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国古代诗词的鉴赏

2014-09-19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14年8期
关键词:鉴赏典故意境

摘要:中国古代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千古传唱,成为中国文化史上长盛不衰的盛宴。本文具体分析一下中国古代诗词该如何鉴赏。

关键词:古代诗词;鉴赏;意象;意境;典故;技巧

中国古代诗词,是古典文学创作中一枝绚丽的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高度浓缩的语言文化的精华。由于古代诗词远离当代生活,时间久远,语言的跳跃性很大,意象比较模糊,加上目前的学生对古代诗词读得较少,理解不够,鉴赏能力较弱,所以赏析中国古代诗词历来是广大学生学习中的一道难关。赏析古代诗词,要注重平时的积累,从题目和关键句入手,把握意象兼顾表达技巧,努力进行整体赏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赏“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灵魂。有些诗词,题目就交代了很多信息。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题目交代了内容(对兄弟对亲人的思念)、时间、对象;杜甫的《恨别》中的“恨”,沈如筠《闺怨》中的“怨”,柳中庸《征人怨》中的“怨”,直接点明诗人的情感。有些诗词的题目要么直接表明描写对象,要么透露所写的事情或背景,如陈子昂的《春夜送友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从标题的“送”字可以看出是送别诗。送别诗往往写的是诗人送别时的所见所想所感,或表达作者依依不舍之情,或抒发送友人时的离愁别绪。

鉴赏诗词时我们要重视标题,尤其要重视标题中点明题眼的、精炼传神的字词。

二、赏“意象”

古诗词中的意象是作者所写的景与物,但这些意象又不再是单纯的景和物,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附着了某些特殊含义。作者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客观事物(如山川草木等)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如:月亮往往与思乡念家、思念亲人、盼望团圆有关;杜鹃,往往代表着思乡;柳与留谐音,与留恋有关;用梅花代表着清高孤傲的凛冽之气;用兰代表着幽人独守的从容淡然;用竹代表破石而出的气魄,顶天立地的傲气;用菊代表着清淡出尘的高隐之风和脱离于众艳而独立于寒风中的无畏……

了解这些意象所代表的含义,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含义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进而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是高亢明快的,还是低沉凄苦的,是豪迈壮观的,还是闲适淡雅的。

抓住作品的意象,是读透作品的关键。意象蕴含着丰富的主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作者强烈的感情。

三、赏“意境”

意境和意象都是解读诗词必不可少的钥匙。具有完美意境的古诗词,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不仅是情景交融的,而且还能情景相应,也就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互增光彩。因而,作为鉴赏者在欣赏古诗词时也一定要注意对其意境的把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游图:几棵苍老的秃树兀立山野、枯败的藤蔓缠绕其身,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于树上,淙淙的流水流经桥下,荒村茅舍怡然自适,古老荒凉的驿道上秋风阵阵,困顿疲乏、漂泊异乡的游子骑着瘦马正踽踽独行。这三句表面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等词的运用,有力地渲染出游子那种长期羁旅在外,不得与家人团聚的凄戚惆怅、郁闷悲苦的思想感情。景由情生,情由景显,情和景熔铸成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创造出萧瑟苍茫、深沉隽永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赏“诗眼”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特别是关键词语,如反映作者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惜、哀、悲、痛、怒、愤、怨、乐、笑、喜等,这些词语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第三句中的“绿”字写得极为准确而传神,将形容词当作动词来用,表示“吹绿”的意思。“绿”字讲明了春天的到来,概括了岸边的景色。最后一句,诗人用一个疑问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渴望归隐的心情。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低头思故乡,”“思”字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现了作者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报负。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抒写自己向往自由天地和反抗权贵的思想感情。

五、赏“典故”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用典故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并了解这些典故,对解读作者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内涵是很有帮助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四十三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投降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姜夔《扬州慢》中的“春风十里”引用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里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景,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六、赏“技巧”

我国诗词浩如烟海,异彩纷呈的原因就是用了不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1)比兴手法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不由得人不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2)对比手法,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永怀五百字》),将封建统治集团的穷奢极欲、醉生梦死,与劳动人民的被奴役、被掠夺、冻死路旁的悲惨状况,作了鲜明的对比。(3)象征手法,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及对人生的乐观态度。(4)渲染烘托,如白居易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琵琶行》),渲染了一种萧条悲凉的气氛。

2.修辞格的运用。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运用醒目的设问、形象的比喻、极度的夸张,使之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观瀑布用了夸张的手法,从动态的角度展现了瀑布奔涌而下,气势磅礴的动态之美,给人一种瀑布从九天落下之感。刘禹锡的《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远观君山,描绘洞庭湖的秀丽姿容,呈现出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法看到的君山全貌,但诗人把君山比作“白银盘里”的一颗“青螺”。这种想象是现代人不借助其他工具而无法企及的。

总之,对于古代诗词的赏析,标题、意象、意境、用典及表达技巧的运用是赏析诗词时不可分割的几个方面,对于理解鉴赏一首诗词至关重要。当然,诗词鉴赏还涉及到许多方面,比如:平时的积累,多读、多背一些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诗歌创作的背景、作者的创作风格等加以综合分析,变通运用,才能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李军民. 鉴赏古诗词[J]. 作文周刊(教师版),2007,(8).

[2]王小忠. 语言分析与古诗词鉴赏[J]. 文学教育,2009,(8).endprint

猜你喜欢

鉴赏典故意境
典故逸事龙文鞭影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春色满园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一朵花的意境
闻鸡起舞
典故三则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