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2014-09-22段晓龙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职业教育

段晓龙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而且对缓解目前就业压力、以教育扶贫、对社会进行综合治理有重大作用。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困难已经直接影响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正常发展。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困难

1.教育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在中等职业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下,盲目放开管理,导致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现象更为严重,造成大量的无效教育,进而使得职业教育发展更为艰难。市场经济条件下,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量和专业结构应与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的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所决定的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相适应,并不是高水平人才资源越多越好。目前“高才低就”现象就是教育资源无效配置的一种表现。一方面,我国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企业中经过中等职业技术培训工人的比例很低;另一方面,又出现中职生就业普遍困难的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等职业教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很多受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所具备的技能并不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能。教育具有间接性、滞后性和长期性特点,现在的专业、课程设置、招生数量要适应的是三四年后的市场需求。而很少有学校或教育机构对市场需求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和预测。更为严重的是,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各自为政,缺乏一个权威的协调机构,使得各学校之间专业设置交叉重复,招生恶性竞争。特别是近年来,在利益驱动下,各校一窝蜂地开办数控类、机电专业等热门专业,但是由于办学条件的不足,导致低层次人才重复培养,从而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2.教育质量下滑,招生和就业困难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下滑,招生困难与就业困难互为因果、相互推进,使得中等职业教育雪上加霜。就业困难本身就是社会对目前教育质量的一个总体评价。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职业学校招生困难制约了学生素质,加上对教学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激励机制,造成毕业生质量滑坡;二是大多数学校没有真正把培养学生技能放在首位,没有突破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致使学生毕业后不能立即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三是管理体制上各自为政,使得教育质量整体水平难以提高;四是社会力量办学缺乏必要的办学条件和质量约束。

3.对中等职业教育不重视

有的地方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仍然存在着忽视职业教育的倾向,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切实的落实,政策支持和工作力度都还没有完全到位。同时,群众心理也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有所抬头,鄙视劳动和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交织在一起,职业教育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里还是二流教育,再加上职业教育质量不高,自身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因此多数学生都不愿就读职业学校。

4.职业教育与市场、产业发展之间良性互动的有效机制没有形成

目前,职业教育与市场、产业发展之间良性互动的有效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就业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并没有转化为有效的职业教育需求。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与市场机制的衔接不够紧密,职业教育适应市场、服务经济的能力还比较薄弱,职业教育的发展还远远不够。普、职发展比例失衡,职业教育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的原因

1.社会经济原因

就工业化进程而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企业生产技术设备落后,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完全转到依靠人力资源素质和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资本经济增长的影响往往大于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造成企业注重劳动力价格而忽视劳动力素质,甚至企业在减员增效过程中,为了减少支出,出现减技术工用普通工、减高工资用低工资的现象。“先培训后就业”和“持证上岗”喊了多年却难以真正执行有其深刻的经济背景。从经济结构上来说,我国是典型的先进工业部门与落后的农业部门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劳动力供给相对于劳动需求具有无限倾向。无限劳动力供给是由于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农业部门,引起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的结果。同时,人口过剩,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机构改革,也是形成无限劳动供给的原因。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现象的长期存在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苛刻的外部环境。从价值取向上来看,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文化影响,很多家庭往往把读书当作子女出人头地的主要途径,并不是把教育当作一种就业的手段。中等职业教育则是培养有一技或数技之长的技术型劳动者,无法满足这种读书出人头地的心理需求,这就是很多学生即使上不了高中也不愿上职业技术学校的重要原因。就当前社会用工情况而言,部分企业用工片面追求高学历,使得大学本专科生干一些中专生也能干的工作。这种“高才低就”现象不仅给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造成极大浪费,而且对整个劳动力市场造成了负面影响。

2.不合理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从计划经济时期沿袭下来的教育结构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教育资源不足本身并不是主要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当。在我国这种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的教育结构环境下,一旦整个教育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必然处于不利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的教育结构应是在普九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等教育注重学术教育,质重于量;职业教育侧重技能教育,使之成为多数人就业的手段。

三、中等职业教育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给自己正确定位

中等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目标,以企业为课堂。以市场作为检验质量的唯一标准,根据社会需要组织教学,构建中等职业教育新体系。

1.中等职业教育要成为失业和下岗职工的培训基地

从经济角度看,失业会造成资源浪费,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从社会角度看,失业会影响社会稳定。中等职业教育就是要把制约经济发展的失业人员转变为新型的人力资源。解决失业问题不仅仅是从创造就业岗位入手,更重要的是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从培养失业者技能入手,实行“开放式就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性失业(劳动技能不适应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转换和升级所产生的失业)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中等职业教育永久的市场。

2.中等职业教育要面向农村大市场

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把几亿农民培养成懂技术、懂经济的现代化农民,这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最大市场。农村教育在大力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应增加职业教育的比重,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农民上农业学校不举行入学考试,不受年龄限制,不受时间限制,在市场规律指导下,以培养实际农用技术为主。农业实用技术教育有很大的外在效应。因此,政府应把农科类职业学校当作公益事业来办。

3.中等职业教育内容要以具体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主

企业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德国职业教育采用双轨制,把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联系起来,其中以企业的操作技术为主。学生在三年的职业技术教育中,以企业学徒身份学习操作技能,在职业学校或培训中心以学生身份学习技术理论,一般学生每周四天在企业进行实际技能培养,一天在学校学习理论课。在学徒期间企业发给部分工资。德国的经验对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有很大借鉴意义。

4.职业教育应把社会引进课堂

香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是请知名的商界人士参与策划及组织教学工作,课程的设置总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科专业的设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注重操作技巧,使教育与训练结合起来,学生一毕业就是熟练的技工或技术员。香港的人才培训突破了普通教育模式,不图形式,不图“文凭”“学历”,从实际需要出发,讲求培训实效,真正做到学用一致。内地中等职业教育应学习香港的经验,把社会引进课堂,和市场全面接轨。

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1.要注重就业前培训

根据国外经验,我国应制定法规对城镇初高中毕业生就业前一律实行强制性2~3年职业培训,没有经过岗前培训一律不得就业。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另一方面延续他们进入就业队伍的时间,缓解目前十分严重的就业问题。

2.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应注重质量,优化结构

学校要在详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对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根据市场情况确定培养方向、数量、质量和时间。实行职业学校办学准入制度,从办学条件、生源情况、师资条件、市场行情等确定准入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学校一律实行关、停、并、转。

3.地方政府应增加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教育具有很强的外在性,完全把教育推向市场,市场就不能对教育起很好的配置作用。中等职业教育本身兼有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双重性,学生为获得个人收益应交纳一定学费,国家作为职业教育的社会收益者,也应承担一定的教育成本。因此,职业教育虽非义务教育,但应受到政府的鼓励。

五、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思考

职业教育要适应市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体制创新的关键,必须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

1.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要树立市场观念,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做到市场和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职业教育一定要有市场意识,要努力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专业学科向职业岗位和就业岗位转变,彰显自身的质量、品牌和特色,提高就业率,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

2.创新办学模式

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各地和职业学校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校自身特点,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和完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探索和建立根据市场、企业“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为市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

3.强化经费投入、劳动准入和法制建设三大保障措施

一是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和生均事业费逐年增长。要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已有的政策规定,如市、县设立职教专项经费、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各地方政府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同时,要协调有关部门,安排一定的国债资金、扶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有关“三农”资金用于职业教育,并运用金融以及社会捐助等手段,支持职业教育。二是认真落实劳动准入制度,市、县劳动保障、人事、工商、教育等部门要进一步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监督办法,完善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监督,推进职业教育法制建设,规范职业教育的办学秩序,提高依法治教水平,树立职业教育的新形象。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职业教育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