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罗源湾维管植物调查与分析

2014-09-16

福建林业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罗源群系互花

戴 锋

(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福建 福州 350013)

福建罗源湾维管植物调查与分析

戴 锋

(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福建 福州 350013)

本研究采用样地调查和岸线调查法,于2012年3月和9月分别对福建罗源湾维管植物种类及分布、群落结构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罗源湾共有维管植物584种,隶属于127科381属;植被类型可划分为暖性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亚热带灌草丛和沼生草本等4个植被型,8个群系,16个群丛;森林植被以马尾松、台湾相思和木麻黄为主要建群种,植物种类较为单调,植被总体覆盖率低,多呈片段化分布、连通性差,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该研究可为罗源湾城市(北岸)总体规划实施后的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提供基础性的科学资料。

维管植物;种类;分布;群落结构;罗源湾

根据《罗源湾城市(北岸)总体规划》,未来4~5 a时间,罗源湾将以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将约3.8 km2现有滩涂地中的2.6 km2规划作为商业和住宅用地,完成约200亿元的投资规模。项目建成后的人口规模将达8~12万人,住宅面积510万 m2,其中拥有30万 m2的商业网点,6.9 km长的江滨徽派景观走廊带,可停靠50多艘高级游艇的游艇俱乐部,20 hm2的主题公园,五星级酒店,并配套若干所中学、小学、幼儿园、卫生服务、体育场馆、文化中心,以及消防、环卫等设施。罗源湾滨海新城作为城市超级综合体项目,将带动罗源湾地区城市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如此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也必将给罗源湾优美的海湾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本文对罗源湾植被现状进行实地踏勘、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价,旨在为罗源湾城市(北岸)总体规划实施后的生态恢复和植被重建提供基础性的科学资料。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罗源湾位于福建东北部沿海,北邻三沙湾,南隔黄岐半岛与闽江口连接,是闽东北的优良港湾之一。罗源湾水域跨26°18′—26°30′N、119°33′—119°50′E之间,东西长约25 km,南北最宽处15 km,总面积约230 km2。罗源湾的北侧、西北侧为福州市罗源县,西侧、南侧为福州市连江县。整个罗源湾口窄腹大,海湾曲折,形状似一个倒葫芦,被罗源半岛和黄岐半岛环抱,仅在东北角有一个窄口——可门口与东海相通,口门宽仅2 km,是个半封闭的海湾,为中国的6大深水良港之一,被誉称为闽东“夏威夷”,可全天候靠泊30万t轮船,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罗源湾被列为福州港的深水外港[1]。

2 研究方法

采用样地调查和岸线调查法,于2012年3月、9月分别对罗源湾植被现状进行现场踏勘。针对不同的植被类型,在其集中分布区用GPS确定48个点位,根据各点位植被的典型性、分布面积、每个群系类型中优势种组成的不同,共选取16个样方,在乔木层样方调查中,选取有代表性、林相整齐的典型群系或群丛作为调查对象,参照管东生等[2]的研究,结合罗源湾的植被类型特点,设置乔木层样方面积为20 m×20 m,记录样方内乔木层的每一种乔木的物种名、物种组成、株数、树高、胸径、冠幅等指标;灌木层的调查方式是在20 m×20 m乔木层样方内取3个面积为5 m×5 m的区域作为灌木层样方(图1),胸径<4 cm的乔木幼树和灌木、层间藤本植物均归入灌木层,记录植物种类、基径、株高、盖度等指标;草本层样方调查方式是在每一灌木层样方内设一面积为1 m×1 m的草本层样方(图1中的最小方格),调查草本层样方中草本植物的种类、株(丛)数、盖度、高度等指标。

本次调查采集的植物标本根据《中国植物志》[3]及《福建植物志》[4]进行分类鉴定,在此基础上,编写出罗源湾维管植物名录。

图1 植被样方示意图

3 结果与分析

3.1植物种类

根据调查结果(表1),罗源湾沿岸共有维管植物584种(不包括农作植被和果园植被),隶属于127科381属。其中蕨类植物有41种,隶属于18科28属;裸子植物有4种,隶属于2科2属;被子植物有539种。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有422种,分属于86科274属;单子叶植物117种,分属于21科77属。各科中含种属较多的有禾本科(35属44种),菊科(31属39种),茜草科(14属18种),唇形科(12属15种),蝶形花科(11属16种),大戟科(9属15种),蔷薇科(7属20种),莎草科(7属25种),马鞭草科(5属14种)。从植物的生活型来看,罗源湾共有乔木65种、灌木106种、藤本39种、草本374种,其中滨海植物就有250种以上。

表1 罗源湾维管植物各类群

3.2 植物群落结构

通过实地踏勘、调查,依据生境特点、群落的组成成分、外貌和结构特征,可将罗源湾的植被划分为暖性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亚热带灌草丛和沼生草本等4个植被型。根据《中国植被》[5]和《福建植被》[6]的划分方法,按照建群种的不同,可将罗源湾的植被划分为马尾松群系(Form.Pinusmassoniana)、台湾相思群系(Form.Acaciaconfusa)、木麻黄群系(Form.Casuarinaequisetifolia)、桃金娘群系(Form.Rhodomyrtustomentosa)、五节芒群系(Form.Miscanthusfloridulus)、互花米草群系(Form.Spartinaalterniflora)、鼠尾栗群系(Form.Sporobolusvirginicus)、芦苇群系(Form.Phragmitesaustralis)等8个群系;根据优势种的不同,以及乔木、灌木、草本的数量和种类的组成不同,又可分成16个群丛(表2)。

表2 罗源湾植被群落类型

3.3 罗源湾植被分布

罗源湾是一个山地基岩海湾,以构造性侵蚀低山和丘陵环抱,山地丘陵迫近岸边,海风、干旱、热带风暴、大雾等恶劣气候经常出现,山体多为石砾连绵、基岩裸露、土层薄、土壤贫瘠,加之海岸风大,立地条件较差,植物矮小,分布参差不齐,植被总体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上长期人为活动的影响,罗源湾的原生植被多遭破坏,仅局部保存少量的“风水林”、次生性常绿阔叶林,现有的马尾松、木麻黄和台湾相思等人工林所组成的防护林体系质量低,林相不良,连通性差,多呈片段化分布。

罗源湾的乔木树种主要以马尾松、台湾相思、木麻黄等为主。马尾松为罗源湾森林群落的主要建群种,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陡峭、土壤瘠薄的阳坡、山体中上部和山脊,常呈斑块状、带状分布,面积大小不一。台湾相思林主要分布在山坳、缓坡和一些低丘处,以纯林为主。台湾相思的根系发达、具根瘤能固氮改良土壤,根深材韧、抗风力强,是罗源湾地区良好的防护林和荒山绿化树种。木麻黄作为人工防风固沙林,主要分布在罗源湾沿岸、农田、园地或水产养殖场等周边,在田间常组成林网且呈带状分布。在罗源湾分布的灌丛多是立地条件较差、林地被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性的植被类型,其组成成分均为喜热性与旱生的种类为主,群落外貌终年常绿,群落结构简单,有稀疏树木散生其间,并有蕨类与禾草类植物混生。

早期在罗源湾沿岸的马鼻[7]、坑园[8]等滩涂分布有秋茄(Kandeliacandel)[9],现已难觅踪迹。本调查发现,在罗源湾高潮带下部至中潮带上部滩面分布大面积的互花米草群落,这已成为当地一大生态灾难。由于互花米草生命力顽强,可以通过种子、根状茎与断落的植株进行繁殖,适盐范围较宽,植株高大健壮、茎杆挺拔,根系发达,它所形成的单优势群落,不仅占据光滩,还侵占了芦苇、咸草(Cyperusmalaccensisvar.brevifolius)、秋茄等本地植物的生态位,互花米草的泛滥成灾,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滩涂养殖,其种群数量和分布面积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10]。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罗源湾的植物多样性比较低,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人为干扰多,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严重。罗源湾主要植物群落有马尾松林、台湾相思林、木麻黄林等,其组成成分均为喜热性与旱生的种类为主,群落外貌终年常绿,群落结构简单,有稀疏树木散生其间,并有蕨类与禾草类植物混生。在罗源湾高潮带下部至中潮带上部滩面分布大面积的互花米草群落,不仅占据光滩,还侵占了芦苇、咸草、秋茄等本地植物的生态位,严重影响当地的滩涂养殖。

4.2 建议

①保护罗源湾滩涂湿地在海陆间的缓冲带作用。罗源湾城市化建设将对滩涂地进行疏浚、围垦、填埋、筑路等开发活动,将严重破坏生物栖息地。开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滩涂湿地的占用,涉及滩涂湿地开发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谨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②加强海岸防护林的建设。海防林的建设应纳入环罗源湾开发总体规划中,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并设立专项基金予以保障。③合理规划滩涂养殖,加大对互花米草的综合治理。罗源湾滩涂养殖一直处于无序化状态,而互花米草的大量繁殖进一步破坏了滩涂地的生态平衡。④环罗源湾开发不能超过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水平,要对区域生态系统进行定期监测,实现开发与保护并举,增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1]刘剑秋,曾从盛.福建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89-387.

[2]管东生,Peart.MR.香港草地和芒萁群落生物量收获的最佳样方选择[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5(2):118-123.

[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编写组.中国植物志:第9~80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2004.

[4]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第1~6卷[M]修订本.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578.

[5]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10-1100.

[6]林鹏.福建植被[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6-155.

[7]连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连江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1:30-369.

[8]罗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罗源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27-300.

[9]陈方和,张娆挺,曾文彬.福建省东山湾,湄州湾,罗源湾海岸维管植物区系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5(6):966-970.

[10]戴锋.基于3S技术下的罗源湾植被遥感解译及生物量遥感估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Vascular Plants in Luoyuan Bay,Fujian

DAI Feng

(TheEnvironmentalProtectionDesignInstituteofFujianProvince,Fuzhou350013,Fujian,China)

In this paper,the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of vascular plant in Luoyuan Bay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ample spot and bank line investigation methods in 2012.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584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which belonged to 127 families and 381 genera.Forest vegetation could be divided into warm evergreen coniferous forest,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ubtropical grass and marsh herb 4 vegetation type,such as 8 community systems,16 community clusters.Forest vegetation was mainly built withPinusmassoniana,TaiwanacaciaandCasuarinaspecies,plant species were relatively little,vegetation coverage was generally low,were distributed in more fragmented,poor connectivity,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is paper might provide basis datas for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ecological recovery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Luoyuan Bay North Bank Overall Planning.

vascular plant;species;distribution;community structure;Luoyuan Bay

10.13428/j.cnki.fjlk.2014.01.045

2013-03-25;

2013-06-03

戴锋(1982—),男,福建永定人,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助理工程师,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E-mail:daifeng021021@163.com。

Q949.5

A

1002-7351(2014)01-0219-03

猜你喜欢

罗源群系互花
贵州湄潭湄江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
互花米草化学治理对天津附近海域水质和沉积物质量的影响
滩涂互花米草生长盐分区间及其化感作用
唐山市湿地植物资源研究
基于植被物候特征的互花米草提取方法研究——以长三角湿地为例
红专并进 求真务实
——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简介之二
红专并进 求真务实
——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简介之一
2019农民丰收节罗源分会场活动举行
南阳市湿地植物资源现状
关于宜阳县湿地资源调查若干问题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