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台县思茅松毛虫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防治措施

2014-09-22杨立新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7期
关键词:石台县生物学特性防治措施

杨立新

摘 要:思茅松毛虫是石台县重要的松树害虫,近年来,思茅松毛虫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明显增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该文介绍了思茅松毛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并提出了相关可持续控制措施。

关键词:思茅松毛虫;石台县;生物学特性;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7-81-02

思茅松毛虫,又名褚色松毛虫,为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其幼虫龄期长,取食时间长;幼虫体形较大,取食量大,对松树的正常生长造成很大影响,是我国南方松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在石台县,以前主要以马尾松毛虫危害较为严重,但近年来,思茅松毛虫在本地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大多发生在马尾松纯林,严重发生林区虫株率达90%以上,虫口密度每株达700条,危害严重地区造成大量松树死亡;由于松树受其危害造成树体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能力下降,又导致次期性蛀干害虫大发生,对松树造成更大危害;而且其幼虫和茧上毒毛易造成当地群众中毒,思茅松毛虫已成为石台县的重要害虫。为了尽量减少对松树造成的损失,我们对思茅松毛虫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并对其防治技术措施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基本概况

石台县总面积约0.14万km2,主要以低山和高丘分布最广,山地总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2%。石台县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其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6℃;降水的年际和月际变化较大,降水量主要集中分布在每年4~9月份,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 626.4mm;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 700h。

石台县优良的气候条件,造就了种类繁多的自然植物,境内共有1 000余种野生植物,其中木本植物就有520余种。在牯牛降自然保护区还保存有典型的原始植被,常见的有:天然马尾松林、人工杉木林、常绿阔叶混交林、竹林等。但由于长期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他地区的原始植被已不复存在,大多转变为自然次生植被。

2 分布与寄主

思茅松毛虫在我国分布面积较广,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南和华中等十几个省市。在安徽省分布于南部山区,在石台县主要分布于马尾松中幼纯林区。思茅松毛虫主要取食马尾松、云南松、黄山松等多种树种。近年来,通过对横渡镇思茅松毛虫普查,主要危害马尾松的纯林,而且调查表明其发生面积、虫口密度逐年增加,因此需采取有效防治手段,控制其不成灾。

3 形态特征

3.1 成虫 思茅松毛虫的雌蛾体长24~45mm,翅展66~120mm,体黄褐色,近翅基处无黄斑,中室白斑明显,4条波状纹也较明显。雄蛾较雌蛾短小,长为20~40mm,翅展为52~80mm,体棕褐色或深褐色,中室的白斑比较明显,白斑至基角之间有1个明显黄斑。

3.2卵 卵为咖啡色、椭圆形,有3条浅黄色的环状花纹。

3.3 幼虫 思茅松毛虫的幼龄幼虫与马尾松毛虫较难区别。1龄幼虫身体红色,间有黄绿色花纹,其前胸两侧有两束长毛,长毛的长度较长,超过体长的1/2,头及前胸背板为浅黄色,中、后胸背面为黑色,中间为黄白色,第1代1龄幼虫体长约5.0mm,头宽0.8mm;2~5龄幼虫体色及斑纹更为清晰,2龄幼虫体长约6.0mm,头宽约1.0mm;3龄幼虫体长11.2~15.4mm,平均13.6mm,头宽1.5~2.1mm,平均1.9mm,颜色与1龄和2龄相同,但前胸两侧的2束毛束较1、2龄变短;4龄幼虫体长为22~30mm,平均24.6mm,头宽3.2~4.6mm,平均3.4mm;5龄幼虫体长27~32mm,平均28.7mm;头宽3.2~5.8mm,平均4.3mm;6龄幼虫体长31~48mm,平均37.4mm;头宽4.1~4.9mm,平均4.3mm;7龄幼虫体长44~62mm,平均52.6mm;头宽5.2~6.8mm,平均6.1mm;老熟幼虫的体色为黄褐色。

3.4 蛹 蛹为长圆形,最初为浅绿色,后渐变为深褐色,外有灰白色茧壳,雄蛹较雌蛹短小。第1代蛹始见于8月底,于10月初结束;第1代蛹平均长为31.2mm,宽为9.8mm,重为3.1g;第2代蛹始见于5月初,终于6月上旬。越冬代蛹平均长为31.6mm,宽为10.1mm,重为3.9g。

4 生物学特性

4.1 生活史 每年思茅松毛虫在石台县发生2代,以幼虫进行越冬,在第二年5月初开始化蛹,羽化高峰期为5月下旬,第1代卵于6月初开始出现,6月下旬出现第1代幼虫,8月底老熟幼虫结茧化蛹,9月中、下旬陆续羽化、产卵,10月中旬出现第2代幼虫,至11月底幼虫开始越冬。

4.2 生活习性 (1)成虫。大多选择傍晚18∶00~20∶00羽化,羽化后立即或隔天进行交尾,交尾时间持续20h,后在松针上产卵,卵堆有数十粒到数百粒不等,一般产卵300粒左右,最多可产卵达500粒,成虫白天在隐蔽场所静伏,傍晚后开始活动,成虫具有趋光性,而雄虫的趋光性较雌虫更强,雄虫寿命3d左右,雌虫长于雄虫1~2d。(2)卵。卵期7~12d,卵孵化前暗黑发亮。卵多成块产于松针、杂灌木或杂草上,少数散产。卵有黏性,排列无规律,卵外无覆盖物。第1代卵始见于5月下旬,终止于7月上旬;第2代卵始见于10月上旬,终止于11月上旬。卵第1代孵化率为95%左右,第2代孵化率降低为80%左右。(3)幼虫。卵孵化时间大多8~11h,初孵幼虫有取食卵壳、群集生活的习性,后分散取食;幼虫易受惊吓,稍受惊即吐丝下垂或弹跳落地。幼虫最少为6龄,最多可达8龄或9龄,其食量随虫龄增加而增加,6龄幼虫后期24h可取食针叶长度为898㎝,而7龄期可取食1 110㎝,其中夜间取食则占70%,幼虫在平均温度低于10℃时开始越冬。春季气温回升达日平均10℃以上,其幼虫恢复取食。(4)蛹。思茅松毛虫茧结于灌木丛或松枝中,蛹期达19~22d。endprint

5 防治措施

5.1 营林措施 注重营造马尾松纯林为混交林,马尾松可与竹类、栎树、杉树等树种混交;同时加大抗虫树种引种工作,做好封山育林,防止对松树的强度修枝,提高松树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5.2 做好测报工作 思茅松毛虫是间歇性猖獗的松树重要食叶害虫,危害严重时可造成大量松树死亡,因此做好虫口数量变化的监测工作,为有效控制该害虫的大发生奠定基础。思茅松毛虫的虫口密度调查可采用振落、性激素监测以及黑光灯诱测等方法。

5.3 生物防治 由于思茅松毛虫越冬前和越冬后这段时期抗药性最差,所以在其越冬代期间进行防治不仅节省化学农药使用量,而且明显提高防治效果。可采用超低容量的白僵菌油剂、乳剂或白僵菌水剂喷雾防治其幼虫;同时喷洒苏云金杆菌菌剂防治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此外,思茅松毛虫自然界有很多天敌,比如,灰喜鹊、蚂蚁、螳螂、寄生蜂以及赤眼蜂具有很大的潜在防治价值。调查表明,灰喜鹊的食谱很宽,可捕捉思茅松毛虫幼虫;蚂蚁、螳螂、寄生蜂和赤眼蜂,它们是松毛虫的主要的天敌,对控制思茅松毛虫具有重要的作用。

5.4 人工物理防治 在思茅松毛虫危害较轻时,可采用人工防治措施,摘除虫茧进行集中烧毁;在思茅松毛虫幼虫大发生时,可人工捕捉幼虫。同时,在成虫盛发期,在距离林缘500m左右的开阔地带设置黑光灯诱杀。

5.5 化学防治 在幼虫越冬前和越冬后,选用菊酯类农药(15~30mL/hm2)超低容量喷雾;选用马拉硫磷乳油、辛硫磷乳油、杀虫畏乳油、敌敌畏乳剂以及敌百虫等药剂喷杀4、5龄以前幼虫;还可选择敌丙油雾剂、敌马油雾剂加1~2倍柴油稀释,使用量为1 500~2 250g/hm2,防治时间以早晨或傍晚为宜。

参考文献

[1]国家森防总站.中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战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蔡邦华,刘友樵.中国松毛虫属的研究及新种记述[J].昆虫学报,1962,11(3):237-258.

[3]汪维礼,黄德仁,夏敏君,等.思茅松毛虫的初步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6,16(4):25-29.

[4]蔡邦华、侯陶谦.中冈松毛虫属及其近缘属的修订(枯叶蛾科)[J].昆虫学报,1976,19(4):443-454.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5 防治措施

5.1 营林措施 注重营造马尾松纯林为混交林,马尾松可与竹类、栎树、杉树等树种混交;同时加大抗虫树种引种工作,做好封山育林,防止对松树的强度修枝,提高松树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5.2 做好测报工作 思茅松毛虫是间歇性猖獗的松树重要食叶害虫,危害严重时可造成大量松树死亡,因此做好虫口数量变化的监测工作,为有效控制该害虫的大发生奠定基础。思茅松毛虫的虫口密度调查可采用振落、性激素监测以及黑光灯诱测等方法。

5.3 生物防治 由于思茅松毛虫越冬前和越冬后这段时期抗药性最差,所以在其越冬代期间进行防治不仅节省化学农药使用量,而且明显提高防治效果。可采用超低容量的白僵菌油剂、乳剂或白僵菌水剂喷雾防治其幼虫;同时喷洒苏云金杆菌菌剂防治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此外,思茅松毛虫自然界有很多天敌,比如,灰喜鹊、蚂蚁、螳螂、寄生蜂以及赤眼蜂具有很大的潜在防治价值。调查表明,灰喜鹊的食谱很宽,可捕捉思茅松毛虫幼虫;蚂蚁、螳螂、寄生蜂和赤眼蜂,它们是松毛虫的主要的天敌,对控制思茅松毛虫具有重要的作用。

5.4 人工物理防治 在思茅松毛虫危害较轻时,可采用人工防治措施,摘除虫茧进行集中烧毁;在思茅松毛虫幼虫大发生时,可人工捕捉幼虫。同时,在成虫盛发期,在距离林缘500m左右的开阔地带设置黑光灯诱杀。

5.5 化学防治 在幼虫越冬前和越冬后,选用菊酯类农药(15~30mL/hm2)超低容量喷雾;选用马拉硫磷乳油、辛硫磷乳油、杀虫畏乳油、敌敌畏乳剂以及敌百虫等药剂喷杀4、5龄以前幼虫;还可选择敌丙油雾剂、敌马油雾剂加1~2倍柴油稀释,使用量为1 500~2 250g/hm2,防治时间以早晨或傍晚为宜。

参考文献

[1]国家森防总站.中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战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蔡邦华,刘友樵.中国松毛虫属的研究及新种记述[J].昆虫学报,1962,11(3):237-258.

[3]汪维礼,黄德仁,夏敏君,等.思茅松毛虫的初步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6,16(4):25-29.

[4]蔡邦华、侯陶谦.中冈松毛虫属及其近缘属的修订(枯叶蛾科)[J].昆虫学报,1976,19(4):443-454.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5 防治措施

5.1 营林措施 注重营造马尾松纯林为混交林,马尾松可与竹类、栎树、杉树等树种混交;同时加大抗虫树种引种工作,做好封山育林,防止对松树的强度修枝,提高松树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5.2 做好测报工作 思茅松毛虫是间歇性猖獗的松树重要食叶害虫,危害严重时可造成大量松树死亡,因此做好虫口数量变化的监测工作,为有效控制该害虫的大发生奠定基础。思茅松毛虫的虫口密度调查可采用振落、性激素监测以及黑光灯诱测等方法。

5.3 生物防治 由于思茅松毛虫越冬前和越冬后这段时期抗药性最差,所以在其越冬代期间进行防治不仅节省化学农药使用量,而且明显提高防治效果。可采用超低容量的白僵菌油剂、乳剂或白僵菌水剂喷雾防治其幼虫;同时喷洒苏云金杆菌菌剂防治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此外,思茅松毛虫自然界有很多天敌,比如,灰喜鹊、蚂蚁、螳螂、寄生蜂以及赤眼蜂具有很大的潜在防治价值。调查表明,灰喜鹊的食谱很宽,可捕捉思茅松毛虫幼虫;蚂蚁、螳螂、寄生蜂和赤眼蜂,它们是松毛虫的主要的天敌,对控制思茅松毛虫具有重要的作用。

5.4 人工物理防治 在思茅松毛虫危害较轻时,可采用人工防治措施,摘除虫茧进行集中烧毁;在思茅松毛虫幼虫大发生时,可人工捕捉幼虫。同时,在成虫盛发期,在距离林缘500m左右的开阔地带设置黑光灯诱杀。

5.5 化学防治 在幼虫越冬前和越冬后,选用菊酯类农药(15~30mL/hm2)超低容量喷雾;选用马拉硫磷乳油、辛硫磷乳油、杀虫畏乳油、敌敌畏乳剂以及敌百虫等药剂喷杀4、5龄以前幼虫;还可选择敌丙油雾剂、敌马油雾剂加1~2倍柴油稀释,使用量为1 500~2 250g/hm2,防治时间以早晨或傍晚为宜。

参考文献

[1]国家森防总站.中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战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蔡邦华,刘友樵.中国松毛虫属的研究及新种记述[J].昆虫学报,1962,11(3):237-258.

[3]汪维礼,黄德仁,夏敏君,等.思茅松毛虫的初步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6,16(4):25-29.

[4]蔡邦华、侯陶谦.中冈松毛虫属及其近缘属的修订(枯叶蛾科)[J].昆虫学报,1976,19(4):443-454.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猜你喜欢

石台县生物学特性防治措施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探析——以池州市石台县为例
全域旅游对安徽省石台县脱贫的作用机制分析
山楂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