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护理干预对ICU获得性院内感染的影响*

2014-09-18万晓珍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36期
关键词:耐药医学发生率

万晓珍

ICU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是一般普通科室的5~10倍[1]。其发生率国外报道为13%~18%,是导致ICU死亡率增高,医疗费用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2]。尽管国家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感染控制规章和措施。但IAI的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且多种耐药菌株日渐增多[3-4]。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新编“三大导管、八大注意”,改善全科人员感控意识,强化护理干预达到降低IAI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13年1-6月本科住院总数115例,作为对照组。本组发生IAI共计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6~94岁,平均78.1岁。严重多发伤4例、脑血管病5例、心脏手术后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2例、心跳骤停综合征1例。临床转归:死亡2例,治愈或好转11例。(2)2013年9月-2014年2月本科住院总数119例,作为观察组。本组发生IAI共计8例,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27~93岁,平均76.9岁。脑血管病3例、严重多发伤2例、腹部择期术后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临床转归:死亡2例,治愈或好转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确保患者临床舒适以及得到有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其具体措施包括:(1)将院内感染控制规范精简编成“三大导管、八项注意”歌词,使之易记、易熟、易上口。(2)将这曲歌人手一份,每天上班和下班前集体合唱1~2遍。下班后各自练唱,用1个月时间(2013年6月份)使全科人员对歌词内容家喻户晓、滚瓜烂熟。(3)再用1个月时间(2013年7月份)巩固大家的依从性,使全科人员习惯成自然地按“三大导管、八项注意”进行临床护理和诊疗。(4)分别回顾性和前瞻性收集实行“三大导管、八项注意”前后6个月本科IAI的相关资料,包括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原和耐药性。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PEMS 3.1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相比院内感染的部位、病原菌种类和耐药菌状况无明显差异,其中对照组患者中发生IAI共计13例,感染率为11.3%。感染部位分别依次为肺内感染10例、腹腔感染2例、心脏感染1例。病原菌:MRSA1例、麦芽窄食单孢菌1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酮绿假单胞菌2例、大肠埃烯杆菌1例、鲍曼不动杆菌8例。其中多重耐菌7例、泛耐菌2例。观察组患者中发生IAI共计8例,感染率为6.7%。感染部位依次为肺部感染6例、腹腔感染2例。病原菌:麦芽窄食单孢菌1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酮绿假单胞菌2例、大肠埃烯杆菌1例、鲍曼不动杆菌3例。其中多重耐药菌株4例、泛耐药2例。两组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细菌耐药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AI发生率分别为6.7%、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性IAI发生率分别为2.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感染情况对比 例(%)

3 讨论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患者能否早日康复,对于塑造良好的医疗形象、减少医患纠纷也有积极意义,因此要在护理工作方面积极探究实践,通过降低患者不适程度使患者生理、心理上都保持舒适状态,从而减少各类不良并发症发生几率。部分患者因病情影响需长期住院治疗,在患者住院期间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各类并发症发生,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获得性院内感染的发生,对于临床医疗工作而言有诸多有益影响。重症医学科(ICU)是现代急救医学发展的一个较为完善的医学专业。成功抢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生命。但也是当前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国内有研究表明,ICU的院内感染发生率高达50%,甚至100%[5-7]。ICU的院内感染如此之高是因为ICU的内在特殊环境污染,医疗仪器消毒不彻底,各项侵入性操作,完全胃肠外营养改变正常菌群,广谱抗生素暴露导致耐药菌株增加,以及患者自身的易感性,这就证明ICU的消毒管理和落实预防感染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其最核心预防措施就是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8-10]。

本院重症医学科始建于2005年10月,IAI发生率波动在12.5%~15.1%之间,较少有多重耐药菌株,罕见泛耐药菌株。然而2013年5-6月连续出现2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引起了笔者的足够重视,经过反复讨论,查找原因,认为除了患者的自身因素等客观因素外,主要主观因素是医护人员感控意识不强,落实感控措施依从性差所致。为此,笔者将ICU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精简编成“三大导管、八项注意”歌曲,并用2个月时间反复唱熟,磨合,逐渐形成习惯,将每项措施都自然而然落实到临床工作中。比如手卫生的依从性从原来的31.5%提高到了100%,其他感控措施也得到了良好落实。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将感控措施形成每个医务人员的习惯,习惯成自然。同时其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并安排各项检查,告知患者注意事项、药物使用情况,并讲解医院相关制度及求助知识,告知患者治疗方法、安全性等,安抚患者心理。引导患者卧床静养24 h,并及时被动翻身,避免压疮,指导患者在床上做相关功能锻炼,并指导家属及患者自身生活注意须知。在患者进行体位和功能锻炼时要注意应用海绵垫、软枕等缓解受伤部位承受压力,提升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在被动翻身时引导患者适当做屈伸运动,并配合家属按摩患肢,避免出现关节僵硬或肌肉萎缩现象。还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护理,比如结合患者病情针对性做健康宣教,询问治疗过程中有无不适反应,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并对患者做定期健康教育,给予心理疏导,配合舒适的病房环境让患者感觉身心舒适。平时还要安排同类患者做治疗交流,对情绪不佳者予以开导,树立优秀榜样,帮患者建立治疗信心[11-15]。

另外,在指导患者健康饮食与生活作息时,要做好患者口腔、肺部与排泄物的舒适护理,指导患者进食后及时漱口清除食物残渣,多饮水保持口腔湿润,及时咳嗽排除,并进行深呼吸,以便排除气道分泌物。饮食方面多食用高膳食纤维及维生素充足的蔬菜水果等,饮食促进排便,并经常温水冲洗臀部皮肤,保持干燥清洁[16-19]。结合护理干预,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也参与到这个配合互动的过程中来,通过护患交流、患患交流疏导患者情绪,配合体位与功能锻炼避免患者关节与肌肉僵硬,在良好的医疗环境中,辅以饮食护理、清洁护理等成功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在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方面也有卓越表现。另外,强化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方面也有出色表现,证实了强化护理干预本身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本研究显示,通过“三大导管、八项注意”歌曲的编唱,改善了全科人员的感控意识,强化了护理干预,将感控措施的执行变成了全科医护人员的工作习惯,从而使IAI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总感染率从11.3%降至6.7%,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从7.0%降至2.5%。取得了明显效果。由此可以明确看出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ICU患者获得性院内感染发生率,从而显著确保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有助于促进患者身体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1] Flaherty J P,Weinstein R A.Nosocomial infection caused by antibiotic-resistent organisms in the intensive-care unit[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1996,17(3):236-248.

[2] VincetJ L,Bihari D J,Suter P M,et al.The preval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Europe.Results of the European prevalence of infection care (EPIC)study.EPIC 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J].JAMA,1995,274(8):639-644.

[3]王海婷.ICU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J].中国护理杂志,2008,6(4):175-176.

[4]赵威莉,李桂云.ICU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164-165.

[5]秦小金.ICU常见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6):124-125.

[6]黄少华,梁慧屏,罗艳,等.精细化管理在ICU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6):44-45.

[7]尹俊辉,李晓红,杨俐.综合性ICU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665-1667.

[8]邝焕明.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83-84.

[9]陈佩敏.分析控制神经内科ICU病室医院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03-104.

[10]何建红.ICU患者感染情况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0):65-66.

[11]黄彦飞,韩敏,庞俊雪.细节管理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中的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1):71-72.

[12]付晓青.试析防控院内感染时强化护理管理的必要性[J].消费导刊,2014,1(4):259-260.

[13]宋丽丽,张雅.护理管理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作用[J].医药前沿,2012,2(31):103-104.

[14]黄凤映.护理管理与防控医院感染的思路与探讨[J].医学信息,2014,2(11):63-64.

[15]张洁,冯志仙.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在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6):145-147.

[16]罗明春,李东静.综合性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0,7(4):6-7.

[17]郭洪萍,黄健兰.急诊科在院内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0):149-150.

[18]龙丽洁.中医院院内感染的防控策略[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154-155.

[19]许立智.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基层医院儿科院内感染的控制及预防对策[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146-147.

猜你喜欢

耐药医学发生率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Ibalizumab治疗成人多耐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医学的进步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超级耐药菌威胁全球,到底是谁惹的祸?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