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分析

2014-09-16梁杰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生活化数学知识

梁杰

1.前言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要求学生从丰富多样化的生活环境中,来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类数学现象,并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上升到科学阶段,然后再运用科学进行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解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来让小学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通过让学生的生活和数学进行碰撞与交融,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学习,并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感触生活。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分析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指的是通过营造丰富而生动的各类生活情境,来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生活体验,并突出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性及开放性等,从而促使小学生可以将通过数学学习到的知识技能,用于实际生活中,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生活化教学还具备了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首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围绕儿童的生活世界来作为活动背景进行,并在活动中不断改变自己,提出新的教学与学习要求;其次,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目标要能全面地体现出教学整体目标,既要包含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也应当包含学生意志、行为习惯及合作沟通、创新能力发展等;最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应当加强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促进课堂教学的相互作用及亲身体验。

生活化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数学,同时有助于学生培养自身数学能力,并促进学生的智力乃至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来捕捉围绕学生生活背景中出现的数学现象,进而发掘出数学知识中存在的生活内涵。

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措施分析

3.1采用生活化的数学语言进行教学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针对数学语言的一种教学。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抽象化数学知识,转换成可以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和形象地进行理解并接受的知识,关键在于数学化语言的运用。众所周知,看起来似乎是枯燥乏味的数学,其实里面蕴藏了许多生动而有趣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师若是缺乏高素质的语言艺术,是无法将它发掘出来。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语言生活化,即是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及理解的重要方式。

3.2创新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频率很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有助于解穴小学数学高度抽象化与学生思维具体形象化间的矛盾。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问题情境,再到数学模型,最后到解释和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而在这个模式中,我们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提供学生更为开放性、现实性及生活性的信息,引导学生从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出发,来发现并提出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并采取相应解答方式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

此外,适度而合理的生活情境,更能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及年龄、心理特点等各种因素,生活情境自然是需要生动而有趣,然而生动和有趣并不是一个有效的生活情境标准,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这些生活情境有没有符合小学生的“胃口”,能不能激发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有没有有效的促进小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而这只有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实现小学生生活经验情境的数学化才是最有效的生活情境。

3.3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教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可以添加更多生活化的内容。当前小学数学的教材中,普遍存在着题材的老化陈旧,情境设置上偏离生活实际等情况。而一些现实意义缺乏的问题,已经远离学生的生活现实和现有生活经验,无法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求。因此,应当改革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将教材习题更多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在“百分率”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更多地采用本班出勤率、考试及格率与优秀率等与学生实际联系较紧密的素材。

3.4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数学知识,它最终是要回归生活、服务社会生活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正确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积极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数学问题,并切身体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并从中获取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感受生活和数学间联系,从而切实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

4.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是源自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数学知识实用价值与实际意义,来培养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意识及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促进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提高。

【作者单位:邹平县明集镇第三小学 山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生活化数学知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