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2014-09-16吴永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研究性误区评价

吴永平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指在教学的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具体来说,研究性学习突出显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探究性。经验和诸多研究都表明,小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研究性学习正好适应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这种探究性表现在研究课题的结论是未知的、非预定的,结论的获取也不是由教师传授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而是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查资料,做实验,通过假设和求证,最终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譬如: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找规律与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内容,可以预先布置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的课题后,通常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三、过程性。与传统的学习方式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不同,研究性学习更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它把学生的整个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大多数学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仍停在浅层次、形式化层面,操作层面的偏差已经成为当前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战术性缺陷。另外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获取知识的技能差、意志力薄弱等,研究性学习开展起来困难重重。这些误区与客观因素有很大关系,有鉴于此,透视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误区,寻找走出实施中的误区及对策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误区分析

(一)急功近利,流于形式。目前各地区各学校争先恐后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而且只会成功、不会失败,验收之时自然是“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没有过渡,也没有波折,其实结果并非如此。该误区的产生,缘于社会快速发展引发的人们对功利和实用的片面追求。

(二)不闻不问,望天盼收。部分教师对认为在研究性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是听之任之、任其发展,忽视了教师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差强人意,教师与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下降。

(三)评价陈旧,新瓶旧酒。现实教育中,研究性学习实在是一门“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课程。”因而在实施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评价观念评价学生,在评价中仍主要使用侧重甄别的量化评价,测验题目固定、统一,测验题目孤立、非情境性,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缺乏联系,以教师单方面评价为主,重视结果忽视过程。这样的评价严重滞后了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对策思考

在数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建立可行、有效的操作方式,如何深化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已经成为全面推进的关键。

(一)坚持理性思路,加强指导力度。首先要使实施教师真正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实施不是应时即景,而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这是实施教师必需的心理品质。再次,我们应当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的复杂性,不能简单生搬硬套。在条件好的学校,可侧重尝试实验创新,条件一般的学校可重点推广有成效的实验,先模仿,后改造。

(二)转换教师角色,力促顺利进行。在研究学习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习者与参与者。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首先应是研究性学习启动的引导,教师要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设情境,自然地引导学生发现要研究的问题,并及时地对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分解和细化,指导学生确定研究的子课题,使学生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图,避免学生选题的盲目性。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获得相应的资料,如何整理与筛选资料;随时了解活动的进展情况,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鼓励与指正,保持学生的热情与研究的兴趣;捕捉活动中有价值的教学因素,引导学生深入持久的研究问题。最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开展阶段性的小节工作,及时记录活动的体会和感想,在活动结束时开展整体性总结工作,启发学生对活动的过程和成果进行讨论与反思,营造有利于讨论的气氛,帮助学生流畅地表达,协助学生疏通思想、理清思路,引导他们进行抽象和概括,找出活动的成就与不足,与学生一起交流活动体验、分享活动成果。

(三)坚持多元评价,体现过程价值。研究性学习评价也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即对研究成果的报告、论文、作品、制作也进行评审。当教师评价学生研究成果时价值取向的重点是学生的参与,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整理与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判断等时,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重视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也重视评价的主体与目标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一个教师,也可以是一群教师组成的小组,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研究性学习相关的社区或部门;评价中还要注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体验,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创新勇气和综合能力发展。

综上所述,在数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对未来的教学发展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进而提升教者和学者了解社会,从而学会学习,培养师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作者单位:镇江市中山路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研究性误区评价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