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IV合并重症肺炎临床与预后因素分析*

2014-09-18刘升林艳荣李雪琴陆宁覃鸿发陈跃华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36期
关键词:存活白蛋白通气

刘升 林艳荣 李雪琴 陆宁 覃鸿发 陈跃华

HIV是导致艾滋病的关键因素,其会直接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多种感染或肿瘤的出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极大。已有研究显示,肺部感染是主要的机会性感染[1],且致死率极高,因此科研人员对HIV并重症肺炎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此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重症肺炎患者552例,其中合并HIV患者51例,将该类合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选取对象均符合《艾滋病诊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均行相应的X线、病原学等检查后确证,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均符合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标准:(1)呼吸频率超过30次/min;(2)需行机械通气治疗,即血氧分压低于60 mm Hg;(3)存在轻重程度不一的意识障碍;(4)X线显示胸叶受累。依据预后随访结果,将入选对象分成死亡组26例和存活组25例,对上述选取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1.2 方法 (1)调查和整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肺炎病程、基础病症、感染途径、PCP预防与否、HAART与否等;(2)通过病原体标本检验等方式,对两组患者病原谱感染情况进行分析;(3)对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情况、住院时间、HARRT治疗等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和记录[2];(4)行白蛋白、LDH等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最近4年内,本院重症肺炎患者552例,其中合并HIV 51例,发生率为9.24%,51例患者依据预后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合并基础症上,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说明合并基础症会增加HIV合并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风险,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病原谱检测结果 51例患者,其中病原谱为肺孢子菌、细菌、TB、真菌、CMV患者人数依次为32例、25例、20例、10例和7例,所占比例依次为62.7%、49.0%、39.2%、19.6%和13.7%,其中部分患者为多病原谱感染。

2.3 预后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中,死亡组机械通气率为76.9%,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白蛋白水平为(23.2±5.4)mg/mmol,住院时间为(26.7±11.6)d,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LDH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HIV对患者的免疫系统影响极大,可能进而引起多种选择性感染疾病,而肺部感染则是其中的主要疾病,不少患者甚至以该类疾病为HIV感染的首发症状[3-4]。多项研究显示,重症肺炎是导致HIV感染者最终死亡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对AIDS重症患者及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研究,在国外已较为全面,但在我国还属于一个较为新颖的课题[5-6]。

本研究首先证实,年龄、性别等因素与患者的死亡率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而预后影响因素主要是机械通气与否、血浆白蛋白水平、LDH水平及一些基础疾病,这与国外多项研究结果类似,同时在关于免疫损害宿主合并重症肺炎的研究中得到了侧面的证实[7-8]。部分因素的深入分析如下:首先,机械通气往往针对于肺部病变严重的患者,其机体氧合功能较差,因此才需要开展机械通气,但此治疗方法指标不治本,且容易产生其他一系列疾病,影响患者的预后[9-10],因此,机械通气与否能够从一个角度反映患者的预后效果;其次,部分基础疾病,如消瘦综合征和重型肝炎等,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用药及部分药物的疗效[11-12],同时,还可能导致其他重要脏器的病变,因此,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3];白蛋白水平则和患者的营养状况直接相关,且能够反映患者液体管理的效果,因此,对临床表现出白蛋白水平过低的患者,需要进行重点的监护[14-15]。

除此之外,本例的研究还显示,两组患者气胸的几率相近,因此气胸可能并不是预后的影响因素,这与国外部分研究有所区别,究其本质原因,可能还是与有效而及时的闭式引流有关。总之,通过本研究可以提示,对HIV并重症肺炎患者,需要重点观察其是否需要机械通气、基础疾病、血浆白蛋白及LDH水平,已尽力保证其预后。

[1]李红兵,王平飞,王廷杰,等.川东北地区重症肺炎的临床特征[J].重庆医学,2013,20(31):3757-3758,3763.

[2]黄丽芬,唐小平,蔡卫平,等.广东地区345例HIV/AIDS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3,27(1):57-60.

[3]江平,史宏彰,马俭,等.51例不明原因重症肺炎导致急性肺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12(2):121-124.

[4]胡骏.免疫球蛋白治疗免疫损害宿主合并重症肺炎的疗效[J].中国临床医学,2012,19(3):242-243.

[5] Stammberger H R,Kenney D W.Paranasal sinuses: anatomic terminology and nomenclature[J].Ann Oto Rhinol Laryngol, 2011,16(7):7-16.

[6] Wormald P J.The agger nasicell: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anatomy of the frontal reces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1,12(9):497-507.

[7] Choi B I,Lee H J,Han J K,et al.Detection of hypervascular nodular hepatocellur carcinomas:value of triphasic helical ct compared withiodized oil CT[J].AJR,2010,157(2):219-224.

[8] Kanma G,Cimbs C S,Brunt E M,et al.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cann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Ann Nucl Med,2009,14(2):121-126.

[9] Tabit C E,Chung W B,Hamburg N M,et al.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diabetes mellitus: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Rev Endocr Metab Disord,2010,11(1):61-74.

[10] Endemann D H,Schiffrin E L.Endothelial dysfunction[J].J Am Soc Nephrol,2010,15(8):1983-1992.

[11] Izzard A S,Rizzoni D,Agabiti-Rosei E,et al.Small artery structure and hypertension:adaptive changes and target organ damage[J].J Hypertens,2011,23(2):247-250.

[12] Harred J F,Knight A R,Mc Intyre J S.Inventors.Dowchemical campany,assignee expoxidation process[J].U S Patent,2012,3(17):1927-1934.

[13] Nicolls M R,Haskins K,Flores S C.Oxidant stress,immune dysregulation,and vasculare function in type I diatetes[J].Antioxid Redox Signal,2012,9(7):879-889.

[14] Gokece N,Vita J A,Mc Donnell M,et al.Effect of medical and surgical weight loss on endothelial vasomotor function obese patients[J].Am J Cardiol,2011,95(2):266-268.

[15] Lteif A A,Han K,Mather K J.Obsity,insulin resistance,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determinants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whites and blacks[J].Circulation,2013,112(1):32-38.

猜你喜欢

存活白蛋白通气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不通气的鼻孔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131I-zaptuzumab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存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