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迷思
——斯德哥尔摩

2014-09-20张舒

读者欣赏 2014年5期
关键词: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瑞典

文/张舒

斯德哥尔摩城最早建立于13世纪中叶,“Stockholm”一词在英语里的意思为“木头岛”,“Stock”即为木头的意思,“holm”则为岛的意思。顾名思义,最初的斯德哥尔摩以简陋的木头小屋为城市的主要特色,据说外国商船开到这里,看见街上随处都是木头搭起的东倒西歪的房屋,不禁随口喊出“斯德哥尔摩”,这座城市由此得名。而如今街上很难看到圆木小屋,取而代之的是融合了古色古香传统与现代化潮流的城市建筑。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一座被誉为“北方威尼斯”的美丽城市,位于瑞典的东岸,波罗的海的海风吹拂着这座北欧城市。斯德哥尔摩的冬季一般在12月至3月,常能见到白茫茫的雪景,气温一般在-7℃~-2℃之间,白昼很短,使得生活在斯德哥尔摩的人们特别珍惜短暂的白昼时光。行走在斯德哥尔摩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几乎都是落地玻璃窗,罕见窗帘,只为了在暖洋洋的午后尽情地亲吻阳光。

管风琴皇家大教堂

漫步在斯德哥尔摩的老城区,石头铺砌的道路带我们走进了这座城市的历史,瑞典王宫、皇家歌剧院、皇家话剧院、议会大厦以及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等都聚集在此。

来到斯德哥尔摩老城区的中央广场,在它的边上是建于17世纪的瑞典王宫,这座濒水而建的3层方形小城堡,花了近60多年时间,耗费了三代建筑师的心血,才于1754年完工,如今是瑞典国王办公和举行庆典的地方。宫殿广场上站着数名头戴军帽、身穿传统中世纪军服的帅气卫兵。如果时间赶巧,还能一睹卫兵们进行威严隆重的换岗仪式。皇宫内部对外开放的部分包括:皇家寓所、古斯塔夫三世的珍藏博物馆、珍宝馆、三王冠博物馆、皇家兵器馆。宫内还陈列着各种金银珠宝、精美的器皿,以及华美的壁画、挂毯与浮雕,尽显瑞典皇家收藏的气魄。

从瑞典皇宫步行到老城区最古老的建筑——皇家大教堂,古斯塔夫五世之前的历代瑞典皇室的加冕活动都在这座教堂中进行。一走进教堂,瞬间就被庄严而神圣的气氛感染,身心都安静了下来。完成于1489年的木刻雕像圣乔治屠龙,是这座教堂中最著名的艺术珍品。大教堂里的管风琴也是这座教堂的另一大特色,规模壮观、音色优美,堪称北欧地区最优质的管风琴。每逢周六中午,管风琴宏大、庄重的旋律都会在大教堂内回荡,绝对是一场不可错过的听觉盛宴。教堂的南面坐落着瑞典学院、诺贝尔图书馆和诺贝尔博物馆。

斯德哥尔摩是一座以博物馆著称的北欧文化名城,各类不同主题的博物馆成为这座城市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城里大大小小的50多座博物馆涵盖了历史、人文、科技、自然等各个方面。此次我们的艺术之旅从国家博物馆开始,让我们一同欣赏斯德哥尔摩的艺术收藏。

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

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位于瑞典皇宫对面,与皇宫隔水相望,其前身为斯德哥尔摩王宫向公众开放的皇家博物馆,1794年向公众开放,而作为国家博物馆则是在1866年开放。1958年,国家博物馆将20世纪的艺术品移交给现代艺术博物馆,1963年又将远东艺术品划归远东古器物博物馆,尽管如此,它仍然是瑞典的绘画、雕塑、版画、素描、应用美术的收藏中心。

馆内藏有丰富的油画、雕塑作品,艺术史上的名家拉斐尔、丢勒、伦勃朗、鲁本斯、凡·代克、普桑、华托、夏尔丹、布歇以及瑞典本土著名画家卡尔·拉森和安德斯·佐恩、恩斯特·约瑟夫等人的作品,都陈列在博物馆中。

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

瑞典十八至十九世纪的绘画作品是国家博物馆的一大特色,走在博物馆的长廊中,犹如展开瑞典艺术史的长卷,生动而清晰地勾勒出了瑞典本土艺术家的风格变迁。在欣赏完瑞典艺术家的作品后,馆中的18世纪法国的绘画收藏也让人目不暇接,这批作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首屈一指,着实让人惊叹。除此之外,馆中还藏有14世纪至现代的几十万件版画、素描。

说到瑞典,它的设计和应用美术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宜家的家具已经走进世界的诸多家庭,瑞典的设计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国家博物馆内特意留出一大块展区,展出了从中世纪至今的许多工艺藏品和艺术设计,其中包括14世纪西班牙阿尔汗布拉瓶、威尼斯和德国的刻花玻璃器皿、瑞典12世纪的银器以及瑞典本地的现当代艺术设计,让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长久以来对于设计和工艺的重视和执着。

上图:Damen med slojan亚历山大·罗斯林(Alexander Roslin)

下图:象牙雕塑David Heschler of Ulm

木马10号 1948年 平面装置 波洛克 现代艺术博物馆

交织字母罗伯特·劳申伯格装配艺术新达达主义1955年混合媒体107x160x162cm当代美术馆

遗憾的是,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近年在进行整修,预计2017年重新接待游客,想要欣赏作品的游客,只能在皇家美术学院欣赏其中的部分藏品。

现代艺术博物馆

喜欢西方现代艺术的游客,一定不能错过斯德哥尔摩现代艺术博物馆。该馆于1958年在传奇人物庞图·胡尔腾(Pontus Hultén)的领导下成立开馆,它的建立和收藏使斯德哥尔摩得以在国际上跻身于现代艺术大都市之列。该馆主要收藏20世纪各流派的绘画和雕刻,藏品以国家博物馆拨交的1200件作品为基础,后经多方征集,现在藏品已增加到3500件。如今我们看到的新馆是1998年由西班牙建筑师拉费尔·莫内尔(Rafael Moneo)设计的,崭新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出色的艺术品。馆前的草坪上陈列的是丁古力与考尔德的雕塑,未进馆已感受到浓浓的现代艺术气息。

走进现代艺术馆,它丰富的收藏着实让人震惊。表现主义的蒙克、诺尔德、克利、科科施卡,立体派的毕加索、布拉克、莱热,达达主义的恩斯特、比卡比亚,超现实主义的米罗,野兽派的马蒂斯,现代主义艺术大师的作品可谓应有尽有。

“波普大叔”劳申伯格的著名作品《花押字母》陈列在一楼的展厅中,这位擅长用综合材料打破艺术与生活边界的艺术家,将一只站着的安哥拉山羊标本穿过一只橡皮轮胎,山羊脚下的板子安置了脚轮,上面飞溅着各种颜料。

不远处展厅的墙上挂着法国新现实主义艺术家伊夫·克莱因用蓝色的海绵创作的作品,表达了现实即艺术的主张。圣菲勒的新现实主义作品,则充分利用了废品和颜料,对当下的生存状态提出了反思与批判。馆内还可以看到美国著名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的平面装置。不同于波洛克的激情澎湃,法国艺术家杜布菲的作品则以简单的线条,寻找人的普遍心理暗示,仿佛是阴暗角落里的自言自语,达到了一种更为真实的自我。

总体来说,斯德哥尔摩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尽管规模小于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但是从收藏的质量和展馆的布置来看,绝不逊色于任何一座美术馆,尤其是对瑞典本地现当代艺术作品的展示,值得每一位艺术爱好者到此驻足欣赏。

东亚博物馆

在饱览西方艺术之后,让我们在这座北欧城市一睹东方情调。斯德哥尔摩的东亚收藏集中在位于瑞典皇宫河对岸的一座黄色长条形的建筑中,这就是斯德哥尔摩的东亚博物馆,与国家博物馆、皇家艺术学院为邻。博物馆收藏了中国、韩国、日本、印度以及东南亚的大量文物。在整个欧洲,它的考古藏品总数排行第3位,所藏艺术珍品总数排到第4位。可见其收藏之丰富。

东亚博物馆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1926年,首任馆长——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不仅帮助发掘了北京山顶洞人的头骨,还于1922 年,在河南三门峡地区发现了约5000年前的住宅遗址,并挖掘出土了大量彩绘红陶、骨器和石器,由此命名“仰韶文化”。博物馆最早称为“远东古物博物馆”。第二任馆长是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他在1963年把博物馆迁至现在的位置。

沿着展厅地面的年代导视标,观众可以清晰地观赏到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绝妙璀璨的华夏文明。展厅包括“中国以前的中国”、“中央之国”、“中国书史”、中国画、佛教等不同部分。这里陈列的很多精品即使在国内也难得一见,除此之外,馆内收藏的来自日本、韩国、印度的文物、艺术品也相当丰富精彩。

东亚博物馆藏品

瓦萨沉船博物馆内景

瓦萨沉船博物馆

斯德哥尔摩最有特色的博物馆应属瓦萨沉船博物馆。瓦萨是一艘古战船的名字,建造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时期。这艘战船本来是单层炮舰,可是国王得知当时瑞典的海上强敌丹麦已拥有双层炮舰,便不顾本国的技术条件,下令把炮舰改造为双层,这显然超出了船的承重。1628年,“瓦萨”号首航几分钟便在距离港口仅2公里处沉没,直到1961年才重见天日。

如今的“瓦萨”号保存在为其量身打造的博物馆中,作为现存唯一一艘17世纪的船只,它的历史价值可想而知。由于“瓦萨”号上保留了数百尊装饰用的雕像,其中95%以上的部件完好如初,这些在海洋中封存了300多年的艺术宝藏,如今完整地陈列在博物馆中。

瓦萨沉船博物馆自开馆以来,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往,如今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它是参观游客最多的博物馆。

瓦萨沉船博物馆

猜你喜欢

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瑞典
瑞典没有“剩宴”
《漫话国宝·中国国家博物馆》第六站(上)
《漫画国宝·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七站(上)
《漫画王国·中国国家博物馆》第四站(下)
石黑一雄《莫失莫忘》中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情结
古老的瑞典
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商周青铜器集粹
深不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