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脂肪酶水解L-亮氨酸异丁酯的工艺

2014-09-19乐,吴忠,张枝,吴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亮氨酸丁酯脂肪酶

田 中 乐,吴 文 忠,张 春 枝,吴 迪

(1.大连工业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2.大连医诺生物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600)

0 引 言

亮氨酸属于支链氨基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的一种。L-亮氨酸的生产方法有蛋白水解法、化学合成法、酶催化法、微生物发酵法等[1]。国内L-亮氨酸的生产主要在天然蛋白水解液中提取,微生物直接发酵目前也已经有中试生产的报道[2]。工业化的L-亮氨酸需要分离提纯,一般的方法有离子交换法、沉淀法、乳状液膜法及膜分离技术法[3-4]。考虑到这些方法的处理量、纯度、成本等问题,本文着重利用酶液水解L-亮氨酸异丁酯的方法来获得高纯的L-亮氨酸产品,并通过进行正交试验对工艺参数的优化来提高L-亮氨酸收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原料、试剂

L-亮氨酸(w>98.5%),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公司;L-亮氨酸异丁酯,由L-亮氨酸制得;脂肪酶粉A,来源于试验室;脂肪酶DF“天野”15、脂肪酶G“天野”50、脂肪酶A“天野”6,日本天野酶公司;胰酶,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木瓜蛋白酶,南宁庞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氢氧化钠、无水甲酸、高氯酸、冰醋酸、无水乙醇,分析纯;甘氨酸,生化试剂。

1.2 酶液的制备

按不同pH配制缓冲液体系,将脂肪酶粉A投入到缓冲液中(m(脂肪酶粉A)/V(缓冲液)=0.075g/mL,脂肪酶粉酶活为100 000U/g),转子搅拌提取20min,3 000r/min离心20min,倾倒出上清液即得试验所需脂肪酶液,4℃冰箱冷藏。

1.3 L-亮氨酸的制备

称取L-亮氨酸异丁酯2.0g和适量的酶液,放置于一定温度的摇床中,用L-亮氨酸的溶解度提前饱和反应液,封口膜封口,170r/min摇床中反应,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过滤,无水乙醇洗涤,烘箱干燥得L-亮氨酸,称量后计算L-亮氨酸收率。

1.4 L-亮氨酸含量测定

取试验所得L-亮氨酸约0.1g,精密称定,加无水甲酸1mL溶解后加冰醋酸25mL,按照电位滴定法[5],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2 结果与讨论

2.1 单因素试验

2.1.1 不同酶对L-亮氨酸异丁酯水解效果的影响

分别用3种天野脂肪酶、木瓜蛋白酶、胰酶以及脂肪酶粉A的水提酶液对L-亮氨酸异丁酯进行水解试验,反应条件为:L-亮氨酸异丁酯质量为2.0g,加入不同酶制成酶液25mL,反应前用L-亮氨酸饱和(添加的溶解度按在25℃、100mL水中的溶解度2.3g,即每25mL酶液溶解0.575g L-Leu),46 ℃、170r/min 摇 床 中 反 应8h。由表1知,6种酶仅有胰酶及脂肪酶A对L-亮氨酸异丁酯具有水解作用。脂肪酶 A 水解L-亮氨酸异丁酯得到的L-亮氨酸收率最高,胰酶是混合酶,部分酶起作用时可能会伴随副反应,故选择脂肪酶A进行L-亮氨酸异丁酯的水解试验。

表1 不同酶对L-亮氨酸收率的影响Tab.1 Effect of different enzymes on the yield of L-leucine

2.1.2 缓冲液体系对L-亮氨酸收率的影响

在纯水及 KH2PO4-NaOH、KH2PO4-K2HPO4、Gly-NaOH缓冲液体系条件下分别对脂肪酶粉A进行溶解离心,物料比为1∶12.5,酶液先用L-亮氨酸饱和,加入L-亮氨酸异丁酯2.0g,48℃、170r/min摇床中反应8h,考察缓冲液体系对L-亮氨酸收率的影响。如表2所示,4种缓冲体系所提酶液中,Gly-NaOH缓冲液体系水解L-亮氨酸异丁酯效果最好,用纯水提取的酶液收率次之,并且反应后生成的L-亮氨酸溶液中因没有离子存在使其部分黏壁,处理较困难。选择Gly-NaOH缓冲液体系(pH 9.4)水解L-亮氨酸异丁酯。

表2 缓冲液体系对L-亮氨酸收率的影响Tab.2 Effect of different buffer systems on the yield of L-leucine

2.1.3 物料比对L-亮氨酸收率的影响

通过确定底物L-亮氨酸异丁酯的质量、改变酶液用量的方法来调整物料比。L-亮氨酸异丁酯质量为2.0g,分别加入15,18,20,25,30mL的酶液,即L-亮氨酸异丁酯与水的物料比为1∶7.5,1∶9,1∶10,1∶12.5及1∶15。酶液先用L-亮氨酸溶解度饱和,反应温度为48℃,170r/min摇床中反应8h,考察物料比对L-亮氨酸收率的影响。由图1可知,当物料比从1∶10到1∶12.5时,L-亮氨酸的收率由低到高的过程,在物料比增至1∶15时,收率增加不大。考虑到最优的酶液总量,需满足最适的底物浓度,选择L-亮氨酸异丁酯的水解反应的物料比为1∶12.5。

图1 物料比对L-亮氨酸收率的影响Fig.1 Effect of material ratio on the yield of L-leucine

2.1.4 反应时间对L-亮氨酸收率的影响

L-亮氨酸异丁酯初始被水解时,很长时间都保持油状,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选择从8h开始。在L-亮氨酸异丁酯为2.0g、物料比为1∶12.5、酶液先用L-亮氨酸饱和、48℃、170r/min的条件下,考察不同的反应时间下L-亮氨酸收率。由图2可知,L-亮氨酸异丁酯在水解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加,L-亮氨酸的收率逐渐增加,12h时收率达到89.23%。继续增加时间,L-亮氨酸收率基本不增加,所以选择最佳反应时间为12h。

图2 反应时间对L-亮氨酸收率的影响Fig.2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the yield of L-leucine

2.1.5 反应温度对L-亮氨酸收率的影响

在L-亮氨酸异丁酯为2.0g,加入25mL的L-亮氨酸饱和后酶液,摇转速为170r/min,反应温度分别为44、46、48、50、54℃条件下反应12h,考察反应温度对L-亮氨酸收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在44~50℃时,L-亮氨酸收率呈增加趋势,温度到达54℃时,L-亮氨酸的收率大幅度减小。温度过低时,脂肪酶水解速率较慢,温度过高时酶容易加快变性,所以选择反应温度为50℃较合适。

图3 反应温度对L-亮氨酸收率的影响Fig.3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yield of L-leucine

2.2 正交试验结果

2.2.1 正交试验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L9(34)正交表,以L-亮氨酸收率为指标,因素水平和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分别见表3、4。从表3、4可以看出,影响L-亮氨酸收率的因素顺序为料液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最佳的组合为C3A2B3,即料液比为1∶13,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3h。

2.2.2 验证性试验

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脂肪酶A水解L-亮氨酸异丁酯的工艺条件,以L-亮氨酸收率为指标,进行验证性试验。3个平行反应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L-亮氨酸的收率为95.23%。

表3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Tab.3 Level table of orthogonal exprimental design

表4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Tab.4 Result of analysis of orthogonal exprimental

3 结 论

通过不同酶作催化剂水解L-亮氨酸异丁酯,发现脂肪酶A对L-亮氨酸异丁酯水解效果最好。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获得了最佳的工艺参数:以L-亮氨酸异丁酯为原料,选择Gly-NaOH缓冲液体系提取脂肪酶液,用L-亮氨酸溶解度的质量饱和酶液,摇床转速为170r/min,物料比为1∶13,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13h。L-亮氨酸的收率为95.23%。对所得到的L-亮氨酸进行含量测定,测定其纯度为99.80%。该方法制备的L-亮氨酸产品色泽光亮,纯度好,L-亮氨酸收率高。

[1]刘建军,赵祥颖,田延军,等.L-亮氨酸的性质、生产及应用[J].山东食品发酵,2005(1):3-6.

[2]李桂甫,陈宁,徐庆阳.L-亮氨酸的发酵中试生产[J].现在食品科技,2010,26(12):1367-1369.

[3]谢希贤,曹华杰,杜军,等.采用膜分离技术高效分离提取L-亮氨酸[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34(12):180-182.

[4]朱澄云,莫凤奎,葛晓玲,等.乳状液膜法提取亮氨酸(Ⅱ)[J].膜科学与技术,2001,21(1):59-61.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二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301-1302.

猜你喜欢

亮氨酸丁酯脂肪酶
钡盐法从二氯苯磺酸-亮氨酸复合物制备亮氨酸的研究
亮氨酸—脑啡肽结合H+和Li+的氢氘交换实验与理论研究
纤维素酶及其与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复配在洗涤剂中的应用研究
日粮中添加缬氨酸和亮氨酸对断奶仔猪的影响
脂肪酶Novozyme435手性拆分(R,S)-扁桃酸
脂肪酶N435对PBSA与PBSH的酶催化降解和分子模拟
3,5-二氨基对氯苯甲酸异丁酯的合成研究
乙酸仲丁酯的催化合成及分析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收缩血管作用及其机制
2,4-D丁酯对棉花造成的药害及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