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颧面孔与颧眶孔的解剖学研究*

2014-09-17任振峰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颧骨面孔解剖学

李 京 任振峰

(济宁医学院基础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

颧骨是面颅骨的重要组成部分,颧骨不仅为面部的软组织提供骨性支架,协助呼吸、咀嚼、发音外,还参与组成眶的外侧壁和下壁。颧骨的颊面和眶面分别存在颧面孔和颧眶孔。上颌神经穿圆孔出颅,经翼腭窝后方进入眶下裂的后内侧,其内侧的大部分神经,即下颌神经,穿过眶下裂、眶下孔至面部;其外侧的一小分支,即颧神经,沿眶的外侧壁移行,形成颧面神经和颧颞神经2终支。颧面神经在眶内面的外下缘穿入颧眶孔,出颧面孔后分布到颊区,管理该区域的皮肤感觉。有研究显示,眶下动脉的分支在眶外侧缘的内面可能穿入颧骨[1]。因此,认识并掌握颧面孔及颧眶孔的位置、数量,能够进一步理解颧骨的颊面与眶面神经、血管分布的解剖学特征,更好地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采用解剖学实验室保存的117例颅骨标本;游标卡尺(精确度0.02 mm)。

1.2 方法

观察颧面孔及颧眶孔的形态,记录孔的数量及对称性分布;测量颧面孔、颧眶孔至眶外下缘的距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在颧骨眶面,颧眶孔通常与颧骨管相连通,颧骨管有孔开口于颧骨的颊面,位于眶边缘下方的孔称之为颧面孔。颧眶孔多为卵圆形或圆形。颧面孔多呈圆形,平均直径为1.52mm。

根据颧骨颊面与眶面孔的数量,将颧面孔与颧眶孔分为Ⅰ~Ⅵ 6种类型。颧面孔距眶外下缘平均0.9 cm(范围0.6~1.9 cm);颧眶孔距眶外下缘平均1.2 cm(范围0.8~2.1 cm)(表1,图1~6)。

颧眶孔与颧面孔的对称性分布,即单侧颧眶孔与颧面孔的数量相同:A组(1个)33侧;B组(2个)40侧;C组(3个)7侧,A组与C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2)。

表1 颧面孔、颧眶孔的类型及数量(n,%)

表2 颧面孔与颧眶孔的对称性分布

注:*P<0.05,A组与C组之间比较;△P<0.05,B组与C组之间比较

图1 双侧颧面孔的类型及数量

图2 双侧颧眶孔的类型及数量

左侧颧骨颊面,未发现孔

左侧颧骨颊面有1个孔(如箭头所示)

右侧颧骨颊面有2个孔(如箭头所示)

左侧颧骨眶面有2个孔(如箭头所示)

图6 左侧颧眶孔Ⅱ型

3 讨论

解剖学家和人类学家对于人体骨骼上异常的孔、缺口、切迹、嵴及小骨等解剖学结构进行了大量而细致地研究,这些结构常常被当作辨别人群或者种族的标志物。在阿根廷考古遗址发现的人类头骨,曾经报道了颧面孔缺失的解剖学类型[2];在南非德里莫伦地区,颧骨含有2个颧面孔的类型最多见[3]。Martins[4]报道102例颅骨颧面孔的分布情况,单个颧面孔的出现率为50%,2、3、4、0个孔的出现率分别为25%、0.04%、0.001%和21.5%。与本文结果相比,单个孔的出现率均最高,且随着颧面孔数量的增加,出现率降低。除此之外,本文还报道了含有5个颧面孔的类型;颧面孔缺如的情况明显低于Martins 的报道,这可能是因为欧、亚人种颧骨的解剖学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

Kim等[5]对192例韩国人的颧骨孔进行观测,颧面孔完全缺失率占12%,与本文结果6%的比例有一定差别,这种差别或许是因为两国人群颧骨的形状、轮廓及大小存在差异,对于理解两国人群面部特征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颧骨孔数量的变异与胚胎发育时期颧骨骨化中心的数目有关[6],这些骨化中心于胚胎第8周出现,至22周时逐渐融合。在颧骨的眶面,颧神经在进入颧骨前就可能出现分支,伴随颧骨眶面出现相应的开口[7]。随着面部的发育,由于神经的生长速度并不完全一致,有些分支进入骨实质后便停止生长;有些则穿出颧骨进入颊区,于是在颧骨的眶面和颊面,会出现入口(颧眶孔)和出口(颧面孔)不完全一致的情况。颧眶孔与颧面孔的对称性分析显示,二者均为1或2个孔的比例明显增高,这提示在发育过程中,颧面神经最有可能形成1~2个终末支。如果颧神经分出颧颞神经后,颧面神经仅沿眶的外下缘移行至颧骨颊面,便会出现颧面孔缺如[8]。

颧骨孔是颧骨的眶面、颊面重要的解剖学标志[9],这些区域无论对于颧骨外伤的诊治,还是颧骨美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领域的医生应熟练掌握颧眶孔与颧面孔数量的变异,理解颧神经及其分支可能移行的轨迹,手术中尽量减少神经损伤。

[1] Bozikov K,Shaw-Dunn J,Soutar DS,et al.Arterial anatomy of the lateral orbital and cheek region and arterial supply to the “peri-zygomatic perforator arteries” flap[J].Surg Radiol Anat,2008,30(1):17-22.

[2] González-José R,Dahinten SL,Luis MA,et al.Craniometric variation and the settlement of the Americas:testing hypotheses by means of R-matrix and matrix correlation analyses[J].Am J Phys Anthropol,2001,116(2):154-165.

[3] Keyser AW.The Drimolen skull:The most complete Australopithecine cranium and mandible to date[J].S Afr J Sci,2000,96:189-193.

[4] Martins C,Li X,Rhoton AL Jr.Role of the zygomaticofacial foramen in the orbitozygomatic craniotomy:anatomic report[J].Neurosurgery,2003,53(1):168-172.

[5] Loukas M,Owens DG,Tubbs RS,et al.Zygomaticofacial,zygomaticoorbital and zygomaticotemporal foramina:anatomical study[J].Anat Sci Int,2008,83(2):77-82.

[6] Mangal A,Choudhry R,Tuli A,et al.Incidence and morphological study of zygomaticofacial and zygomatico-orbital foramina in dry adult human skulls:the non-metrical variants[J].Surg Radiol Anat,2004,26(2):96-99.

[7] DuBrul EL.Sicher and Dubrul's oral anatomy[M].8th edtion,St.Louis:Ishiyaku Euro America Tokyo,1988:29-30.

[8] Williams PL,Bannister LH,Berry MM,et al.Gray's anatomy[M].38th edition,Ediinburgh:Churchill Livingstone,1995:555,605,1235.

[9] Chanda A,Nanda A.Anatomical study of the orbitozygomatic transsellar-transcavernous-transclinoidal approach to the basilar artery bifurcation[J].J Neurosurg,2002,97(1):151-160.

猜你喜欢

颧骨面孔解剖学
本期面孔
多变的面孔
美人在骨? 好看的颧部长什么样
自然面孔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老年人颧骨复合体骨折20例临床分析
基于标准化二维数码照片的颧骨突出面部特征量化分析
颧骨颧弓整形术钢丝结扎固定的稳定性分析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