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2至2011年中国“北方”地区住院肝硬化患者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分析*

2014-09-20王晓霞邹正升李保森常彬霞滕光菊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北方丙型肝炎免疫性

王晓霞,邹正升,李保森,管 群,孙 颖,常彬霞,滕光菊,李 进

为了解中国“北方”地区住院的肝硬化患者疾病谱特点及变化趋势,特将我院近10年收治的53092例肝硬化患者的病因变化特点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3092例。对出院病历首页第一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肝硬化的诊断标准:根据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外周血象和腹部彩超或CT或MRI或胃镜检查来确诊。各种病因的诊断参考文献[1~4]。

1.2 疗效判断标准 经入院后积极治疗,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好转,异常的外周血象、凝血功能和生化指标等好转,并发症消失或好转为临床好转。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对非正态分布的资料以中位数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或SNK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用R×C x2检验。对有序变量的列联表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病因构成情况 本组53092例肝硬化患者的病因构成见表1。从表1得知,乙型肝炎肝硬化、丙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及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是排在前4位的病因。其中在211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导致的肝硬化患者中,1155例为自身免疫性肝炎,963例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表1 53092例住院的肝硬化患者病因构成

2.2 近10年来4种常见病因所致肝硬化患者病因变化趋势 由于乙型肝炎肝硬化、丙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及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是前4位的病因,占全部肝硬化病因的94.87%,故以下主要对这4种病因所致的肝硬化患者进行分析。

近10年来,中国“北方”地区住院的肝硬化患者疾病谱变化趋势见表2和图1。数据显示,乙型肝炎肝硬化构成比在逐年下降,从2002年的81.53%下降至2006年的79.90%,再下降至2011年的66.84%,10年间下降了14.69个百分点,而其它3种病因的肝硬化患者的构成比基本上在不断上升,其中酒精性肝硬化从2002年的3.34%上升至2006年的4.13%,再上升至2011年的7.74%,10年间上升了2.3倍。

表2 近10年4种常见病因所致的肝硬化占比(%)的变化趋势

图1 近10年4种常见病因所致的肝硬化占比的变化

2.3 男女比例构成的变化 见表3。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患者以女性占绝大多数,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男女比例基本相同,而乙型肝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以男性占绝大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4种常见病因所致的肝硬化患者的性别构成比(%)

2.44种常见原因所致肝硬化患者的年龄特点 见表4。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平均年龄均不足50岁,而丙型肝炎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患者平均年龄均在50岁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54种常见病因所致的肝硬化患者籍贯分布 将籍贯分为北京、华北地区(天津、河北、内蒙、山西)、华东地区(山东、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华中地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西北地区(宁夏、青海、陕西、新疆、甘肃)、西南地区(四川、西藏、云南、贵州、重庆)。由表5可见,本组患者以华北地区最多。其次,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籍贯以东北地区和华中地区为多,而酒精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的籍贯以北京和华东地区为多。

表4 4种常见原因所致肝硬化患者年龄(岁)情况

表5 4种常见病因所致的肝硬化患者的籍贯分布(%)

2.64种常见病因所致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情况 见表6。4种病因所致的肝硬化患者,经过住院积极治疗,好转率均在70%以上。酒精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患者好转率接近80%,与其他肝硬化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6 4种常见病因所致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情况(%)

3 讨论

肝硬化是因各种病因所致的终末期肝病,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如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等),预后较差,部分患者可发生原发性肝癌,少部分患者最终因原发性肝癌或肝功能失代偿需接受肝移植。

国内外肝硬化的病因相差较大。国外以酒精性肝炎及丙型肝炎居多,如法国Moreau1 R[5]et al人报道,酒精性肝硬化占66.6%,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占16.0%,酒精重叠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占14.7%,而慢性乙型肝炎仅占2.7%。挪威的Haukeland JW et al人[6]报道,从1999年1月到2004年3月,共确诊1264例肝硬化患者,结果53%因酒精性肝脏疾病引起,12%因病毒性肝脏疾病引起,12%因各种自身免疫性肝病引起,4%因血色病引起,3%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引起,另 16%原因不详,而这些病因不详的肝硬化患者有较高的糖尿病发生率,推测有可能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引起。由此可以看出,欧洲报道的肝硬化病因以酒精性肝病较多,均占到50%以上,而本文酒精性肝病不到10%,差异非常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肝硬化病因构成有向国外接近的趋势。

由于我国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国家,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7]。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肝炎患者约2000万人[8]。肝硬化患者绝大多数是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本文结果显示,在53092例肝硬化患者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占到74.23%,远远高于其它病因所致的肝硬化患者。但随着我国采取乙肝疫苗接种计划,我国儿童感染HBV明显下降,现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7]。随着有效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治疗,特别是核苷(酸)类药物和干扰素的应用,目前我国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肝硬化的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本文结果显示,乙型肝炎肝硬化构成比在逐年下降,从2002年的81.53%下降至2006年的79.90%,再下降至2011年的66.84%,10年间下降了14.69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酒者日渐增多。据报道,我国酒类产量从1984年的711.3万吨上升到2001年的3069.87万吨[9],增加了4倍多。我国虽缺乏全国性大规模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地区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饮酒人群和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华北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嗜酒者在一般人群中的比例从0.21%升至14.3%[10]。在本世纪初始,我国部分省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饮酒人群增至26.98%~43.4%[10-13]。酒精性肝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本世纪初始,我国部分省份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成人群体中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4.3%~6.5%[11-13]。酒精性肝病占同期肝病住院患者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王辉等人报道从1991年的4.2%增至1996年的21.3%[14];一个多中心的研究表明,肝病住院患者中酒精性肝病每年的发生率从2000至2004年分别为2.7%、2.9%、3.0%、3.6%和4.4%[15]。我院2002年至2011年10年间住院的酒精性肝病患者为4379例,占同期住院的肝病患者的比例从2002年1.74%升至2006年的2.89%,2011年升至4.18%,10年间上升了2.4倍(详见另文报道),与国内多中心的研究结果相似。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占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患者的比例也在逐渐上升。刘阳等人报道酒精性肝硬化在住院肝硬化的病因构成比从1999年的10.8%上升到2003年的24.0%[15]。本文结果显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占同期住院的肝硬化的病因构成比从2002年3.33%上升至2006年的4.13%,2011年升至7.74%,10年间上升了2.32倍,现成为肝硬化的第三大病因,仅次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丙型肝炎肝硬化。

本文结果提示,隐源性肝硬化患者为1313例,占肝硬化患者的比例达到2.47%,排在第5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患者仅23例(0.04%),明显比国外报道的低,考虑部分隐源性肝硬化患者有可能因NASH而引起。1999年,Caldwell SH et al人[17]分析了70例病因不明的肝硬化患者,并与50例NASH患者、39例50岁以上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3例因自身免疫性肝病所导致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病因不明的肝硬化患者中,73%存在2型糖尿病和/或肥胖,70%为女性,平均年龄为(63±11)岁。与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所导致的肝硬化患者比,病因不明的肝硬化组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率明显要高,并有统计学差异。而与因NASH所致的肝硬化患者组比,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率相似。结果提示,NASH在病因不明的肝硬化患者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年龄较大、具有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女性患者,NASH更有可能为病因不明肝硬化患者的病因。Haukeland JW et al人[6]报道,16%肝硬化患者病因不明,但该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高,推测也因NASH所致。我们对隐源性肝硬化患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患者也进行了性别和年龄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女性比例分别为56.41%和60.87%,均以女性为多,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50.83±20.20)岁和(45.13±15.33)岁,隐源性肝硬化患者的年龄偏大,与Caldwell SH et al人[17]的报道相似。以上结果提示我们,在以后诊断病因不明的肝硬化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具有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女性患者时,更要考虑NASH作为病因的可能,并进行相关的检查。

由于我们在统计病例时,是对病案首页进行统计,且采用第一诊断,故无准确的酒精性肝病重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信息。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3):229-232.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14(2):81-89.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传染病信息,2004,17(1):9-14.

[4]EAS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management of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s.J Hepatol,2009,51(2):237-267.

[5]Moreau R,Dele`gue P,Pessione F,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refractory ascites.Liver Ⅰnt,2004,24:457-464.

[6]Haukeland JW,Lorgen Ⅰ,Schreiner LT,et al. Ⅰncidence rates and causes of cirrhosis in a Norwegian population.Scand J Gastroenterol,2007,42(12):1501-1508.

[7]Liang X,Bi S,Yang W,et a1.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hepatitis B vacination among children born during 1992-2005 in China.J Ⅰnfect Dis,2009,200:39-47.

[8]Lu FM,Zhuang H.Managemant of hepatitis B in China.Chin Med J(Engl),2009,122:3-4.

[9]庄辉.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学.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11):412

[10]厉有名,陈卫星,虞朝辉,等.浙江省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概况.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11):647-649.

[11]鲁晓岚,陶明,罗金燕,等.饮酒与肝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6):467-468.

[12]黄顺玲,戴水奇,张雪红,等.湖南省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概况. 中国医师杂志,2005,7(3):426-427.

[13]陈士林,孟晓丹,王炳元,等.辽宁省部分城市酒精性肝病流行现状调查.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6):428-430。

[14]王辉,王江滨.肝炎病毒感染与酒精性肝硬化关系的研究(附182例酒精性肝病临床病例报告).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8,24:652-653.

[15]全国酒精性肝病调查协作组.全国酒精性肝病的多中心调查分析.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4):231-34.

[16]刘阳,迟宝荣.酒精性肝硬化237例临床分析.吉林医学,2004,25(2):40-42.

[17]Caldwell SH,Oelsner DH,Ⅰezzoni JC,et al.Cryptogenic cirrhosis:Clin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risk factors for underlying disease.Hepatology,1999,29(3):664-669.

猜你喜欢

北方丙型肝炎免疫性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从扶正祛邪法探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防治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覆膜与农机农艺技术组合在北方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慢性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