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气氛和谐 让教学情趣盎然 让活动丰富多彩

2014-09-16曹业勤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品德活动课堂教学

曹业勤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对照这一要求,我们应努力构建活动型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一、让课堂气氛民主和谐

传统的品德和社会的教学是教师运用教材和一些补充资料,精心组织,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每一位学生,试图说服学生。其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展开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空洞的说教。学生似乎是懂得了道理,但因为感悟不够,感受不深,没有能落实到行动中,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今天的学生,了解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多,如果教师仍然采用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没有让学生民主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就无法知道学生的内心真实世界,教学就谈不上针对性、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新课标下的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气氛应该是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让学生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想说,还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自己去认识,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感悟。如《品德与社会》二年级上册《我的好习惯》一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小记者采访、小组讨论、亲身体验感受,辩论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体验,自己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气氛中,获得好习惯养成的经验和体会,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让课堂教学情趣盎然

无论是什么课,如果没有情趣,教师容易和学生站到对立的位置上,那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充满情趣。这里的“情”,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要有情,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不能针对个别学生上成“批斗”课。这里的“趣”指教师设计的活动要有趣味性,要有新鲜感。如在《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自画像》、《同学之间》两篇课文学习中,都涉及到了“缺点”。回避这一问题,教学目标不能完成,放大这一问题,不少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教学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巧妙设计、精心安排,让学生敞开心扉,吐出心中的真言,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加以改正。

三、让体验活动丰富多彩

对于小学生而言,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容易接受。因为直接经验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参与,如视觉、触觉、嗅觉等,所以品德与社会课不能让学生呆呆地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课。因为,知识的来源并不限于课本,学生周围的人(家长、老师、朋友、同伴等),学生身边的事物(报刊、杂志、书籍、广播、电视、互联网)都是学习的资源,课堂以外还存在着广阔的学习空间,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德育基地、社区等都是进行学习的好场所,新课标下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应该更多地创设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应该充分利用教育的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学习活动,增加学生的体验,提高教学的效果。

1、课前的准备积累活动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好地组织好课堂教学,教材中的一些活动适宜安排在课前完成。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中《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一课时,课前可以先布置学生采访本校本班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让他们在课前就获得大量的学习方法上的信息,便于上课广泛交流。再如教学《我不要赖皮》一课,让学生课前去调查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社会上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感知规则,了解规则,再通过课堂学习规则,深化认识,从而达到自觉遵守规则这一教学的目标。

2、课堂的模拟体验活动

虽然不少的活动我们可以在课前或课后去组织,但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我们也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通过模拟表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力。三年级上册《我想要,我能要》一课,就让学生在教室中模拟商场购物的表演,让学生在表演评议中明白消费合理。在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也可以请学生将平时生活中父母疼爱自己的故事编成小剧本在班级中表演,从而体会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

3、课后的拓展延伸活动

受课堂时间、条件的限制、不少活动我们可以放到课后,起到拓展延伸的作用。如在教完《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我的劳动感受》一课,就让学生参加班级卫生打扫,到学校图书馆帮忙,跟着辅导员老师到社区参加活动等体验劳动很累,但心里特别开心、自豪。在教完《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体谅父母,做父母的小帮手。让学生在课后的延伸活动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化自己的认识。

总之,活动型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坚持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内心体验和外化行动相结的原则,坚持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联系的原则,面向学生的生活,开展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去追求,去体验,去感悟,从而最大地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

【作者单位: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 江苏】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活动课堂教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