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钟透刺三阴交治疗失眠症60例

2014-09-18何旭东许建阳刘静司玲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36期
关键词:失眠症针刺统计学

何旭东 许建阳 刘静 司玲

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其通常表现为睡眠时间过短、入睡困难、睡眠程度浅、早醒、经常梦魇等。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TO)对全球14个国家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约有27%的人群承受着失眠的困扰[1]。我国社会调查也显示失眠的患病率高达10%~20%。有专家估计,到2020年全球将有约7亿的失眠患者[2-4]。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大和人际交往关系的复杂,使失眠症成为了一种很普遍的病症,也影响人们的学习、生活。目前治疗多采用镇静催眠的西药治疗,笔者采用悬钟穴透刺三阴交穴为主的方法治疗失眠症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北京武警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针灸门诊的失眠患者60例,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18~56岁,病程1个月~5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18~55岁,病程1个月~5年,采用悬钟透刺三阴交穴的方法治疗。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19~56岁,病程1个月~4年,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及治疗前两组PSQI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失眠症的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失眠的上述诊断标准者;(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积分大于7分;(3)病程在以上所述的睡眠障碍每周>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4)年龄18~60岁。(5)未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或已停药半月以上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1)排除心、脑、肝、肾的疾病和精神疾病导致的继发性失眠;(2)孕育或哺乳期妇女;(3)药物所致失眠者;(4)对针刺过敏或晕针患者;(5)不能配合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处方 (1)治疗组:针刺治疗,主穴为悬钟,其余根据辨证取穴。患者仰卧位,取穴时先以右手拇指从小腿外侧,外踝尖沿腓骨前缘向上推至凹陷处或以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定悬钟穴,并用棉签按压一个点。穴位用75%酒精棉签消毒。然后以右手执笔势持针,用1.5寸毫针,垂直刺入悬钟穴向三阴交穴方向透刺1.0~1.2寸,得气后,再施以捻转补法,使针感沿着经脉循行方向放射为宜。余穴均予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 min,1次/d,均以下午治疗为宜。(2)对照组:针刺治疗,主穴为印堂、神门。用1.0寸毫针,直刺0.5~1.0寸,得气后,予平补平泻手法。其余根据辨证取穴,予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 min,1次 /d。

1.5.2 针具 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所产华佗牌不锈钢毫针,规格为30 mm×50 mm。

1.5.3 疗程 一疗程10次,治疗一疗程后休息1周,继续下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1.6 评价标准

1.6.1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标准。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改善或反加重者。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6.2 PSQI积分 PSQI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分别在患者进行治疗前的第1天和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的第2天进行自评,被测试者需10 min内完成题目的作答。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在此仅介绍参与计分的18个自评条目。18个条目组成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3等级计分,这7个成分分别为A睡眠质量、B入睡时间、C睡眠时间、D睡眠效率、E睡眠障碍、F催眠药物和G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成分A+成分B+成分C+成分D+成分E+成分F+成分G。由专人负责测试和统计分数,总分范围为0~2l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81,P=0.028),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PSQI总积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PSQI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SOI总积分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PSQI总积分的比较(±s) 分

表2 两组PSQI总积分的比较(±s) 分

治疗组(n=30) 15.033±1.712 10.567±2.144对照组(n=30) 15.133±1.224 12.567±2.402

3 讨论

“失眠症”在《灵枢·邪客》记载,称为“目不寐”、“不得眠”、“不得卧”,在《难经·四十六难》中始称“不寐”。主要的病机为“阳不入阴”。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不寐》也认为:“不寐之故虽非一种,总是阳不交阴所致”。“不寐”主要的病因及辨证分型有:(1)心脾两虚。(2)心胆气虚。(3)阴虚火旺。(4)肝郁化火。(5)痰热内扰。(6)张志聪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提到的“胃不和则卧不安”。(7)心肾不交。上述病机研究表明,失眠症的主要病变部位在心,心藏神,神守舍,心神安定则能寐,心神不安则不寐。失眠还与脾胃、肝胆、肾也有关系。

笔者认为失眠与“脑”有关,《本草纲目·辛夷条》记载:“脑为元神之府”。首先“脑”主宰人体生命活动与失眠,其次“脑”统司五脏之神志与失眠[5]。现代研究认为脑神衰弱是失眠的病理基础,五脏神紊乱是失眠的病因,脑神失调是失眠的主要病机[6]。

笔者之所以选用悬钟穴治疗失眠症是因为:首先,悬钟穴为“八会穴”之髓会,具有行气通络,滋阴益髓之功。整理发现本穴的应用主要突出了其髓之会穴的整体调节作用,中医里的“髓”很类似于现代医学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作用[7]。《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篇曰:“脑为髓海,其输上在于盖,下在风府。”说明悬钟穴可以益髓健脑。其次,从文献统计来看,现代医家治疗失眠症多从心肝论治,而悬钟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可以疏利肝胆两经之气,尚氏[8]采用针刺悬钟穴治疗胁痛32例,显效24例,缓解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0.6%。说明该穴有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之功。再次,《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者脉中,足三阳络,按之阳明脉绝乃取之。”悬钟穴,其为足三阳络, 即是足少阳、太阳、阳明三条阳经之络。足太阳膀胱经本脉从头顶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而脑为诸阳之会,为髓之海。中医学之“髓”与现代医学中的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作用相类似,故而认为绝骨为治疗脑病之要穴[9]。而悬钟穴的定位,有两种观点争议的焦点在于悬钟穴是位于腓骨前缘还是腓骨后缘的问题,周建伟[4]通过文献文献及临床对比观察,认为悬钟穴的位置,以定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的前缘为准。

现代研究颞叶是精神智能相关脑区,与睡眠密切相关。常氏等[10]通过电针通里、悬钟穴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和FMRI改变的作用观察,结果电针左侧通里、悬钟后出现右侧颞上回、颞横回、额下回、岛叶、海马旁回、中央前后回、小脑扁桃体等部位的激活,电针右侧通里、悬钟后左侧颞上回、颞下回、海马旁回、角回、岛叶、顶上小叶、顶下小叶、中央后回等脑区出现激活;其中电针左侧的通里、悬钟后出现双侧颞叶的皮质激活效应。王氏[11]通过针刺悬钟穴治疗颈椎病患者的脑功能成像研究,结果正常组针刺悬钟穴的脑区激活情况:按激活区域从大到小排列为左侧颞上回、扣带回;双侧顶下小叶、颞横回、岛叶、额下回、中央后回,中央前回、颞中回。研究结果表明针刺悬钟穴能激活大脑颞叶。陈氏等[12]通过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观察脑血管功能的影响,结果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支循环代偿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说明针刺悬钟穴有改善大脑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促进睡眠[13-15]。

笔者在研究悬钟穴透刺三阴交穴治疗失眠症的过程中发现,此疗法可减少患者入睡后的惊醒次数和多梦症状,或许可为治疗有多梦和易醒症状的失眠症患者提供一种新治疗方法,并且拓展了悬钟穴的临床运用,可予进一步研究。

[1] Aniel J,Buysse M D.Sleep disorders and psychiatry (Review of psychiatry)[M].Vol.24.Washington D C: American Psychiatrie Association,2005:185.

[2] Neil S.The physiology of sleep and the impact of ageing [J].Europ Urol,2005,3(6):1723.

[3]陈彦方.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119.

[4]周建伟.悬钟穴定位疑考[J].中国针灸,1997,17(4):241-242.

[5]李绍旦,杨明会.试论中医“脑”与失眠[J].天津中医药,2008,25(1):34-36.

[6]张颖颖. 从脑与五脏的关系浅论失眠病机[J].山东中医杂志,2009,27(7):445-446.

[7]张洪雷,鞠琰莉.悬钟穴的临床应用[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7):67-68.

[8]尚健.针刺悬钟穴治疗胁痛3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3,20(6):50.

[9]丁天红,张红燕,王瑞辉.针灸绝骨穴治疗杂病探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59(4):68-69.

[10]常静玲,高颖,张华,等.电针通里、悬钟穴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和FMRI改变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13-14.

[11]王琼.针刺悬钟穴治疗颈椎病患者的脑功能成像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6-8

[12]陈文,顾红卫,马维平,等.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6,26(12):851-852.

[13]余德标,王芳玲,廖军,等.耳穴压丸法治疗大学生失眠症68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4-5.

[14]钟国球.归脾丸治疗失眠症40例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43-44.

[15]韩芳红,李小莲.失眠小验方一则[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161-161.

猜你喜欢

失眠症针刺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清明的雨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失眠症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