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背景下体验活动的策略与组织

2014-09-16何海英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亲子课题内涵

何海英

幼儿园主题背景下的节日体验活动,是指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园渗透式领域的主题为背景,挖掘与其相关的节日范畴,并按照节日的核心意蕴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组织幼儿开展认知体验、欣赏参观体验、动手制作体验、家园亲子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的活动,使幼儿在亲历的过程中付诸实施,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方法等经验的完整过程。陈鹤琴先生在其“活教育”的思想体系中提出:节日活动切合儿童生活实际,是学前儿童经常接触的社会环境,这些应成为学前儿童课程的重要内容。借鉴陈鹤琴先生的这一思想,我们以《幼儿园主题背景下节日体验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为引领,在幼儿园主题背景下节日体验活动的组织中,经历了“甄选素材、营造环境、凸显内涵”等方面的探索,逐渐厚积薄发。

一、巧做加减法——甄选节日体验活动素材

节日体验活动的素材源于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具有开放性和可实施性。选择活动内容时,要注意从幼儿需要、兴趣出发,关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以往生态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有关节日体验活动的素材,这些题材有些与主题直接相关,有些则相离甚远,全部的拿来主义显然无法与渗透式领域主题相吻合。于是,我们巧做加减法,甄选出合适素材。

1.去芜存精,适宜保留。

在幼儿园渗透式领域的主题活动中,包含了很多节日法定或民俗的节日,如:十月一日国庆节、喜气洋洋的春节、怀乡祭祖清明节……如果兼容并包,盲目而不可操作。因此,甄选素材、去芜存精尤显重要。第一步:合理删留。果断删除不合适的内容,保留了部分节日。第二步:有效调整。我们逐渐意识到保留的一些节日体验活动浮于形式,比较适合常规性的节日教育,于是我们对这些节日进行再调整,有助于更好地提炼节日的文化内涵,有效提升节日的教育功能。

2.开发特色,合理添加。

在实践中,我们以幼儿园渗透式领域的主题为载体,根据幼儿的年龄、认知特点,融入园本特色的元素,自创了一些生动有趣的节日,如开学节的设立:九月是新生入园的特殊时段,如何使新生少一份焦虑,多一些快乐,更快适应新学期的生活……我们课题组制定了“开学节”方案,小班组通过“爸妈宝贝齐游园”、“哥哥姐姐向前走”、“宝贝入园之我见”等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调整幼儿入园快乐积极向上的情绪,从而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学期的集体生活。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园富有园本特色的节日活动已初具成型,形成了“最生活的节日”、“最儿童的节日”、“最中国的节日”、“最文化的节日”等具有特色的节日。

二、灵性设环境——营造节日体验活动氛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可见,在实施幼儿园主题背景下节日体验活动的过程中,环境创设不容忽视。

1.利废开发大厅环境。

我园大厅格调清新,空间宽敞,每天上放学时段门庭若市,因此它成为了很多重要的节日体验活动的宣传、互动驿站。在这里,教师凭借多个大纸箱进行立体造型拼搭,在纸箱的表面呈现很多与节日体验活动相关的材料,有的可供欣赏有的可以操作,如:“最儿童的节日”——六一节,展示箱上跳跃的音符、丰富的活动剪影、艺术的点缀……鲜亮的色彩,明快的造型,幼儿积极的参与无不让令人赏心悦目、印象深刻。

2.合理利用室内环境。

对于各班室内环境的创设,我们的宗旨是: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以渗透式领域主题为依托,显现各种节日不同的内涵。如:围绕“感恩节“,班内悬挂了幼儿为感恩亲人而亲手制作的礼物:色彩鲜艳的领带、饱含浓浓亲情的心意卡、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的最爱等等,有的还制作了感恩墙……如此的环境,感恩亲情的诠释早已在无形中尽情流淌。

三、多元现效能——凸显节日体验活动内涵

借鉴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虞永平教授的课程生活化理论和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我们的节日体验活动要主题化、儿童化、生活化、活动化。如何更多挖掘节日的文化内涵,既能有效保护节日文化,又能突出我园生态体验的特色,凸显节日活动的多元化,我们作了如下的尝试:

1.节日内容不断丰富。

每一个节日的开展,其丰富的内容是节日文化内涵得以体现的基础。如采摘节:首届活动,仅仅停留于“采摘、品尝”的浅层次,流于形式,体验不深,忽略了采摘节文化内涵的挖掘。近两年来,我们通过课题理论学习、活动现状反思,借鉴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本园生态体验活动的已有经验,成功打造了内容不断丰富的采摘节,由原来单一的“采摘、品尝”环节完善为“蔬果园地常驻足”、“施肥浇水亲体验”、“采摘小农兴致高”、“情境叫卖人称赞”、“蔬果营养我最爱”、“果皮制作PK赛”等系列活动,由原来单一的枇杷、橘子等水果采摘扩展到种植园地的各类蔬菜……活动内容一年比一年多,孩子参与节日体验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采摘节的文化内涵得以充分的展现。

2.过节形式不断创新。

节日活动开展的形式,直接影响孩子对于节日的参与热情与活动成效。如“最生活的节日”——家园乐活节,节日核心要素是低碳、快乐、健康,课题组将活动形式锁定在家园互动方面,通过亲子利废玩具展、亲子时装秀、亲子运动会(球球总动员)、亲子课堂等渠道,跳出以往幼儿园节日活动组织的过程中以师幼互动为主的形式,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各项活动。这种创新的方式有利于家园乐活节文化内涵的体现,同时使家长资源更好地为课题研究服务,提高了家园乐活节的成效。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幼儿园 江苏】endprint

猜你喜欢

亲子课题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挖掘习题的内涵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