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只教不育” 促学生发展

2014-09-16张斯思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德育教材

张斯思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在如今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解答疑惑,同时也被赋予了育人的职责。

德育渗透,即从落实德育首位的要求出发,在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切活动中(包括校外,课内外),把德育内容与其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进行其他内容的教育教学时,结合进行德育。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使之成为一切活动及学生成长发展的动力和导向机制。

就以我们语文课程教学为例。语文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课堂。语文这门学科也是最具人文性,与社会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条件,抓住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究竟该如何渗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品德教育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或阐明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个道理,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因此,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如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话,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教这段话时,我抓住“雹子”让学生理解,“雹子”是什么意思?“石头像包子一样砸去”又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白了,这里的雹子和石头,说明了一块有一块的石头,接连不断地向敌人狠狠砸去,表现了五位壮士顽强不去、毫不畏惧的精神。这样,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学生体会到了老班长为了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受到了舍己为人思想的教育。

二、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德育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进行成功的思想教育,首先取决于对教材德育因素把握的准确与否,这包括三个方面:

1、结合教材特点要准确。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其思想教育的不同侧重点,教师应该从教材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品质教育。

2、把握教材德育内容要准确。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媒介,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准确地把握德育内容。

3、引导学生的认识要准确。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准确地受到思想教育。

三、让学生在情感参与中受到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讲解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充满激情,使人感悟,令人振奋,从而博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情感的作用可以突破以往教学中过多强调道德知识的认知,忽视学生的主体道德情感参与,无法打动学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开展情境教学,体验教学。情境设计要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情感体验。通过设计道德两难的问题,使学生产生道德情境冲突,带着情感探索问题,做到虚拟情境与真实情境有机结合,再现学生的生活世界,将蕴含在情境之中的情理以社会现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入境入情,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该类道德现象与问题情境产生较为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的《钓鱼的启示》这个篇课文,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境:“我”看中了一件非常有趣的玩具,可是爸爸妈妈不允许我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地上有二十元钱,可是四周一个人也没有,也不知道是谁掉的,我能不能拿着五十元钱去买玩具呢?通过对这件事情的判断,让同学们体会到,道德这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要做一个有道理的人应该从小事开始,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我们才会具备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四、把语文课上的品德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的良好品德体现在生活实践中,使他们逐步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新人。所以。除了激发学生情感、动之以情以外,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导之以行。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这样,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结合课本中的综合实践课程,让孩子们走向社会,联系生活进行语文教学。如五年级上册的综合实践课程《遨游汉字王国》,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 XX 啤酒,步步领鲜”、“使用 XX 牙膏,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总之基于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更好的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并加深同学们对于课文的理解。把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改变只教知识不育人的做法,因人施教,使学生真正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绍兴市越城区柯灵小学 浙江】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德育教材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