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心聚力 互动交流 完善职能 打开心扉

2014-09-16房海玉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日志群体班级

房海玉

班级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基层单位,班主任工作是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途径。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负有直接的教育责任。班主任以其创造性的工作和奉献精神,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直接影响。他们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大事小事,大包大揽,求全责备,往往是大事小事跑断腿,好话坏话说破嘴。即便是这样,班里仍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时候“剪不断理还乱”。

一个睿智的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采用适当的技巧和方法,对整个班级的学生和老师都是极其重要的。为“越管越乱”的班级搭建一个管理平台,成为目前班主任棘手的问题。班主任通过班级日志能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动态,对于整个班级的管理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一、借助班级日志——明确目标,凝心聚力

培养理论认为,群体要生存发展下去,就要求群体成员对全体的目标、理念、发展路径、未来有相对一致的的意见,要有大体或一致的认识或接近的认识。通过这些“认识”来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的行为和群体的具体措施、制度建设。班级日志是记录一个班级中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行为以及班级中出现问题的载体,是对每天班级情况的实时反映,是从自己的实践经验中感受到的。班级日志借助公开的形式,接近性的班级内容,而班级管理日志是完全以公开的形式出现的,可以成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彼此之间通过班级讨论,意见反馈等多种形式,大家坦诚以对,心与心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吸引同学们的关注度,增加班级成员间的互动,在班集体里就能形成一种平等、民主、融洽的班级氛围,从而更好的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让班级朝着健康方面发展。班级日志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能。班级日志同样也能成为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桥梁。在环境建设的共同目标下,可以科学、全面的进行“议程设置”,培养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促进师生和谐相处。

二、借助班级日志——情感互动,促进交流

“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加以实现的过程。”群体意识一旦形成,就会对群体传播产生影响。学生生活在一个群体中,大家必须遵循群体规则。班级日志是群体规范的代表,可以协调学生之间的行为,促进学生追求共同的目标,以便学生按照目标严格要求自己,维持群体的自我统一性。人类的实践活动伴随着情感活动,这是有人的生理活动决定的。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之间的交流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日志都是同学们每天生活中发生的实实在在的事情,都是同学们息息相关的事情,以班级日志中同分享的形式成为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大家在班级日志中,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能够形成平等、温馨的氛围,将全班同学凝聚起来,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团结的班集体。

班级日志可以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除了学生以外,班主任、任课老师都有责任和义务记录和阅读班级日志。班主任可以适时的了解学生的状况,他们之间产生的矛盾,随时进行解决。班级日志也便于任课教师发现自己课堂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改进教学方法。这样公正、公开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同学们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借助班级日志——上岗施政,完善职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在学校不光光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必须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班级日志就成为班级干部展现管理才能的平台,在日志的记录中,要求他们细心观察并记录班级每天发生的情况,在无形之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人本”思想的发展,也是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一个班级来说,班级是必要的,但不是一味的命令似的强加于学生,而且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班级日志正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我教育的模式,给学生更多的自我管理空间。该出手时就出手,班主任不要抓住不放,对学生采用不信任的态度,大事小事一头抓。班主任让每个学生都体验自己是班级管理者,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主动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

四、借助班级日志——打开心扉,攻心为上

班级日志真实直观,信息量大,可以协助班主任迅速了解班级状况,发现学生细微的变化。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总会不可避免的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借助“班级日志”,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烦恼倾注到班级日志里。烦恼得到倾诉,学生自然会减轻一部分压力。老师也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通和指导,让孩子情绪还没有泛化的情况下,进行干预,及早发现问题的根源,帮孩子从苦恼中解脱出来。“攻心”战术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索学生犯错的动机,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针对问题根源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措施。这种办法通常都比较缓和,但是正好能击中学生要害。让犯了错误的学生心服口服,并能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根源。班主任的事务下去。学生的行为表现完全出自自愿,并非老师强迫,但却是老师的目的。不论成绩好坏,不论日记质量如何(当然,对于差生,老师可以适当最撰写班级日志的指导),每一个班级成员轮流写,都应该学会关注班级,观察老师同学,体验学习生活。让每一个人留下自己的笔墨表达心声。如果对于差生的日记,老师多一些鼓励关注,效果会很好。

无数的教育实践表明,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面前,唯有我们作为教师的愿意放下我们高大的架子,学会蹲下来看他们,蹲下来倾听他们内心的呼唤。才能使我们的管理避免陷入“管卡压”的泥潭,把学生看作独立的人,才能使我们的学生走向独立化的道路,把学生看作“发展的人”,我们才能满含期待,肯定孩子,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打造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为孩子们撑起明天的太阳。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学 江苏】endprint

猜你喜欢

日志群体班级
一名老党员的工作日志
班级“四小怪”
扶贫日志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游学日志
不称心的新班级
一种基于粗集和SVM的Web日志挖掘模型
班级被扣分后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