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现责任感 开发想象力 提升美育度

2014-09-16李雅琴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舞蹈美的儿童

李雅琴

少儿舞蹈是一门“美”的艺术,他在开发少年儿童智力,增强体质的同时,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震撼。少儿舞蹈是培养少儿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通过舞蹈的排演,可以挖掘和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让孩子们不断增强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然而,目前少儿舞蹈存在严重问题,比如少儿舞蹈成人化、低级化、庸俗化等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正常发展,因此积极健康、勤奋向上的少年儿童舞蹈的培养和教育是非常之重要。

一、少儿舞蹈的培养教育要体现社会的责任感

目前,我国大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孩子是家庭的核心,是家庭的宠儿,其活动的空间和交流的范围小且较为封闭,常常是上网、电脑游戏充斥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爱心意识淡薄,集体观念缺失。我们大家都懂得,儿童时期的孩子是天真的,心灵是纯洁的,如同一张如玉的白纸,期待着能够描绘上美好健康且积极向上的蓝图。所以,身处此时的孩子是爱心和社会公共道德意识培养的最佳教育和形成时期。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是中国的未来。作为从事艺术创作的我们,完全而且应当有义务用好的作品、美的事物去做好培养和教育他们,这也是国家赋予我们的责任。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他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排练和表演过程中,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他可以孕育和激发出孩子们的爱国家、爱生活、爱他人和爱亲人的美好情感,这也就是舞蹈艺术所赋予我们培养和教育少年儿童的社会责任感。比如舞蹈《泥娃娃》,描述的是一个没有爸爸,没有妈妈,也没有家的泥娃娃,谁来关心爱护哪?通过这个舞蹈的排演过程,就可以大大激发出孩子们的同情心,让他们懂得关爱,懂得助人;再如少儿舞蹈《我为噢运加把油》,曲调欢快流畅,歌词朗朗上口,排演中,孩子们的爱国意识就在边唱边跳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在舞蹈作品的选择方面,要特别注意选材和主题的寓意,在注重孩子的童乐,兴趣的基础,要突出以“爱什么”、“模仿什么”为重要内容,其目的就是要用舞蹈艺术本身所包含的文化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思想情感。比如《采茶舞》中,通过舞蹈表现小姑娘清晨去茶园采茶,与小伙伴们一起劳动,然后跳起了欢乐的采茶舞,最后带着劳动的喜悦回家的场景,以此培养孩子们爱劳动、团结友爱的好品质。因此,只有正确了解儿童的特点,选择健康主题的好作品,才能陶冶少年儿童的情操、促进孩子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少儿舞蹈的培养教育要注重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儿童的心底非常纯真,其世界丰富多彩且充满幻想。少儿舞蹈动作欢快明朗,恰恰符合孩子们爱唱、爱跳的心理。我们要通过感知和表象,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动作和节奏加深对外界事物的理解。经过多年的舞蹈教育实践,儿童舞蹈从创作规律和技法上与成人舞蹈虽有相同之处,但却更难于成人舞蹈,其主要表现就在于舞蹈的主题方面。主题就是舞蹈的灵魂,是一个舞蹈所要弘扬和表现的精神,所以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定要符合优良的“童真”,符合社会倡导的主旋律。儿童们天真活泼,对世界充满爱。他们爱野地上的小草和花,爱天上的月亮和星星,爱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和白云,爱江河上跳跃闪映的小鱼和帆影。“心镜万象生”,人的思维与感情皆附丽于大千世界、万象自然。而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更有着丰富多姿的艺术想象力和模仿力。天生的好奇会使他们看到原来空无所有的地方有着美妙的图画,模仿着记忆或梦幻的景物,所以儿童舞蹈创作的特殊规律和特点是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不开的。只有把握儿童认识客观世界和反映客观世界的特点,洞析儿童微妙的心灵,儿童舞蹈才会从成人看来不足为奇的事物中,产生无穷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从而更好地用舞蹈形式准确地表达出儿童世界。

三、少儿舞蹈的培养教育要注重突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玛格丽特·米德在她的《萨摩亚人的成人》里,有一段对舞蹈的作用是这样描述的:“舞蹈在萨摩亚儿童的教育以及社会化过程中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它有效地冲淡了儿童在通常状态下由于所受的严格的支配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二是降低儿童对羞怯的敏感性。”可见舞蹈不仅给每一个孩子以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时间,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更多地学习机会和表现机会。因此,舞蹈不仅是一门运动的艺术,还会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起着非常有益的作用。少年儿童处在身体发育得早期,骨骼以及韧带都没有成形,开展适量的体能训练可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舞蹈练习尤其对少儿身体灵敏度的提高,肢体的协调和耐力的提升都显得非常重要,通过舞蹈培训能够增强少儿的体质,有效地改变少儿躬胸、驼背等不良习惯,塑造出少儿形体的优雅姿态和外在气质。少儿舞蹈形象优美,动作有趣,能够较好表达出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们每排练一个舞蹈节目,都是动作和音乐节奏的融合,其过程就是对他们智力的一次有效开发。我们知道,音乐是舞蹈的亲密伴侣,在少年儿童的舞蹈训练中音乐的配合一定要有少儿特色,那些旋律流畅、节奏鲜明,具有动感,充满趣味和联想的音乐很容易让少儿理解并接受。伴随着动听优美的音乐,少年儿童在排演舞蹈时可以冲淡恐惧的心理,充分放松心情,更加大胆地表现自己,他们的身心健康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所以,通过舞蹈的不断训练,少年儿童的气质、体形都得到了塑造,肢体更灵活,身体各部位更加协调,自信心大大增强,同时活泼的节奏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忍耐力,坚强了孩子们的意志,增强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最终培养出他们自尊、自爱、自强和自信的健康身心。

四、少儿舞蹈的培养教育要注重提升孩子对美感的认知度

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人体语言来表示人和物的深刻内涵是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良好的形式。在少儿舞蹈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全面认识舞蹈中得美。比如在给孩子们辅导舞蹈学习时,启发他们在舞蹈作品中寻找舞蹈中舞姿的美,画面的美,服装道具的美,灯光的美,集腋成裘,孩子们就会在积聚大量关于美的直接体验下,进一步认识到美,感受到美,从而更好地培养出儿童的美好情感世界。少儿舞蹈教育就是要通过其艺术的讲授,正确反映出作品的主题、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儿童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更好地激发出孩子们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鉴赏力。比如在示范《大雁》时,可以把脚下比喻成茫茫的草原和一望无际的大海,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眺望,跟随雁群变化排列队形的情景。儿童时期对美的感受还处于低层次直觉感受水平,但孩子们的好奇心、易冲动等特点却极易产生感受美和表现美德情趣。在舞蹈当中动听的音乐、奇异亮丽的服装、翩翩起舞的肢体语言、开心感人的情节都能让孩子们欣赏到美的表现。比如在排演《中国结》这个舞蹈时,首先,要对孩子们进行一些生动的讲解,启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同时展示出美丽的中国结,让孩子们在内心留下中国结的美好印象;其次,要展示有关中国节日中关于中国结的故事和情结,了解中国人对中国结的情怀,奠定孩子们对中国结的热爱之情;再次,要展示有关民族大团圆场景舞蹈表现形式,体现出整个舞蹈的主题思想。通过这些铺垫,大大激发了儿童的强烈感情和对舞蹈浓厚兴趣,这样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在排演舞蹈时能够准确表达意思,更能够孕育出孩子们团结友爱,奋发有为的心灵。

综上所述,少儿舞蹈的培养和教育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其不仅关系到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爱心培养。只有用好的舞蹈作品,对孩子们进行科学、准确地培养和教育,才能提高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培养孩子的美好感情,才能有力推动少年儿童舞蹈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文联音乐舞蹈家协会 新疆 】endprint

猜你喜欢

舞蹈美的儿童
冰上舞蹈搭档
好美的雾
我和舞蹈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