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唤“原生态”课堂

2014-09-16王惠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原生态语文课堂智慧

王惠娟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对于新课标所提出的这一理念我们都不陌生。我们语文教师该怎么样正确认识语文,理解儿童,积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我的想法是:举办生态课堂。

一、什么是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它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生态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生态课堂,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

二、到哪里追寻“生态”的语文课堂

到哪里追寻“生态”的语文课堂?当我们明确其定义后,就不由地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

(一)在儿童的语文里建构

只有以儿童思维为基点,有机联结儿童需要、经验,教学才是富有想象力的,有人性力量的。语文学习,情境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活动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以游戏、对话建构学习共同体,以分享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要求教师: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创造。高扬生命的价值,反复吟唱生命的礼赞,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积极的存在状态:投入、倾注、热力四射、兴味盎然。”

(二)在有趣的课堂里生长

1.让内容有趣

布鲁纳曾经明确指出“按照理想,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以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儿童感觉无味,就不是最好的教材。所以国文教材普遍的标准,当为儿童所接触的事物,而表现出的方法,又能引起儿童的感情的。”可见,学习材料对儿童学习兴趣的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生态的语文课堂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强调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生态”首要的就是让所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兴趣。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学生感兴趣的语文材料,适当增补;与学生学习实际不吻合的选文,则可考虑删除,或以同类型受欢迎的文章进行替换;根据学习最佳时段的需要,进行前后调换等,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的学生,甚至可以让其自选课文或者自己来上课文。

2.让过程有趣

语文课堂是一个默默品味的“场”,一个静静思考的“场”。课堂上,只有建构起这样的“场”,带学生进入“场”中,他们才会愉悦地感受,美妙地联想,从而获得知识,获得审美体验,才会出现“小眼发光,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口常开”这样的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课堂状态。

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沉入书中浑然不觉,完全迷醉于作品蕴涵的情智之中;让他们在文本提供的精神殿堂里徜徉,心灵得以舒展升华;使学生拥有纯属于自己的独立的阅读空间,尽情体验涵咏。学生总是能从课堂中学有所获,总是感受到那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学生总是能感到怦然心动,感受到学习过程的美好,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学生能深深地卷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就有可能培养出那种高度投入的、专注的、有生命尊严的存在的状态。

3.让方法有趣

生态的课堂,因学设教、顺学而导,把“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生态的课堂,看似有法又似无法。教师会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阅读环境,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选择,去尝试,去探索。让学生靠自己根据文字创设情景体会感受,将自己沉浸到文本中去,寻找感兴趣的内容,去品味、咀嚼精彩片段,体会人物内心情感变化……即使有误读,也不要紧,“失败乃成功之母”。错误也是学生人生体验的资本,错误也是教学的资源之一。环节结束,让学生静下心来想一想,今天我学了什么,用了什么方法阅读的,自己最成功的地方,最满意的地方在哪里,看看好在哪里?从同学、老师那里又发现了什么新策略?找出自己认为的败笔之处,评价败在何处? 提出自己的最佳修改方案。教师把“教”细微而无痕地融入到学生“学”的活动中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学。

(三)在智慧的语文里历练

智慧是老师交给学生开启语文之门、享受诗意人生的钥匙。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其中都蕴藏着作者做人和作文的智慧,是一座座的宝藏和武库,而每一个学生的头脑,都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语文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发掘编者和作者的智慧,最终唤醒、激发学生身上的潜能,点燃他们头脑中智慧的星星之火。

1.善于倾听

教师最大的成功在于培养出会提问的学生,而自己则成为一个聪明的倾听者。“倾听”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都需要空间,“倾听”的智慧就在于用“此时无声胜有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恰当运用,呵护了学生心灵的尊严。意味着教师在“可能的时候撤出来,但是当事情出现问题的时候,又随时在场”。

2.善于“隐身”

智慧课堂需要教师对教学的敏感和钝感。如果说发现机遇是一种敏感,那么“隐身”就是一种钝感。钝感不仅是课堂的策略,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老师在课堂上自觉地从显著的位置退隐下来,将发言的舞台、表现的舞台真正让给学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观点、智慧、感受同伴的才气、睿智。当然,教师要对教材深刻解读,以便在学生的“发现”发生偏离的时候,以调整、引导学生。即便是要站出来,“纠偏”也要以平等的态度,力求做到不露痕迹地引领,因为学生错误的理解往往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的,因此要让他们暴露出来,这样,引领才能有较强的针对性。

小学语文要保卫童年,要用小学语文来呵护儿童的生命发展,润泽儿童的精神世界。让儿童喜欢语文、拥有语文。我们追寻“生态”的语文,就是追寻一个语文教育理想至真、境界至善、教育艺术至美的过程,即让语文课堂的精彩现身。

【作者单位:灌云县伊山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原生态语文课堂智慧
原生态静宁苹果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
智慧派
“天籁”般的原生态自然之美——由《庄子·齐物论》观原生态自然之美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