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学设计为突破点,创设形象引导学生

2014-09-16孙晓芹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注意力创设课文

孙晓芹

组织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上课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一系列心理特点,因此课堂秩序难以调控,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中时有发生,可以说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的成败与否,与组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下列举三种组织教学的方法:

一、以万变应不变——教学设计多用变式

就语文教学本身而言,同一篇课文所包含的知识点非常丰富,教学步骤的安排也是千变万化,听、说、读、写、比、画、唱、动等动作的排列组合也有很多,这一切都造就了语文教学的变化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学是“万变”的,这也就使得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有丰富的可能性,即使是同一个教师上同一篇课文也可以写出十几篇不同的教学设计。相比于教学的“万变”,学生的注意力大致可以分为“被吸引住”和“未被吸引住”这两种状态,因此我们可以认定学生的注意力被教师牢牢抓住的这种情况为“不变”状态。

以“万变”的教学设计来应对学生的“不变”是组织教学的关键突破口同时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只有在教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的指导下,加之以教学实施中教师的机智灵活,让课堂生动有趣,才能真正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引入其他学科教学的方法,例如在教授诗歌时,可根据诗歌短小而朗朗上口的特点,引入英语教学的方法,让孩子拍手跺脚手舞足蹈的朗读课文。另外复习课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快速说字词的游戏,具体做法为:罗列大量的字词,教师说“准备”,然后用教棍指出一个字或词,并且仅仅只指一秒钟的时间,让孩子说出指的是哪个字或词,再进行相应的组词或者写字训练。这样与众不同的练习形式相比于教师单独点孩子起来回答,或者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小组起来依次回答要有趣得多,针对面广、范围大,并且能够牢牢吸引住孩子。

二、巧用榜样和提醒的力量——创设正、反面虚拟人物形象

当一个或者几个孩子开小差的时候或者当教师想避免一些不良行为发生的时候在组织教学中可以尝试用创设虚拟人物法。例如在回顾点评学生写字情况时,以“去”字为例,教师边示范边说“这个字有个孩子写得特别好,这一竖拉得这么直,横写得特别漂亮,我看了很久,好高兴!”这是创设正面虚拟形象的方法,孩子听到后会受到榜样力量的影响而努力做好。另外一种是创设反面虚拟形象的方法,例如当教师希望学生避免在读课文中出现一些问题时可以说:“我们班有个孩子,读课文时不认真,经常读漏字,而且声音特别大,别人走在教室外面听到就说这是怎么教的,怎么都是错的?”学生听到教师这样说都不会想当这个“小迷糊”,在接下来的读书过程中就会更加小心仔细,也不会扯着嗓子大喊大叫。

三、突出教师作为“人”的存在——表达主观感受与适当示弱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教师具有天然的崇拜心理,因此,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学生对教师的这种向师性来进行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使用以“我”字开头的句子,例如“我现在的心情是98,看能不能到下课的时候变成一百分”等以表达个人的主观想法及愿望,教师的这些主观感受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从而达到组织教学的目的。教师还可以尝试明知故问法,例如: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文标题或者作者等信息时,可以“老师不知道自己写对了没有,请大家翻开书帮我检查一下吧!”或者在复习汉字时,教师可故意说“老师忘记了,这个字是鼻音还是边音?”能够做“小老师”对于孩子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组织教学的同时还能引导学习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事实上,无论是表达主观感受法还是明知故问法都体现的是一种平等的教师学生观,强调教师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能够展现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能够适时向学生“示弱”和“求教”,在这样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也展现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总而言之,小学一年级组织教学中首先可以灵活丰富的教学设计为突破口,以教学设计的“万变”来应对学生的“不变”;其次可通过创设虚拟形象来引导学生行为;最后教师要敢于在课堂上发声,向学生袒露自己的喜怒,同时适当向学生示弱。以上方法仅供广大教师朋友参考借鉴。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endprint

猜你喜欢

注意力创设课文
让注意力“飞”回来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