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09-16范国昆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思维

范国昆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情境创设不当,缺少针对性;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启发性;评价形式失真,缺少个性化等问题。笔者作为从业多年的数学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了创设探索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鼓励质疑问难,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有效评价的途径和方法等对策来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情境创设不当,缺少针对性

教学中,优选合适的数学案例,设计适合教学和小学生认知发展所需要的情境,是数学教学的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合理的情境创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创设的情境出现了变味和走调的现象,设计缺少针对性,应用价值很低。某青年教师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授课中,用树叶和蝴蝶引出轴对称这个概念,授课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开始实在想不出来树叶和蝴蝶存在什么相似,课堂一片寂静。教师只好不停地引导:“同学们,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十几分钟过去了,终于有同学猜出了轴对称主题。

2、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启发性

部分老师教学思维还停留在传统的授课教学阶段,喜欢自说自话,喜欢把知识嚼烂再喂给学生,数学课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启发,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兴趣丧失。部分老师则相反,以为问题出在教师讲得太多,于是,他们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或是频繁提问减少授课时间,学生被教师的问题牢牢把控,不能依靠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遇到新问题常不能举一反三,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启发性方面仍然存在较大问题。

如探究算法时,某教师问:“8+5可以怎么算?”学生1:5加3等于8,再加5等于13。老师:“还有其它算法吗?”学生2:5加5等于10,再加3等于13。老师又问:“还有吗?”学生3:可以数上去:10、11、12、13。教师接着问:“还有吗?”学生表情茫然,终于又有一个学生说:“还可以从5开始数,6、7、8、9、10、11、12、13。”……上述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做到有效启发教学,一堂课程变成了为了提问而发问。

3、评价形式失真,缺少个性化

某公开课中,学生正确回答了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表扬道,讲得非常不错,并鼓掌!其余学生见老师鼓掌,也学着老师的样子鼓掌,其他学生回答对了另外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奖励。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这样的表扬就真的很好嘛?

行为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过多外在强化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在上述教学中,教师的过度强化,使得奖励失去了的价值和意义。如果学生确实创新性地回答了问题,或者进步明显,强化(表扬)是恰当的。但如果学生只是回答了某个简单问题,甚至仅仅重复了其他同学的发言,这样的强化就有违发展性评价的目标了。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都视而不见,逐渐就会造成评价的失真。上述案例说明在教学中掌握激励性评价的“度”是很关键的。

二、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的实现策略

1、创设探索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被动思维较多[1]。建议教师要创设情境,抓住时机,利用多样化的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主动地建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习的理解总是从提问开始的。建议教师要根据课程的需求,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巧设情境,巧妙设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如在“圆的周长和直径”教学中,笔者采用故事的形式生动地呈现了教学内容。 “老师昨天在院子里的大树底下听到两个同学讨论问题:‘如果不锯断这棵树,怎么才能知道这棵树的主干的直径是多少。”“同学们,你们也思索一下,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呢?”经老师有效设问,教室一下子充满了积极思考、主动思考的氛围。笔者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地启动了学生的主动思维。

另外,教师还可通过创设目标情境、认知情境等手段,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建构新知识的积极性。

2、鼓励质疑问难,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会学生质疑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质疑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过于简单,学生不动脑筋,达不到锻炼发展思维的目标;过于复杂,学生的理解会出问题,同样达不到提升思维能力的作用。

笔者建议教学时,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实际证明,教师创设发散性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侧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好办法。

如:在学习了分数概念后,笔者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甲数是55,乙数是甲数的1/5”。

然后让学生发问根据上述题项,可以有哪些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回答出了十个问题,如乙数是多少?甲数比乙数大多少?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百分比?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百分比?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发散性提问,并要求全班同学参与,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逐步养成了勤于动脑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探索有效评价的途径和方法

新课程认为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评价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全面认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积极探索有效的评价体系、途径和方法,发挥评价的功能,如可采取学生互评、档案袋、戴红花等方法的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另外可以考虑在学生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有针对性对事不对人的批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适当的批评不仅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起到有效提示错误、引导方向的功用。

【作者单位:宾川县金牛镇中心学校太和完小 云南】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