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始于探究

2014-09-16任雪英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实验教育教学

任雪英

小学科学课是从对未来人才的需要出发,把培养人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作为教学的目标,以引导学生“搞科学”为任务,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创新教育是通过对学生施以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创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

一、树立问题意识、激发创新灵感

为了帮助学生揭开创新的神秘面纱,体会到创新并不神秘,我们时常给学生介绍一些青少年小发明、小创造的故事。如利用沉淀、过滤、消毒方法发明的家庭净化水装置;利用两枚钉子做成的挂盆钩;利用磁铁的性质做成的钓鱼玩具等等。以此鼓励他们要做有心人,要有敢于标新立异的勇气,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一个个“?”,并使之变成一个个“!”。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如教学《热胀冷缩》时,我们让学生来设计实验以验证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生们有的设计出用橡皮膜封烧瓶口,把烧瓶分别放在热水、冷水中观察现象;有的提出用气球代替橡皮膜;有的则提议用肥皂泡来封瓶口;还有的设计出用一个充了气的气球放到热水和凉水中,通过观察排出水的多少来验证结论;有的甚至要在关好门窗的实验室中生一堆火,观察门窗是否有“风”吹出,等等。此外,我们还常用“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能提出书上实验的不足并改进吗”、“你有独特的见解吗”等语言问题,启发、诱导和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展开思维,从而逐步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设置创新情景、激发创新行为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创新的内部动力。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精神、成功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教具学具、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使用各种方法创设创新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欲望。

如教授食物链、食物网的时候,我提前做好各种动植物的头套,让学生来扮演它们。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学到知识,还可以把整节课当成是一个游戏来“玩”。学习的兴趣自然大大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材都是陈述性的知识,那么可以制作一些“好看”的课件,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更加积极主动。比如《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单元,需要学生自己探究的内容比较少,因此我都是以课件的形式来弥补的。学生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听得很出神,课也变得充实了。

根据课程需要,我也会带学生去上室外课。如在上《自行车》这一课时,我就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观察、研究自行车。学生对这样的上课方式很感兴趣,个个听得聚精会神,非常投入,连我课前所担心的纪律问题也没有,效果非常好。

总之,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灵动得选择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尽量去吸引学生的兴趣,抓住他们挑剔的味蕾。

三、提供创新素材 激励创新实践

一方面,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创新素材并应用于教学中。如:《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的实验效果不明显,我便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把实验现象放大;学习了《太阳钟》一课后,让学生设计、制作太阳钟等。

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践,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思考、发现和创新。如教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时,学生做完了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实验后,师生进行了小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叫负电荷。这时一学生举手发言:“老师!用毛皮摩擦玻璃棒、用丝绸摩擦的橡胶棒带的是什么电呢?会是自然界中的第三种电荷?”我顿了一下说:老师也不知道,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吧。于是我没有按教学计划讲下去,而是又拿出了验电器等材料,和学生们做起了新的实验……真正的让学生体会到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去搞科学,去探索,去创新。

四、体验创新快乐、激发再创造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当学生实现了创新目标,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使他们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产生更大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动力。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成功者,去体验创新的成功感。

如教学《凸透镜》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自制凸透镜。老师提问:自制凸透镜可以选什么样的材料?生活中要以用哪些材料来做放大镜?学生经过讨论发现:可以用玻璃珠、玻璃棒、玻璃杯,也可以用烧瓶、透明塑料瓶装水来做,还能用水滴、冰块等多种材料来做放大镜。第二天,学生纷纷拿着他们的杰作来找我了:有高倍的水滴放大镜;有在玻璃杯中装了有颜色的水制成的有色放大镜;有藏在保温盒的冰块里的冰放大镜……望着他们兴高采烈有样子,我也体验到了创新的成功感!

对学生而言,他们的创新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对学生来说是新探索、新发现,我们都应给他们积极的评价。只有这样经常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学生才能自觉去创新,不断的提高创新水平。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永恒的教育。在科学课这一科学启蒙的阵地上,我们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实验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做个怪怪长实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