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个“大编辑”

2014-09-16李水仙

现代出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申报

凌晨三点多,又一次从梦中惊醒,梦的内容依然是“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学女校长研究”项目。对32个国家80余位大学女校长进行个案或群体研究,就23个国家的女子高等教育做历史梳理和全面考察,几近百位作者、50本著作、几百万字的书稿,山一样地压来……

见证如何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这个项目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的,2012年起就有申请国家出版基金的想法。之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有过成功申请国家出版基金的先例,再加上这个项目的社会意义确实很独特——引领青年女性自我完善,提升女性领导力,助力女性突破“玻璃天花板”——经过论证,我们决定向国家出版基金再次发动“进攻”。

按照2011年国家出版基金的申报指南提前做足了功课,万事俱备。可是等到2012年国家出版基金申报指南正式发布的时候,我们傻眼了——2012年申报项目要求百分之百的完稿率,大项目等特殊情况可以宽限到百分之八十!而现在充其量也就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完稿率!这意味着,按照现在的情况,成功申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按照原先的计划,“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学女校长研究”共有50本书的体量,申报之前有一部分完稿,剩余的在编辑加工过程中陆续完稿,这样写作和编辑加工两个环节就能衔接、滚动起来,编辑和作者的压力都会相对减小。

但是,规定就是规定,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于是,紧急召开项目会议,商讨对策。最后决定,将计划的50本减为40本,这样完稿率就会增大;同时,召开全体作者会议,要求他们抓紧时间,在项目申报之前先完成稿件雏形,然后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再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

在那“黑暗”的三个月冲刺的时间里,凡是和项目有关的人员全都高速运转起来,高层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作者给力,加班加点采访、整理、写作;我则负责申报工作——各种论证、找专家推荐、制作PDF文档……

一天天过去了,40本书的书名、各位传主,由不熟悉到渐渐烂熟于心,能随口而出每本书的进展情况、每位作者的情况、每位传主的情况。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者在晨光初现的时候,就这样一个个盘点:和哪位作者沟通,督促哪本书的进度,需要跟领导汇报哪些问题?

随着时间的流逝,离申报截止日期越来越近了,完稿率也在不断攀升,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四十……终于百分之八十了!目标完成!就这样,不可能的事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变成了可能。身处其中,参与、见证了奇迹的发生,那份狂喜真的无以言表。当把沉甸甸的各种申报材料交到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出版基金办公室的时候,一直高速跳动的心终于平缓下来。我们做了能做的和该做的,剩下的就是静待花开了。

那段痛并快乐的日子

努力没有白费,项目申报下来了。来不及高兴,真正的“战斗”开始了。

项目实施期间,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随时都在发生。有传主因家人病故心情不好中断采访的,有作者意外怀孕需要保胎而使写作几乎流产的,有几易其稿甚至推倒重来的,有中途不得不更换作者的……作者和传主生活中的任何波动,都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承担意大利大学女校长写作任务的作者付卓打来电话,说自己怀孕了,孕检发现自己是“熊猫血”,医生建议卧床休息。对女人来说,孕育一个新的生命绝对是大事,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妈妈,自然能够感同身受。但放下电话,作为一个项目执行者,烦恼却随之而来:当初之所以选定这位作者,因为她是教意大利语的老师,又是博士毕业,与传主语言交流和写作都不成问题,如果她现在退出,这个写作任务要么换人(可一时之间哪里去找合适的人选?)要么不得不终止。

这么大的事情,自然要向项目主编刘继南校长汇报。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老太太”(我们对刘继南校长的昵称)急了:“我不管你想什么办法,必须确保意大利女校长的写作任务如期完成!”MY GOD!我只是一个编辑,而这远远超出了一个编辑的职责范围。哪个人可以助我一臂之力呢?不争气的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流……

把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合适的老师筛选了一遍,甚至连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老师也考虑在内,然后费尽周折与符合条件的备选老师联系,却被一一回绝。思来想去,还得回到原点,接着打付卓的主意。反复沟通,反复商量,付卓还真是个“女汉子”,她寻找了两个外援,一个是正在意大利读硕士的学生,可以就近采访、搜集材料;一个是学意大利语出身、已经毕业的学生,可以做前期的翻译和资料整理工作。她自己则承担大纲、整合、写作任务。就这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一刻,真心有种想飞的冲动。

循规蹈矩,是以前的我的常态。换个角度,整合资源,迂回曲折,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也许,不被逼到一定程度,四十多岁的我总会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安于现状。感谢那段痛并快乐的日子,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想问题、处理问题也变得愈加灵活。

超级“黄世仁”

黄世仁,在我的概念中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人,但“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学女校长研究”项目自2012年成功申报国家出版基金以来,作为项目的执行人,自己也开始扮演“黄世仁”的角色。

当初申报的时候,觉得两年的时间绰绰有余。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项目进展并不像预期那般顺利。运作过程中,项目不断调整,最后又回到计划的50本书,涉及近百位作者,研究对象涵盖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的80余位大学女校长。国内的女校长相对来说不存在语言、文化等问题,容易一些,外国女校长则比较麻烦。每次和作者沟通,作者都有各种头疼的问题:有的是联系不上传主;有的传主则认为研究她是侵犯了她的个人隐私,不愿配合;有的传主倒是很配合,但是寄过来的资料,经过重重关卡,到作者手中的时候,已经被检查得面目全非……

时间不等人,还是得想一切办法,往前推进项目进程。

催稿大法一:通过电话保持密切联系。2012年到2013年上半年,与没有交稿的作者或者已经进入稿件修改阶段的作者,每个月通一次电话。内容大致有四:通报项目的整体进度;询问具体项目的进展情况;约定交稿的截止日期;最后聊聊家常,梳理一下作者的心绪。到2013年下半年,电话访问的频率不得不增加,最后几乎是一周一次。

催稿大法二:电子邮件联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做一期项目简报发给每位作者,内容大致是:一段时间以来,项目的总体进展情况,项目组的最新要求,每个子项目专家的反馈意见等。是信息的沟通,也是无声的催促。如今,无数的简报综合起来,直观地展示了整个项目推进的轨迹。

催稿大法三:无处不在、无所不用其极法。庞大的作者队伍其实归纳起来就两类:一类是校内作者,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不经意间总会在校园的某个地方不期而遇,不管刚开始的话题是什么,最后的落脚点一定是“女校长”这个项目;一类是校外作者,他们的构成比较复杂,有京外的,有京内的,有高校教师,有业界精英。和他们交流沟通,就得采取不同的渠道:飞信、微信、QQ……不同的渠道,殊途同归,目的达到就好。

压力就是动力

现代人的压力大,一个人恨不得肋生双翅、三头六臂,以应对同时砸过来的各种不得不做的事情。

参与项目的作者大部分是高校教师,备课、上课是规定动作,课题、研究虽说是自选动作,但在现行的考核机制下,谁手里不同时运转几个科研项目?除此之外,正值壮年,为人父母、子女,方方面面都需要兼顾,几乎每个人都是一脑门子的官司。

就我个人来说,作为一个编辑,根据出版社的考核要求,得完成文字工作量、图书出版品种量、回款工作量,因此,在正常状态下,手里基本上得同时运转十几本书,策划、约稿、发稿、编辑加工、排版、封面、印刷、营销,每个环节都得有条不紊、顺畅运行才行。

“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学女校长研究”项目和平常一般的项目有所不同,需要深度地介入和参与。前期的作者人选、写作过程跟踪、稿件质量把关,每一个细节都得做到心中有数,否则,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就会影响项目的整体进度。

除了编辑和项目执行人的身份之外,我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作者!早在项目启动之前我就答应刘继南校长承担原北京外国语大学陈乃芳校长的传记写作任务,项目申报下来之后,自己既是债主也是负债者。一时间,手上正在运行的十几本书继续运转,和作者(及潜在的作者)、排版、封面设计、后期印制各个环节各色人等沟通、合作,保持正常的出版节奏;深度介入这个项目,开会、催稿、解决意想不到的问题;生活上,母亲突然病逝、女儿要参加中考……巨大的压力面前,不得不随时调整心态,尽量让自己松弛下来,合理安排时间,把握工作和生活的节奏。

就这样,在压力与动力之间,或身体力行,或借助外力;或单打独斗,或团队合作,解决了一个个意想不到的难题。回首想来,这种经历与体验,是人生旅途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使自己在面对纷繁复杂、突如其来的问题时,从心态上、能力上都能够坦然处之。这份淡定与从容,滋味美妙,也是一份不小的收获。

团队的战斗力

规模如此大的项目,在我们出版社的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单凭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

在项目前期申报的时候,社领导就积极筹划、全力参与,使得项目得以成功申报。进入编辑环节,社领导更是非常重视,项目负责人蔡翔社长打破编辑部之间的界限,亲自挑选精兵强将组成编辑团队,责任到人,把项目作为社里的重大工程来做。项目总监制闵惠泉教授从图书的开本、版式、封面设计、装帧,到稿件的审读把关、项目的整体推进,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王进总编辑则亲力亲为,主动承担编辑任务。

2014年第二季度是项目的攻坚阶段,也是“十二五”教材出版的高峰期,又恰逢中国传媒大学60周年校庆,项目要按时完成、庆典用书不能逾期、教材也需要及时出版,每个编辑恨不得不眠不休。但是,大家没有抱怨,不计个人得失,虽然每个人的辛苦不同,但目标只有一个——圆满完成这项重大任务。

做过了大项目,才会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协作才是一个团队的力量所在,也是一个集体的凝聚力和活力所在。

书出了,可以踏踏实实做个好梦了。但一切不会随梦而逝,留下的是实实在在的感悟:原来,做一名编辑,不只是改正错别字、梳理语句,还得学会统筹全局、调动资源、理顺关系、协调团队、管理时间,更要把握好工作生活间的轻重缓疾、调适好自己的状态和情绪、善于编辑自己的生活……没错,编辑只是一种职业、一个岗位,但事情虽小,空间巨大,只要格局大、胸怀大、付出大,也能成为“大编辑”把编辑做成一门学问、一种智慧、一种修行,成就由我们自己书写、编辑、出版、发行的独特人生!

(李水仙,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编审)

猜你喜欢

申报
鼠国要上天之离你十五米
202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评选申报现已启动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评选申报现已启动
第二届山西省专利奖开始申报
今年怎样拿到农业补贴
关于2018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申报工作的通知
2014年上半年文化教育类图书出版情况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