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想象能力 促进创新思维

2014-09-16屠国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科学课表象想象力

屠国平

想象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培养、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能为全面落实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都起着积极的意义。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或者是根据语言或文字的描述,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过程,它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人正是依靠想象才能了解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小学科学教材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有许多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内容。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去训练、去培养、去发展,不但能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联系实际,增强想象储备

想象力不会自然产生,它与人的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想象总是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的,人们可以想象出自己从未感知过的或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构成这些形象的感知材料归根结底总是来源于客观事实。人如果没有足够的记忆表象——感知材料,“想象”将成为无米之炊。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特别注意通过观察、实验,以及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自然界的各种知识和观察到的自然想象,获取清晰和富有记忆的表象,用以增加想象储备。

二、创设情景,激发想象兴趣

有了比较丰富的感知材料的积累,只不过是给想象提供了原始材料,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愿意利用这些原始素材去展开想象,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因此,我们结合要研究的问题,应用生动形象的导语、恰如其分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把学生引入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并凭借情景,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情感意志的陶冶溶成一个整体,做到认知活动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三、材料辅助,培养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度。我们运用材料辅助教学,能加快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这里的材料辅助指的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实验探究材料的巧妙运用,由于教学条件的改善,现在每堂科学课都能运用多媒体课件(PPT和视频等)来辅助教学,生动、形象的直观材料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执教《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时,为了解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特点的难题(书本上介绍的实验成功率很低),我制作了一个教具:在矿泉水瓶盖上钻个洞,用一根橡胶管把里面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的气体导出,深入到有点燃蜡烛火焰的烧杯中,会看到蜡烛火焰慢慢的熄灭了,然后引导学生想象:为什么火焰会慢慢熄灭?如果这种气体比空气轻的话会发生这种现象吗?通过想象、分析,让学生理解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

四、巧设问题,领略想象乐趣

在科学课教学中,巧设问题能促使学生进行联想、猜测,以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所谓“巧”,就是问题要新颖、有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探究能力。

1.要能多角度、多方位地开拓思路。在研究《空气占据空间吗》时,“空

气是无处不在,但又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怎样证实它占据空间呢?”学生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想象思考:“看水中的气泡”、“听气球漏气的声音”、“做纸压杯底,杯口朝下压入水中的实验”、“比较瘪的气球和鼓的气球的

重量”等,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能抓住关键、深化认识。在《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课中,让学生手握一根筷子,用力将它压弯、折断,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这根筷子是我们想象中的地下岩层,当岩层受到挤压的力越来越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通过想象,使学生明白:地震的形成是地壳的变动造成的,深化了学生对地震的认识。

3.能针对疑难,使学生尝到析疑的乐趣。科学课教学中提出的疑难问题,应当是教材中提到的,但又没有进行详细解释,学生能用储备的感知材料去回答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跳一跳摘到了“桃子”,不仅领略了成功的乐趣,也训练、发展了想象能力。

4.可以以虚求实,多方想象。为了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丰富想象,

有的问题不一定要求学生直接回答,但可以通过问题促使学生有所想象、有所发现、有所提高。如“如果物体之间没有摩擦力会是怎样的现象?”、“怎样才能发现地球的运动呢?”等。

五、实践体验,拓展想象空间

好奇好动是学生的天性,针对这一天性,我们采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手摸一摸、动手试一试,这样经过学生的亲自体验,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兴趣,为知识的感知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促进了他们想象力的发展。

1.实验体验法。实验能给学生提供很好的观察机会,提供并积累用于想象的素材;反之,要解决(或验证)某个问题(或假设),就要动用记忆表象,凭借想象去设计实验,可见,实验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他们互相制约,互相渗透,因此,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亲手试一试,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触发灵感。

另外,在实验中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创造性想象正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供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2.制作体验法。想象力是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因此它与创造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众所周知,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同样,创造也会促进想象,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特别喜欢动手,为他们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不仅对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活跃

和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发展了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总而言之,想象能力也像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一样,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我们应当遵循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去培养、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

【作者单位:太仓市沙溪镇第三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科学课表象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打开新的想象力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科学课教学反思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