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实践中探索研究性学习

2014-09-16朱重林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研究性作文研究

朱重林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在小学各年段的作文教学中逐步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实践活动,提高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开拓学生作文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改变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的分析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不少教育工作者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从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看 ,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作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小学生的作文要求过高,使学生对作文失去信心;二是作文训练机械化,造成作文内容的虚假成分多;三是作文指导的方法模式化,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二、小学作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来说,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它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日常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该是指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策略。总体来说能取得以下三项效果:(一)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二)转变学生的作文心理,激发学生作文动机;(三)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让作文反映学生的真实生活。

三、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小学作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向小学生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感兴趣课题的研究,重在引导学生感悟、体验“研究”的过程。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作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针对各年段学生特点,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段学生习作的要求,有层次,有梯度地进行研究性学习。

(一)在低年级段,侧重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培养说和写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喜欢写的欲望

1、从熟悉的课文中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以及思维能力还处在比较幼稚的发展初期,对“研究”的概念是模糊的,不可能提出研究的问题,对寻找问题答案的途径和方法也是茫然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课内的有关内容向课外延伸,从已经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帮助他们完成提出的问题。

2、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去“研究”,寻找问题的答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心声。

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课外读物以及电视、电脑等媒体,获得了超越课文的知识。

(二)在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产生问题,带着问题去探索、感悟、体验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

1、启发学生从课文或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观察、研究。

中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迅速发展,表现为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和概括性不断加强,能通过观察比较正确、全面、深入地感知事物的特点。

2、学生或单独研究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确定了要研究问题后,学生们会兴致勃勃地动手去操作,去观察、思考。

3、学生以观察日记记下研究的过程和感受。

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有些情景可能是令学生难忘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鲜明的感性表象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对于研究的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以及研究的结果,单独研究的学生每天用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小组合作研究的学生用循环日记的形式记录。

(三)高年级选择研究课题注意学科间的整合,尝试多种文体的练习

1、学生通过讨论,自主确定研究的课题。

高年级学生较中、低年级学生而言,知识的积累丰富些,思维能力强些,他们关注社会生活,对“问题”的选择除了体现自己的兴趣外,与社会生活结合的更紧密些,有一些深度,并且打破学科的界限,用综合知识的眼光分析问题。

2、关注“过程”,注重体验,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学会整理资料

六年级“网络与我们的生活”课题组的学生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或是家中的电脑上网查询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别从“网络与我们的学习”、“网络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网络与我们的娱乐休闲”几方面分头收集资料,整理研究,定期小组讨论、交流上网的体会和经验。

3、在广阔的视野中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使作文题材多样化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有关的知识,更多的是独特的人生体验,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事物。参加“中山陵植物多样化”的研究的小组的学生认为,一项研究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多方位、多角度的写作素材。在研究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有关植物的知识,更多的是独特的人生体验。除了通过考察实践,写阶段性实验报告外,学生的作文选材的角度新,内容丰富,感情真挚。

四、作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探索的初步结果

(一)激发了作文的兴趣,丰富了作文素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造性的基础上,所以学生十分投入,中、高年级参加研究性学习的不少学生有“随笔本”。通过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学生的作文心理由害怕转到了喜欢,学生的作文真实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眼中的世界和他们心中的世界。

(二)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合作精神,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发展的空间

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研究性学习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潜能的机会。在研究小组中学生既有分工,又要合作,才能完成好小组的研究工作,所以学生们体会到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对于一部分作文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个人的努力,在分享集体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树立了自信心。

我们相信,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以及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小学作文教学一定会改变目前的状况。

【作者单位:南京实验国际学校 江苏】

猜你喜欢

研究性作文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