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性学习探究

2014-09-16徐栋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探究数学过程

徐栋

小组团队合作式学习是与传统教育模式一个最为明显差别的特征,在小学团队合作交流式学习过程中,将会极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加强学生的交往能力,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学习中应该逐步明确学生自身的学习责任。但往往有时候的合作学习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老师宣布讨论的时候无非就是前后左右进行讨论,然后在教学者的声音中停止,这样就趋于形式化。所以这就需要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一、小组合作式学习进行科学合理分工,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进入课堂,为课堂无形之中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在学生看来原本的数学课堂是枯燥无味了,重新讲解数学定理和公式,讲了一遍又一遍的习题,让学生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教学者既没有打造高效课堂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没有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者在开展小组学习的时候对班上的学生进行6-8个人的分组,确定组长,职责是对组员负责,还有学习委员,负责班上小组活动内的各项事务,可以步骤到组员,如:应用题路程、总量、单价等,在进行图形认识的时候甲学生可以制作卡片;乙学生可以对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丙学生可以对小组总体进行评价,在一定的基础上,实行轮换制,这样就明确了每个人需要的职责,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也能提高效率,也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进行了铺垫。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学习中出现的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能够让学生明白学生合作的重要性,在小组中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既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氛围,同时也让学生成绩的得到提高。

二、教师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全程参与,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与外界知识能够很快学习并接受的阶段,知识水平与认知程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难题,这就需要教学者对学生进行正确性的指引,充分激发学生探讨数学的兴趣,从而不断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高度严谨的逻辑思维。例如:在图形的认识时候,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并不是很强烈,一个魔方可以说是正方形的,但是拿一个与之相近的粉笔盒也立马就说是正方形的。这种思维上的东西并不是向学生简单的说明就能够接受的,为了避免此类错误的话教学者可以找来魔方和粉笔盒,让学生进行触摸和观看,边说边讲,这就提升了学生的辨别能力,同时也对周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关注小组积极讨论的时候,教学者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了哪个知识层面?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以便制定好适应学生的学习计划,在无形之中加近了与学生心灵上的距离,为教学者也树立了一个“良师益友”的光辉形象。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从而拥有一个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

三、相互考验、相互进步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当学生经过自身的潜心研究,解决了一个对自身富有挑战性题目时,能够使得身心愉悦,有一种兴奋和成就感。教学者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大特点。在课堂上效率得到充分提高的情况下,开展小组挑战赛。两个组相互挑战,甲组出题,乙组解答。相反,乙组出题,甲组解答。如甲:为某希望工程捐款,小明为希望工程捐款10.3元,比小涛多捐了0.4元,王晓丽又比小涛多捐几分之几?如乙:小卖部运来800斤水果,已经吃了6天了,每天吃40千克。剩下的7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这样把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得知识,进行相互的探讨,在这其中懂得了尊重他人,听取别人的意见,培养了一种良好的数学学习心态。加上老师的在教学上不断进行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得到的不断提高。经过几次的真正体验,感受到了成功时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兴趣,以此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和数学交流的平台。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数学课堂中发挥了无限的数学潜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发展下,社会需要各方面能力强的人才,而数学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性的一门重要学科,符合了时代需要,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探究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样能够通过小组学习充分的展示自身的能力,在智慧交流的碰撞中,达到取长补短相互进步的目的。更好的使数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作者单位:涟水县黄营中心小学 江苏】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数学过程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