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律动教学感悟

2014-09-16杨杨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韵律律动乐曲

杨杨

小学音乐教学环节是情意过程与认识过程的统一,两种系统同步、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就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所倡导的情境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情感上律动的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可以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瑞士音乐家、教育家达尔克罗斯早在1900年就提出:“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 律动教学是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体验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时值等变化,以音乐刺激听觉,产生印象,从而获得感知音乐的能力,用“动”来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编音乐,达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的目的。

一、律动有助于学生感受音乐,激发学习兴趣

创造性音乐活动的基础是体验音乐,而体验音乐又以“听”为基础。因此,我在律动教学中以“听”为主线,在听的基础上,用简洁、准确、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去揭示音乐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了解音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在学生熟悉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去做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或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让他们投入到自觉的律动中去。

律动教学,除了让学生在听中感受音乐外,还可适当地对学生提示或给予律动的素材。这样日积月累进行训练,学生们就会更生动、更自然地以身体各部位的韵律去感受和表现音乐。

二、律动有助于学生表现音乐,突出创新精神

律动教学的特点,是把音乐的感受和身体的运动密切地结合起来,让它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和艺术效果。律动与音乐的语言同是情感的语言。因此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情绪特点来设计不同的律动。轻快活泼的舞曲,其动作的设计必然要干脆利落,表现出欢快的情绪;柔和优美的抒情曲,其动作就该突出抒展……。例如:我选了两首不同风格、不同情绪的乐曲(活泼、雄壮),让学生听了用动作来表现。

1.弹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先让他们听,随后要求各自用不同动作表现;有的吹军号,有的轰大炮,有的精神饱满地踏步,还有的边走边行军礼,各自很兴奋,明显地反映出对雄壮乐曲的感受。

2.欣赏民族音乐《春节序曲》的律动课,首先让学生在聆听乐曲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感知“春节”的气氛,帮助他们分析该曲的表现形式,包括:风格、情绪、体裁……让他们既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渗透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情感,又指导他们学习分析乐曲结构,逐步掌握欣赏音乐的规律。然后带领他们在欣赏中随着旋律的起伏,以身体为“乐器”,进行力度、速度和各种节奏型的体态律动训练。同时,还恰当地教会他们一些简单的秧歌步,鼓励他们在这个基础上,用优美的舞姿去表现乐曲的情绪,引导学生进入高潮——热烈地欢度节日的气氛。这样,“听”和“动”、“感受”和“表现”就密切地结合起来了。因为“动”是手段,“学”才是目的。通过欣赏、感受、表现音乐三个阶段的教学,使学生既学会了欣赏音乐的常识、方法,掌握我国秧歌的舞步,又使课堂气氛活跃,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达到了“听赏结合,动在其中,诱发情感,培养素质”的目标。

三、开发教材中律动资源,提升音乐素养

学生的音乐素质,是指学生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表现和创作。律动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身体的动态来领会、表达音乐语言,并随音乐的韵律进行自我表现,再现乐曲的情绪和意境,使学生在这潜移默化的过程中 ,形成音乐文化艺术的“潜质”。

律动教学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创为本,重情趣、重感悟,通过动态传情达意。音乐一开始,学生就会马上进入到自我感受、自我表现中去,这瞬间的反应,也就是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判断能力培养的时刻,因为音乐一响,学生就要从感受到理解、从联想到表现同时进行,这就需要发挥自己的判断力和想象力,马上要随着音乐的韵律而动,投入到再创作——自我表现的阶段中去。

律动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部分,创造性地将律动融入教学环节中去,不仅能培养、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且对孩子们性格的成长、判断能力的提高、身心的健康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单位:灌云县伊山中心小学 江苏】endprint

猜你喜欢

韵律律动乐曲
始乱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三个经济”律动
韵律之美——小黄村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生命的律动
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