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区污水处理工程工艺优化的决策1)

2014-09-18李晨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处理厂城镇污泥

周 延 李晨洋 孙 楠

(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

据联合国统计,到2025年,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可能会面临水资源短缺。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污水排放量也日益增加,水体污染相当严重,而且几乎遍及全国各地。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主要包括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和小兴安岭国有林区。两片国有林区,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商品林采伐,森林资源大幅减少,生态屏障作用大幅降低。基于此现状,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政府便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将上述区域纳入保护范畴。2010年,国务院批复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意见,将其升格为国家战略。城镇化战略的推进,离不开城镇污水处理。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污水处理工艺优选决策过程,应当涵盖经济、社会、技术、运行管理、环境影响、占地、污泥处置等方面。这些因子间的关系复杂,各因子的量纲或量级不同,有的还相互矛盾,难以将这些因子转化为单一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亟需建立客观、科学、有效的城镇污水处理工艺优选决策方案,为决策者优选工艺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本文基于此背景,进行污水治理工程中所产生的工艺优化决策研究。

1 林区城镇污水治理工程典型工艺评述

1.1 污水处理工艺类型评述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主要采用了生物活性污泥法。生物活性污泥法有多种处理工艺,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常用的工艺方法有:普通曝气法、A-B法(二段曝气法)、A/O除磷工艺、A/O脱氮工艺、A2/O除磷脱氮工艺、氧化沟工艺、序批式反应器(SBR)工艺等。按照构筑物的组成形式,运行性能以及运行操作方式的不同,已有的生物除磷脱氮的工艺可分成几个系列:A/O系列、氧化沟系列和SBR系列等。随着各个系列不断地发展、改进,形成了目前较典型的工艺:A/O工艺、UCT工艺、改良UCT工艺、VIP工艺、A2/O工艺、改良A2/O、倒置A2/O工艺、orbel氧化沟工艺、CAST工艺、百乐克工艺等。下面就几个应用比较广泛的处理工艺进行阐述。

虽然所述各工艺的技术比较成熟,处理效果也不错,但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都还须在实际运行中得到解决和完善。

A/O工艺。污泥回流需用泵提升;设备数量较多,操作维护难,投资较大;生物池和二沉池单独设置,占地面积较大;抗冲击负荷的能力,不如CASS工艺和氧化沟工艺。

百乐克工艺。曝气时间相对较长;污泥处置,不如A/O工艺。CASS工艺。自控设备质量要求高;工程投资较大,设备利用率较低;水头损失比连续流工艺大;国内运行经验不多。

氧化沟工艺。池深较浅,占地面积较大;动力消耗较大,运行费用较高;设备维护工作量较大。

从目前国际及国内所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情况来,各种工艺并不是短时所能改进和完善的,也更不是在实验室内所能完成的,理论上的论证与实践是有差距的。因此,各种处理工艺需要在实际运行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提高工艺先进性,从而减少工程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并提高废水处理技术水平。

1.2 林区城镇污水治理工程典型工艺

通过对城镇污水治理工程的现状研究,以及对工艺类型的具体评述,不难发现,我国对大部分工艺都曾经有过尝试。据不完全统计,SBR、氧化沟、活性污泥等占的比例较大,是城镇常用工艺,也是比较典型的工艺,是应用效果比较好的工艺;但是,在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文献调查及评述结果,城镇推荐采用SBR系列、氧化沟系列以及活性污泥系统,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城镇可采用自然净化系统。

城市污水处理厂需要较大的投资和运营费用。林区污水厂由于设计、运行、低温等各方面的原因,成本比我国其他区域高很多,同时设备很难取得稳定的处理效果,甚至出现冬季部分设备无法运转、生化池结冰等不正常现象。由于东北国有林区,冬季气候寒冷漫长,冰冻期长达6个月;严酷的气候条件对污水生物净化极为不利。为保证冬季低温污水的处理效果,目前我国寒冷地区工程中,一般采用增加水力停留时间、降低污泥负荷、对构筑物采取保温或升温等措施,保证冬季污水处理达标。这些措施,不仅会增加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而且污水处理的效果也很难得到保证,还常会引起污泥膨胀等问题。所以,开发出一套在东北国有林区低温地区能有效、稳定处理城市污水的工艺,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 林区城镇污水治理典型工艺指标体系

2.1 指标选取因素分析

城市污水治理工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各个方面。其中,经济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通过多种指标方案的综合比较研究。经济评价指标,涉及经济效益、技术性能和管理效益3个方面;评价指标,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基本运行费用、厂区占地投资、基本运行能耗、运行稳定性情况、生物效果、自控系统完善性、污泥处理与利用、工艺成熟性、设备完好性、运行安全性、操作难易程度、工艺处理效率等多个方面。

2.1.1 经济因素

经济指标作为影响污水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分析,则涉及投资、能耗、运行成本、占地面积等。在出水水质满足排放要求的前提下,“投资省、能耗和运行成本低、占地少”,是衡量处理工艺经济与否的基本要求[1]。对于污水处理厂,费用包括建厂的一次性投资和运行成本2部分。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的大小,并不直接决定运行成本,但可对运行费用起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建设投资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即厂址和搬迁安置)费用、直接建设安装工程费用、设备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运行费用内容,包括人工费、电力和运输费、药剂费、维护费。与工艺方法选择直接相关的,有土地面积、建安费、设备费,电力与运输费、药品费。其中,在选址已定的情况下,土地的价格、补偿拆迁费用标准、管理费用、人工费用,可看成是一种常数。

当然,不同的工艺类型,追求的费用目标也不同。例如,生物工艺方法的主要目标,是追求在最小的容积和时间内,通过好氧或厌氧完成污水中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通过对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对于城镇污水治理工程工艺,以下经济指标对工艺的影响较大,主要有建设投资、土地面积、土地价格、处理成本(能源、药剂、维护管理)。

①建设投资。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的不同,直接关系到污水厂的建设投资,因此,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可行性首先要考虑建设投资。有研究指出,经济性能在5万m3/d规模下,SBR和氧化沟系列的基建费用明显低于常规活性污泥法以及A/A/O工艺,规模越小优势越明显。目前,四川、云南采用SBR、BAF或氧化沟系列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单位基建投资一般在1000~1300元/(m3/d),其中,氧化沟系列工艺因设有二次沉淀沉池,污水处理厂的基建投资较大;BAF污水处理厂的基建投资稍高于SBR工艺污水处理厂,主要源于BAF土建成本较高。

②土地面积。工艺类型的不同,导致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单元构筑物的数量、大小不同,设备的种类、体积、质量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成为影响经济性的主要因素。占地面积是制约工艺使用范围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针对城市用地紧张的特点,占地面积对于城市污水工艺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各类处理工艺中,采用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平均吨水占地面积为0.88 m2。采用A/A/O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平均吨水占地面积为0.94 m2;采用SBR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平均吨水占地面积为0.84 m2;采用A/A/O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平均吨水占地面积为0.94 m2;其他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平均吨水占地面积为1.00 m2。

③土地价格。由于有些工艺类型对污水处理厂的位置也有所要求。故土地的类型、在城市中的位置,以及周围商业的影响程度,会使土地的价格有所不同。

④处理成本。污水厂的处理成本,是衡量其经济性能的重要指标。主要指污水处理厂运行使用的各类费用:能源、运输、药剂价格、维护、管理等各类费用。活性污泥法存在明显规模效应,小型污水处理厂的单位处理费用比大型污水处理厂高40%。处理厂的单位污水处理成本,主要由能耗费、工资福利费、污泥处置费、管理费组成,且能耗费是处理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SBR系列、氧化沟系列、BAF系列,流程简单、设备少,其能耗费一般较传统活性污泥法、A/O、A/A/O少。从处理成本看,SBR系列、氧化沟系列、BAF工艺,适于处理规模5万m3/d以下的城镇污水处理厂。

根据上述分析,最终确定将上述所列指标与本文所建立的费用模型相结合,给出经济性指标因素。由于土地费用在污水处理厂的基建投资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因此,将其从建设费用中分离出来,并将土地价格与土地面积2个指标综合成土地使用费。剩余部分,作为建设投资,单独作为一个指标。这样得到了城镇污水治理工程工艺优化决策的经济指标,即建设投资、土地使用费、处理成本(运行费用)3部分。

2.1.2 技术因素

污水处理的基本作用是保证受纳水体的使用功能,因而,技术可持续性,首先应以污水处理工艺能达到相应的污水排放标准为准则。当前,我国近海海域、各主要淡水湖泊以及三峡库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大部分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具有脱氮除磷功能。二级处理后,出水的BOD、COD、SS值,一般都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对于TN、TP,只有部分二级处理工艺的出水能满足排放要求[2]。一方面,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磷是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我国富磷矿贮藏量仅能维持使用10~15 a时间[3],从这个角度看,从污水中回收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污水处理工艺在满足污水排放标准的基础上,还应考虑从污水中回收磷的潜力。所以,污水处理工艺的技术可持续性,可通过在满足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处理工艺对污水中磷的回收潜力来衡量。

针对林区城镇的地理、气候特点,分析污水处理工程的多种技术指标,确定我国城镇污水治理工程的主要技术影响因素,包括单位时间处理水量、进水水质、处理效率、出水水质等,在研究工艺优选时往往将其成为技术效果指标。此外工艺可靠性指标,也是工艺技术因素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包括所选用工艺技术的新颖性、先进性、技术的成熟程度、对水量水质变化的适应性、设备的耐久性、设备维修的难易程度等。因此,最终确定林区城镇污水治理工程工艺优化决策的技术指标,为技术效果、工艺可靠性2个。

2.1.3 环境因素

对于污水处理工艺而言,除了需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水水质达标以外,还应考虑工艺中碳的排放指标。因为污水处理是一个碳、磷等物质的转化过程,由于碳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需要考虑碳的排放要求。控制碳排放,大力采用低碳新技术和新产品。应通过技术创新,加强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开发,向市场和公众提供各种高效节能设备、材料和工具。以求实现节能减排,顺应社会的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在选取工艺时,也要考虑碳排放问题。近年来,部分国内学者已开始研究污水处理厂在全球变暖、臭氧耗竭、光化学烟雾等方面产生的环境影响。因此,本文借鉴国内相关的思想,通过量化分析工艺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的能量与资源消耗,衡量其环境风险性、分析污水处理工艺的环境影响。对污水处理厂整个生命周期阶段,能量与资源消耗、对环境排放(如对全球变暖、臭氧耗竭的影响等)进行数据量化分析。

能耗。污水处理工艺的能耗,包括直接能耗与间接能耗。前者指处理过程耗费的能量,后者包括建材生产和运输、建筑施工、耗用药剂的生产和运输,以及工艺拆除报废阶段的能耗。

直接能耗——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能耗,主要为二级处理系统与污水提升的能耗,且前者的能耗占总能耗的60%以上。由于各工艺中污水提升的能耗相近,故优选工艺时,可采用二级处理系统的能耗(包括曝气池、二沉池、混合液回流和污泥回流系统、剩余污泥排放单元)衡量与比较不同工艺的直接能耗。衡量污水处理工艺能耗的传统指标是比能耗,它指处理单位体积污水所耗费的外界供给能量。对处理工艺而言,剩余污泥能量的回收,可以降低外界供能与生物固体的体积。当用能量利用率衡量污水处理系统的直接能耗时,不仅能考虑剩余污泥对工艺能耗的影响,而且能兼顾进水污染物本身能量对工艺能耗的影响。

能量利用率(η),指系统有效耗用能量与外界供给总能量的比值。对于稳定运行的二级处理系统,输入系统的能量包括进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能量(Ejs,1gCOD=13.91 kJ)与外界输入系统的能量(Esr,主要指电能),输出系统的包括出水中有机物含能量(Ecs)、剩余污泥蕴含的能量(Esw,1gVSS=22.15 kJ)、系统损失的能(Er)。二级处理系统有效降低的能量为(Ejs-Ecs-Esw),其回收的能量(Ehs)是被系统有效利用的部分,因此系统总有效耗能为(Ejs-Ecs-Esw)+Ehs。η=(总有效耗能/外界供给总能)=((Ejs-Ecs-Esw)+Ehs)/(Ejs+Esr)。

间接能耗——分析污水处理工艺间接能耗时,空间边界一般界定为厂界,时间边界通常为15~20 a。污水处理工艺的间接能耗,体现在施工建设阶段、生产阶段与拆除作业阶段,其中:施工建设阶段能耗(E1),包括建材生产能耗(e11)、建材运输能耗(e12)和建筑施工能耗(e13);生产阶段能耗(E2),指耗用药剂的生产(e21)、运输能耗(e22);拆除作业阶段能耗(E3),包括拆除作业能耗(e31)、覆土填充材料运输能耗(e32)。间接能耗E=E1+E2+E3。

物耗。污水处理工艺的物耗,由直接物耗与间接物耗2部分组成,前者主要指处理工艺的药耗和占地,后者包括建筑施工阶段与拆除作业阶段的耗用物质。成本效益分析中,采用运行费、征地费、材料费反映物耗。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土地的珍贵性日益突出,且土地是直接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征地费无法全面反映土地资源的价值。因而,有必要单独考虑处理厂占地,并将其作为物耗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便在决策中体现土地资源的价值。

二级处理系统占地,是工艺占地的主要组成。通常各工艺的预处理流程与构筑物相似,并且各方案的道路、绿化等公共设施,与辅助建筑物的占地面积类似。工艺优选决策时,本文用二级处理系统(包括生化池、二沉池、污泥处理与处置单元)的占地可以大体反映工艺的占地情况。

2.2 指标体系的建立

通过对影响工艺的经济、技术、环境因素的研究,最终可确定城镇污水治理工程工艺指标体系(见图1)。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运用决策评价方法对城镇污水治理工程进行工艺优化决策。

图1 城镇污水治理工程工艺指标体系

3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工艺优化决策

污水处理工艺优选,应当考虑经济、技术、环境与社会诸方面,属于多目标决策问题;一般而言,多目标决策问题难以借助人的主观判断得出决策结果。因此,通过建立城镇污水处理工艺优选决策模型进行工艺优选,可以提高决策结果的客观性与正确性。

评判最优污水处理工艺的标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不断改变。因此,城镇污水处理工艺优选决策模型的优选决策目标,需作相应调整或改变,以保证优选决策结果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使其能够有效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污水处理工艺优选决策模型的客观合理性,通常由其决策结果体现。为保证决策结果客观合理,决策指标及其量化结果,应能客观反映工艺性能;决策模型数学方法,需符合工艺优选特点。灰色关联法由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提出[4],主要用于对信息不明确及信息不完整的系统进关联分析,从而找出影响系统发展态势的重要因素,并掌握事物变化的主要特征。根据建立的城镇污水治理工程工艺指标体系,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城镇污水治理工程工艺进行优选研究。

现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已建污水厂为例(该厂日处理规模为5.5万t),进行具体综合评价(见表1~表4)。

通过3种工艺各指标的灰色关联度计算可知,3种工艺中,各指标的灰色关联度最好为活性污泥工艺,灰色关联度为0.854,为最优方案,SBR次之,A/O再次之。即认为,对于此东北地区城镇污水治理厂而言,活性污泥工艺具有更好的技术经济效益,更适合在此污水处理厂采用。实际调研结果与评价结果相符,本案例中污水厂采用活性污泥工艺处理污水效果良好,污水厂运行过程中工艺流畅,遇到问题较少,基本可以达到日处理5.5万t要求。说明综合优选结果具有一定可靠性。

4 林区城镇污水治理工程工艺优化决策建议

林区城镇污水处理,由于处理标准要求高、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为降低污水处理投资和运行成本,因地制宜地进行工艺方案(主要是生物处理方案)比较是必须的。对污水处理方案的比较,力求客观全面,在同等进水、出水条件下,其设计参数,应包括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率、曝气时间、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曝气量及氧的利用率(及动力效率)和污泥产量(及污泥指数)等做全面分析。数据丰富,可以做到集思广益,扬长避短;根据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管理方便,运行可靠且有利于近、远期结合的原则,进行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优化选择。

表1 备选工艺方案指标局势矩阵(A)

表2 备选工艺方案指标规范化决策矩阵(R)

表3 备选工艺方案指标差序列

表4 备选工艺方案灰色关联系数及灰色关联度

在对国内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及运行费进行广泛调研基础上,认为不包括管网工程、引进污水处理设备和引进沼气发电设备,较优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及运行费用的技术经济指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宜控制在1000元/t左右;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费(包括折旧费)宜控制在0.5元/t左右。

[1]王涛,楼上游.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现状调查与技术经济指标评价[J].给水排水,2004,30(5):1-4.

[2]Marcos Van Sperling,Carlos Augusto de Lenmos Chernicharo.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scharge standar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Urban Water,2002,4(1):105-114.

[3]荆肇乾,吕锡武.污水处理中磷回收理论与技术[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12(1):29-32.

[4]刘思峰,邓聚龙.GM(1,1)模型的适用范围[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5):121-124.

猜你喜欢

处理厂城镇污泥
污水处理厂低碳节能的探讨与研究
人体的“废料处理厂”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城市污水处理厂占地研究
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剖析——以乌鲁木齐某污水处理厂为例
发达国家污泥处理处置方法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