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鼠患”魅影凶猛 公司严阵以待 官方7年获“老鼠仓”线索数百起证实18起

2014-09-19罗雪峰

投资者报 2014年23期
关键词:投研证实经理

罗雪峰

继上海证监局披露汇丰晋信原基金经理钟小婧一案后,“老鼠仓”就成为基金业五、六月份最引人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最新消息称,海富通六基金经理涉“老鼠仓”集中被查。不过这一消息尚未得到海富通回应,也未在证监会官网上获得证实。

那么,“鼠患”真的如传言般猛烈吗?中国的基金公司真的不值得广大投资人信任吗?《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并没有如此悲观。截至目前,不光所有的基金公司都依据监管层要求,制定了各项风控流程及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而且自2007年披露老鼠仓第一人唐建至今的7年时间里,被监管层官方证实的基金业老鼠仓案件为18起,平均一年不到2.6起,余者均无下文。

监管层7年证实18起“老鼠仓”

5月30日,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称,去年下半年以来,证监会改进了线索发现机制,加大了对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案件的打击力度。并于此前的5月9日发布了自2013年9月份以来,证监会对资产管理行业一批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案件进行查处的相关情况,还对其中3起案件进行了通报。“证监会将根据案件调查进展情况,及时披露相关案件信息。”张晓军如是说。

据了解,2013年以来,证监会已受理“老鼠仓”线索38件,卷入的公司并不只是单一个体,而扩大到了十余家资管公司,涉案金额也从一两千万元到十多亿元不等。但从目前被监管层基本证实的老鼠仓案件数量占比来看,仍不足8%。

《投资者报》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后还发现,自2007年唐建成为第一只落网的“硕鼠”,到2009年老鼠仓行为被列入刑法,韩刚成为了中国基金从业人员因老鼠仓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第一人,再到2014年5月9日证监会正式对外通报3起基金业老鼠仓案件,在这长达7年之久时间里,尽管有着数百条“老鼠仓”线索,但最终被官方证实和处罚的基金业老鼠仓案件仅仅18起,仍然属于小概率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以来,监管手段最大的变化是监管技术手段的升级。公开资料显示,上交所和深交所各有一套证券交易监控系统,系统集成了交易、登记、结算数据和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相关信息。上交所异动指标分为4大类72项,敏感信息分为3级,共11大类154项;深交所则建立了9大报警指标体系,合计204个具体项目,其中包括典型内幕交易指标7个,市场操纵指标17个,价量异常指标15个。交易所针对老鼠仓等交易行为还建立了专项核查和定期报告制度。“通过大数据系统的应用掌握证据,现在查老鼠仓更加高效。”一位资深基金业内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在强大的大数据系统下,去年以来也仅仅发现3起涉嫌老鼠仓,应该说,这些年基金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隔离墙制度还是相当有效的。

基金公司内控“戒备森严”

为了预防老鼠仓,不少基金公司的内控可以说做到了极致。

“现在所有员工的投资行为都要向公司报备。不仅炒股要,买基金做期货也得报备。并且涉及的部门不光是投研体系,子公司的相关人员也得报备。”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市场总监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不光是公司员工要报备,员工家属有类似行为也都被要求进行报备。

“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阳光下,甚至连一天上了几次厕所都有案可查。”北京一家小型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指着布满办公区域的摄像头告诉《投资者报》记者,风控部要求基金经理不准将个人电脑带入公司,一律只能使用公司配置的办公电脑。

“公司配备的办公电脑都装有对移动上网模块实时监控的程序。只要有移动上网设备被连接上你的电脑,后台风控部门就会过来询问你使用移动网络的理由。”上海一家合资基金公司的一位投资总监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在交易时间,基金经理包括投研人员的所有手机必须上缴,由风控人员进行集中保管;禁止无线上网、禁止使用无法监控留痕的即时通讯软件;屏蔽券商交易网站、基金经理投资决策和交易信息严密隔离等。

据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风控人员介绍,除了上述常规手段,为求万全,他们在投研管理方面还设计了许多个性化手段。例如对员工电脑每45秒钟截屏一次,“连上开心网偷下菜也会被记录在案。”这位风控人员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所有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的护照和港澳通行证都由公司代为保管,并且在离职三年后才会返还。

猜你喜欢

投研证实经理
捎你一程
捎你一程
天弘基金三管齐下打造投研“实力派”
历史不可验证说的语义结构与内在逻辑
新三板估值难题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美防务领导人“证实”中国崛起
千万别找人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