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素质教育为本,积极探索课程改革

2014-09-16刘建娣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教研组素质幼儿园

刘建娣

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我觉得着力课程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兴趣、塑造个性、健全人格、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成为能力全面、人格完善、个性鲜明的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要着眼于“引导”,在引导过程中加强目的性,重视发展性,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我园在实践中,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时时有教育。倡导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如户外活动“爬坡”,不仅要让幼儿掌握爬的技能,还要让幼儿在练习的过程中锻炼意志。素质教育是要面向全体的,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因人施教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不同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孩子以不同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学前期是个性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从小班幼儿入园就进行良好的习惯培养,为道德的启蒙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智力开发。

在课程改革上面,我觉得新的理念很重要。在幼儿园的教育改革过程中,要不断汲取、融合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崭新的理念为引领,有效开展课程的指导和开发。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的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他们帮助孩子在家中查资料,和孩子们共同搜集家中的废旧物品来园作为我们活动区的操作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但体会到了亲子活动的乐趣,更主要的是这些材料的获得能满足他们探究、发现和创造的需要 。在活动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反思自己的行为,应让孩子们成为环境的主人。由于观念的更新,我们尊重了幼儿,了解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因此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幼儿园教育出现了勃勃生机,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1、理论指导与教育实践严重脱节

为了全面贯彻实施《纲要》,《指南》,各种课程模式应运而生,教师不仅要不断地尝试运用各种课程模式,而且也要忙于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从观念上看,从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了现在的“以幼儿为中心”。但是,在实践中教师难于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其结果是,教师疲于应付自己的工作,专家们依然在搭建“空中楼阁”,他们的理论指导与教育实践严重脱节。

2、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

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层次大多数都是中师或幼师毕业,他们在学校进行的是技能技巧的训练,对理论层面的理解不够深入,对课改的实质也掌握的不透彻,因此实践操作起来就显得很茫然,使课改的进展十分缓慢而艰难。

3、重视形式,忽视追求教育本身价值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似乎游离在课程改革的热潮之外,养成了重视形式,忽视追求教育本身价值的思维习惯,出现了“只顾低头走路,不习惯抬头看路”现象。

作为站在课程改革最前沿的幼儿教师,如何树立发展理念,尝试探索新的教育观、价值观、儿童观,对促进幼教改革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只有在确立课程改革的方向的基础上,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和幼儿的需要。

1、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

幼儿园课程改革将有一个学习探索的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幼儿园的教育改革才能得到不断提高。首先,要正确对待此次课程改革,走适合本园实际情况的道路。各幼儿园在实施课程改革时,不能盲目崇拜于哪个专家的理论;其次,对待此次课程改革我们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要考虑幼儿的发展,也要考虑教师在实施时能否适应;再次,应该尝试开发符合自己发展特色的本园课程,选择适合本园特色的课程模式。

2、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素质

(1)培养骨干并充分发挥骨干的带头作用。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是教师的培养。用“二八定律”的要求,一个单位,搞好了20%骨干的培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带动了其余80%;搞好了“二八”优化组合就可以带动整个单位向前滚动发展。因此,幼儿园要善于培养优秀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带头人,并给予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和条件。如发挥教师自身优势开展专项研究,对优秀教师只需要帮助其把握课改方向,其它方面不需要强求一律;每学期通过召开教育工作研讨会,让骨干参与幼儿园教育改革的策划,让骨干教师为年轻教师讲课等。幼儿园在发挥骨干教师优势资源的同时,让骨干在实施课程改革中起到了桥梁和枢纽的作用,有利于形成畅通的渠道,也使得她们的自身价值得以体现。

(2)发挥教研组基地作用。

幼儿园应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把教研组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研组首先根据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帮助教师规划专业发展方向和近期目标。如我园为每个教研组长班级多配备一名教师,使组长能有精力开展工作;并把每周五半天的时间,定为课程实施研讨活动时间,由教研组长把握课程进程;每一个主题实施前,教研组共同研究问题,研究如何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教师们共同分享课程进程中的新发现,协商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并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幼儿发展的水平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活动演示,理论研讨等方式,让教师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这样,既养成了教师举一反三的思维习惯,又有效的促进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总之,教师专业素质是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关键所在。幼儿园只有把课程改革同教师的专业成长统一起来,才能使课程改革卓有成效。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阴区实验小学 江苏】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研组素质幼儿园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爱“上”幼儿园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