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014-09-16容琼联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倍数梯形平行四边形

容琼联

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的课堂教学从引入,到探索新知,到巩固练习,再到课后小结都是由教师一个人“唱完”, 常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而学生懵懵懂懂,或一头雾水,或一知半解。这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扼杀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创造能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相信学生,给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

前苏联最有名望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要求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求知欲激发出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尊重学生的意愿。要相信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好。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开展积极地进行操作、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等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参与知识的形成。这种让学生经历“满怀欲望、痛苦、惘然、激励、充实和喜悦”的探究过程,既满足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的强烈欲望,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就是充分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把梯形剪成不同的图形,有的把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有的把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然后再让他们把剪成的图形拼成其他不同的图形。在拼图操作中,让学生自己发现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正好是梯形的(上底+下底)的和,高和梯形的高是一样的。学生明白了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计算。由于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那么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就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由此可以利用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种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自主地进行探究而得出的结论,学生印象深刻,有成就感。从而学习的自觉性更高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根据具体的情况只作适当的点拨、指导。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自主探究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地提出数学问题。有了问题,才激发学生去探索,去解决问题,才会真正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本质和价值。

三、善于设置悬念,增强自主探究的欲望

我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设置悬念,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就能激发出来。自主探究的欲望就好大大地增强。如在教学“2、5、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就是利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先让学生随便说一组数字让我判断:哪个数是2的倍数?哪个数是5倍数?哪个数是3的倍数?哪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学生看到他们刚把数字说完我就判断出来,非常惊讶,也很兴奋,跃跃欲试。于是,我也写一组数字在黑板让学生判断,他们不能很快说出,只好进行笔算了。有些学生说:“老师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我们也要学。”这时我趁机说:“要知道判断的方法请打开课本(五年级下册)17页2、5、3倍数的特征”自己找一找。学生就迫不及待地从课本找答案。在这种“我想学、我要学”的心境下,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自主探究的欲望大大地增强,探索“2、5、3的倍数的特征”就成了学生们逼切的愿望,在学习中就“水到渠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由于年龄方面的限制,自我控制能力比较薄弱,很难长时间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课堂上不集中注意力听讲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利用好课堂的学习时间,是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的关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数学的趣味性,解决实际问题,就能够在最大程度引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满足小学生表现自己,展示自己能力的心理需求。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百分比问题是比较难以讲解的教学难点之一,由于百分比问题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学校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以请小学生出谋划策为学校建校舍进行规划为引导。提高了学生学习百分比的兴趣,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心理方面的成熟。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学生自主学习具体体现。

五、在游戏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掌握知识,学习技能的重要手段,很多的学生正是借助游戏的方式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开发了自己的智力,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在小学生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活动过程中,也可以借助游戏的方式,促进活动的展开。例如,在武汉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这样一道问题“现有甲、乙、丙三个水管,甲水管以每秒4克的流量流出含盐20%的盐水,乙水管以每秒6克的流量流出含盐15%的盐水,丙水管以每秒10克的流量流出水,丙管打开后开始2秒不流,接着流5秒,然后又停2秒,再流5秒……三管同时打开,1分钟后都关上,这时流出的混合液含盐百分之几?”这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难度较高。教师采取游戏的方式,相关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角色分别扮演甲乙丙水管,采取拟人的手法,实际演示水流的过程,借此分析混合液中百分比。学生由于是游戏的心态,所以精神比较放松,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中解决出现的问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促进了学习的进步。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才能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回归教育的本质。

【作者单位:玉林市玉州区南观小学 广西】

猜你喜欢

倍数梯形平行四边形
说说“倍数”
玩转梯形
巧用“倍数的和”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梯形达人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