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牛产业“牛”起来

2014-09-16刘儒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畜牧局南阳市南阳

刘儒

牛肉作为主要的肉类食品之一,其消费量仅次于猪肉。而其营养价值又高,味道鲜美,一直以来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据河南省南阳市畜牧局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南阳市牛存栏135万多头,其中肉牛存栏128万多头,牛出栏90余万头,牛肉产量13.6万吨。在“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行”活动中,采访组一行走进多家大型养牛企业,近距离观察学习他们在养殖过程中安全生产,保障牛肉质量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夯基础——养殖标准化

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作为南阳市肉牛产业的龙头企业,其标准化的养殖模式让人印象深刻。“我们引进国外先进养殖理念,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该公司品控负责人高素珉告诉记者,一是人性化管理,牛自由采食,自由用水,聆听音乐,电子按摩器按摩育肥;二是建立检测中心和耳标追溯管理体系,从购牛到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管理,从源头上保证肉品质量安全;三是牛粪无害化处理,或有机肥加工,或大田施肥,或蚯蚓养殖,发展生态农业。

“我们有1个标准化规模肉牛养殖示范基地,牛舍、消毒室、兽医室、运动场、沼气池、青贮池等基础设施齐全。”唐河县元茂养牛有限公司负责人绳广庭说,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培育标准化养殖大户。目前存栏肉牛600头,能繁母牛200头,带动牛场186家,年出栏育肥牛2万余头。“饲料、兽药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不允许添加违禁品,确保产出牛肉是绿色的、健康的。”绳广庭说。

“由于生产力等因素的制约,千家万户的养殖模式还将长久存在,但规模标准化养殖的趋势不会变。”南阳市畜牧局局长王冠立说。据南阳市畜牧局统计,南阳市现有规模标准化养牛场有858家,年出栏均在100头以上。

保品质——树立好品牌

“畜产品质量管理永远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新野县畜牧局副局长汪占华接受采访时说,该县坚持从源头着手,严把“三关”(出栏关、屠宰关、出境关),引导企业在标准化养殖基础上树立品牌,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坚持实施品牌战略。”河南润达牛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凌华介绍,该公司主打“南阳黄牛”品牌,坚持自繁自育,实现全场肉牛南阳化、杂交良种化。目前存栏肉牛3200头,计划年出栏肉牛1万头。“品牌要维护,就要落实到管理上。我们认真执行投入品管理、防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等10余项生产制度,保证了肉牛的质量安全。”胡凌华说。

“维护南阳黄牛品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宛牧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帮强告诉记者,该公司不仅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第一个黄牛集体商标——“南阳黄牛”,还在产品上打上了条形码供消费者查证,其品牌“南阳黄牛”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称号。“做企业,就要做一个良心企业,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安心。”张帮强说,南方素有吃茶点的习惯,“南阳黄牛”牛肉上市后,很快就取得了消费者信任。

延链条——质量有保障

通过延伸产业链,不仅能够较好地整合资源,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还能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在保供给促增收上的作用,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经之路。

在科尔沁,一条高效实用的农业循环链条自然形成:玉米秸秆回收用于养牛,牛粪和秸秆用来养殖蚯蚓,蚯蚓自然肥田及制造生物药品,牛的粪污用于沼气发电,沼渣沼液可以肥田。“以‘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理念,通过农牧一体化发展,实现了农业生产系统的内循环,使粪污等污染物被土地消纳,破解了环保难题,提高了效益。”高素珉说,为延伸链条确保质量,科尔沁还投入260万元,建立了全程质量跟踪追溯体系,从农场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可追溯产品来源。

猜你喜欢

畜牧局南阳市南阳
南阳市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南岭村“畜牧局”的变局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南阳市
泰国清迈府讪甘蓬县60多头牲畜感染口蹄疫
广安市畜牧局获全省目标考评“三连冠”
实行亮证经营,实现追溯管理