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习惯性出错的原因及对策

2014-09-16张莉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习惯性叶圣陶错误

张莉

在生活中,新手开车,由于经验不足和紧张,极易犯一些习惯性错误。如起步忘记放手刹、不看后车镜、不会正确使用光灯、挂错档位、离合器常期半联动等,但是经过大量的驾驶后,也能熟能生巧,从而娴熟。同样,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也习惯性出错,而且同一类型会周而复始出错,明明是会做的题目却偏偏做错了。而我们在总结时习惯性地会归结为马虎、不认真,下次注意就过去了,但到下次再做这样的题目时还犯同样的错误。其实出错的原因很多,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有关,与学生心理状态有关,找出学生习惯性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这些习惯性错误,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

一、小学数学学习中习惯性出错的现象

数学中的概念是抽象的,由于概念其抽象与普遍性,使得含义相近的概念容易被混淆,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在教学中的反应便是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且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认知心理,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易混淆概念进行区分。

运算规律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应用,但由于学生不理解运算规律所蕴含的实际含义,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

例:123×25×4,这题简便计算很多学生这样计算123×25×4=123×100=12300,看似学生利用了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但是学生并没有按照基本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可是说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是不应该的,可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部分的学生知道运用乘法的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但是并没有考虑运算的顺序。

在口算和计算中,发现很多学生计算会出错。带到办公室订正时候,却又做对了,归根结底是由于审题不认真造成的。

二、小学数学学习中习惯性出错的成因透析

学生习惯性出错,有教师的原因,如教学不够到位,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不能够灵活地处理一些新的情境或经过变式的问题;但学生的因素才是关键的所在,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一)心理方面的原因

考试是最能够暴露出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在考试中,有的学生畏首畏尾、优柔寡断,思维缓慢,一遇到计算数据大、计算步骤多的题目就怕,失去解题的信心,导致计算上的错误,有的甚至连题目都干脆不做。

1.急躁

由于数学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再加之教师教学陈旧,因势利导不够,且班级人数过多,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得部分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

另外,部分小学生自尊心很强,求成心切,却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小学生不同于成年人,一般意志力薄弱,易情绪化,紧张浮躁,面对复杂的计算问题时容易出错,特别在紧张的考试中这种问题更为突出。

2.思维不灵活

现在小学期间的应用问题越来越灵活,需学生从题目内部充分挖掘信息,从而为正确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但由于有的学生思维不够灵活,无从下手,导致解题障碍。当然,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训练来解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原因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的不足,是习惯性出错的最主要原因。有些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某些知识点、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与掌握,导致不能正确、灵活地解题;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基本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但是技能不够熟练,使得计算速度较慢、正确率较低。

三、小学数学学习中习惯性出错的矫正策略

考试能够暴露出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在考试中有的学生畏首畏尾、优柔寡断,这不但不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更重要的是浪费了宝贵的答题时间。当然“心病还须心药医”,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影响因素,认识到解题是不同心理特征不同气质的个性参与的复杂心理活动,不单纯是一个思维过程。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理念,并专门写了《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浦东小学 江苏】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惯性叶圣陶错误
老年习惯性便秘该如何治疗
霜的工作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对于权力,人为什么会习惯性服从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中西医结合治疗习惯性流产的疗效评价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