的运行等,从而使俄国石油工业得以快速发展。

以诺贝尔公司为例,该公司以经营一家小炼油厂起家,在巨额利润的吸引下先后涉足勘探、开采、运输、储藏、销售等石油工业的各个领域,实现了石油工业从“上游”到“下游”的“垂直一体化”经营,到1900年已经发展成资本额为2500万卢布的巨型企业[3](P751)。在激烈的垄断竞争中,该公司采取了各种措施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改进技术上,采用了先进的连续提炼法,大大提高了炼油质量;在运输上,一方面,建立里海与伏尔加河油船队,这为巴库石油及其产品输往欧洲市场和俄国工业中心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另一方面,驳船和石油运输管道的资产额在1886—1900年间分别增长了80%和17%[3](P75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运输能力的增强;在建设工厂和设立存储上,工厂和仓库的资产在1887—1900年间分别增长了80%和91%[3](P751),反映了企业生产和存储实力的大规模增长;在扩大销路上,不仅在阿斯特拉罕、察里津、诺夫哥罗德、萨拉托夫、博布鲁伊斯克等俄国各城市设有专门的商品供应站和数千名公司代理人,而且为了扩大石油出口贸易在马赛、日内瓦、伦敦、曼彻斯特等城市也设有专门供应站,这使企业在俄国国内外市场上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该公司的上述措施促进了企业生产、运输和销售能力的增强,实现了这时期石油及其产品生产的快速增长。如石油开采在1890年到1900年间增长了88%,煤油和重油生产在1885年到1900年间分别增长了139%和70%。[2](P35)

然而,从1900—1903年经济危机到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随着生产和资本集中的日益加强,经过残酷的垄断竞争,俄国的石油工业中形成了诺贝尔公司集团、壳牌集团、俄国石油总公司等实力雄厚的垄断资本集团鼎足而立的局面。他们凭借其垄断统治地位,通过对石油产品实行垄断高价和对劳动力实行垄断低价获得了高额垄断利润,这不仅对石油工业部门,甚至对整个俄国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消极影响,其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第一,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停滞。首先表现为技术进步缓慢。通过垄断价格就可获得巨额利润的现状使大石油垄断资本并不关心革新石油生产技术。例如,石油企业主凯德茹采夫在第二十九次巴库石油企业主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不使用电力……是因为其无利可图。”垄断资本家对技术革新的冷漠态度致使1913年的俄国石油工业中只有6%实现了机械采油。[10](P312)技术进步是其他一切进步的动因,石油技术的缓慢发展无疑成为这一时期俄国石油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缓慢的重要原因。其次表现为企业生产设备利用不足和石油再生产速度减缓。缩减生产是垄断组织维持石油及其产品垄断高价的惯用手段,这导致一方面俄国石油工业中生产设备的利用率显著降低,以巴库地区为例,钻井的闲置率从1900年的49.2%提高到1908年的64.8%,同时期石油的开采量也从60 030万普特降至46 700万普特;加工厂的空置率从1901年的27.7%提高到1910年的68.7%,这使1910年的煤油产量仅相当于1901年的68.4%[2](P199-202);另一方面导致石油再生产速度大幅度减缓,如石油开采面积在1895—1900年的六年间增长了77.6%,在1900—1909年的十年间仅增长了12.8%[2](P196)。

第二,严重损害了石油消费者的利益。首先,建立石油及其产品垄断高价攫取巨额利润实质上是对石油消费者的掠夺。例如,与1901年相比,1906年石油消费者因为每普特石油价格上涨了19卢布而向石油企业主额外支付了近9000万卢布[2](P202);其次,以石油油渣作为主要燃料的俄国工业和运输业,因燃料供应不足而陷入艰难的处境,这给造船业主、铁路公司及工业企业主等石油消费者带来了巨大损失。例如,1913年9月萨马尔交易委员会在讨论燃料危机的报告中指出:萨马尔市的石油燃料年均价格从1903年的15戈比涨到1913年的56戈比,这迫使某些企业主和造船业主被迫缩减生产,甚至停业[3](P590)。最后,作为煤油主要消费群体的广大贫困居民因无力承受煤油昂贵价格而被迫采用松明,煤油对其而言已经成为了奢侈品[2](P144)。

第三,石油工人经济状况恶化。首先,对劳动力实行垄断低价攫取垄断利润实质上是对工人劳动的残酷剥削,这导致石油工人工资水平逐年降低。例如,在1913—1916年中,虽然工人名义工资增长了70%,但因为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增长了100%,甚至更多,所以实际工资水平则在降低[2](P231)。其次,石油垄断资本缩减生产和实行“同盟歇业”的垄断政策导致失业人数增加。据失业委员会数据显示,1906年11月巴库失业人数是5000名,到1907年末就增加到5708名。劳动力市场庞大的失业人群使工资大幅度降低,工人生活境况也随之更为艰难[2](P248)。

综上所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石油工业垄断的发展历程中,攫取巨额垄断利润是石油垄断资本集团开展各种活动的根本驱动力。这些活动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既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也有负面的抑制作用,从而使石油工业生产出现了发展与停滞两种趋势同时并存、相互交替的局面,但生产力的发展是短暂而非本质的,停滞则是长期而本质的。

[1]П.В.Волобуев. Из истории монополизации нефтяной дореволюцион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России. 1903—1914, «Исторические записки» Т.52. 1955.

[2]Б.Ю.Ахундов. Монополистический капитал в дореволюционной бакинской нефтя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Москва: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1959.

[3] М.Я.Гефтер. Монополистический капитал в нефтя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России.1883—1914. 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 Москва: Академия наук СССР, 1961.

[4] М.А.Коха, П.В.Оль. Нефтяная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 Москв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1925.

[5]С.И.Потолов. Начало монополизации грозненской нефтя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1893—1903гг), «Монополии и иностранный капитал в России», Москва-Ленинград: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СССР, 1962.

[6]В.Н.Сеидов. Архивы Бакинских нефтяных фирм XIX - начало XX века, Москва: Модест колеров, 2009.

[7]В.А. Самедов. Нефть и экономика России 80-90-в годы XIX века, Баку: ЭЛМ, 1988.

[8]С.М.Лисичкин. Очерки по истории развит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нефтяном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Москв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1959.

[9]И.А.Дьяконов. Нобелевская корпорация в России, Москва: Мысль, 1980.

[10]Я.И.Лившин. Монополии в экономике России, Москва: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1961.

[11]Л.И.Бородкин.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история, Москва: МГУ, 2005.

[12]В.И.Бовыкин.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финансового капитала в России, Москва: Наука, 1967.

[13]В.И.Бовыкин.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финансового капитала в России: конец XIX в-1908г, Москва: Наука, 1984.

[14]В.Я.Лаверычев. Воен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монополистический капитализм в России, Ленинград: Наука, 1988.

[15]С.С.Алияров. Из истории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монополистического капитализма в России: Особое совещание по топливу и нефтяные монополии.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6. 1977.

[16]П.В.Волобуев, А.Н.Гулиев. Монополистический капитал в нефтя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России 1914—1917. 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 Ленинград: Наука, 1973.

[责任编辑王雪萍]

A Study on the Monopolies within Russian

Petroleum Industry during Late 19th to Early 20th Century

ZHANG Guang-xiang,BAI Sheng-jie

(Research Institute of Northeast Asia,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China)

Abstract: During late 19th to early 20th century, the monopolies within Russian petroleum industry form and achieve a rapid development. The factors such as establish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joint-stock company, intense free contention among enterprises, penetr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and integration of bank capital with industrial capital have jointly promoted an unprecedented centralization of production and capital within Russian petroleum industry, therefore provid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monopolies. During this period, petroleum monopoly of three types including Cartel, Syndicate and Trust is set up one after another and carries out activities of a wide range. They grab high monopoly profits by establishing monopoly price of petroleum and its products, strongly oppose state regulation of petroleum price,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competition of world petroleum market. These activities bring a dual effect that i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ssian petroleum industry; therefore, the two trends of outgrowth and stagnation coexist or alternate with each other within the production of petroleum industry.

Key words: monopoly;Russia;petroleum industry

猜你喜欢

垄断石油工业俄国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韩抱怨中国“垄断”航空市场
石油工业出版社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20世纪俄国史》前言
2011年度石油工业优秀QC小组(201个)
1874年俄国兵役制度的改革及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